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小康社会?它包括哪些内容和指标?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条件差异甚大且极不平衡的中国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它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小康水平”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小康的含义是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小康  相似文献   

2.
赵承、刘健撰文认为,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总体上的小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二十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它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  相似文献   

3.
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是中华民族广大民众自古以来的美好理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最早地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并把第二步界定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前我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只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因此要向更高目标的小康前进。党的十六大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  相似文献   

4.
八方采风     
十五年后, 老百姓住什么房子? 住,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15年后,一般的工薪阶层能住上什么样的房于,国家科委和建设部日前推出的跨世纪小康住宅示范工程,能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分别拟定了全国、城市、农村3个小康生活标准。 全国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0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基尔系数为0.3—0.35;贫困人口比重在5%以下;人均年收入为1400元;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5平方米;人均日摄取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恩格尔系数为47—49%;人均文化用品及文化教育、生活服务支出比重为16%;平均期望寿命70岁;中学入学率为55%—60%。1990年,全国接近小康标准的程度为57.7%,未 来10年由于基数增大,各项指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也增大。 城市小康生活标准共有15项指标:城市居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6.
论实施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战略张治安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要求,我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出了提前三年到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实现小康的重点是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很难有全省人民的小康。而农村实现小康的核心是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7.
贵州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在服务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中,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将会起到什么样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唐斯庆。  相似文献   

8.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是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就成为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成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但在旧社会,从来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小康。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使小康的梦想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  相似文献   

9.
实现小康,是中国人的世代梦想。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的历程,辉煌的画卷展现于我们的面前,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13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成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日常的生活,翔实的数据,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相似文献   

10.
有关部门最新的调查分析显示,2007年贵州城镇居民基本达到总体小康生活水平,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依然制约着贵州的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裴 《当代贵州》2014,(3):36-37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省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作出批示,希望独龙族的乡亲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这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央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过上小康生活的关切和深情,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战略部署,深刻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世代追求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的小康是安定的意思,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古代的思想家们,曾经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过许多设计,赋予它很多思想内涵。在孟子眼里,小康就是“不饥不  相似文献   

13.
小康,最早源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当中。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作为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激发亿万人民的极大热情。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  相似文献   

14.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 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 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 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 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 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 理想,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的生 活用语中。 1979年12月——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 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 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四个 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 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 念,而是‘小康之家’。” 1984 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 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 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相似文献   

15.
李仁庆 《求实》2003,(Z1):21-2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对历朝历代广大人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但无法实现的梦想,而过上小康生活才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因此,小康概念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小康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挥之不去的思想情结。抚今追昔,从小康到小康水平再到小康社会,更是反映了中华民族从憧憬到现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7.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翔实的数字中,人们见证变迁。 一、鼓起来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18.
正安顺将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奋勇前行、不拖后腿,使各族贫困群众同步过上小康生活,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坚定信心确保脱贫攻坚出实效当代贵州:在全省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中,安顺如何增强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曾永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讲话和指示,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锡文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主要体现在农村发展滞后,农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所谓实现小康,就是摆脱温饱和贫穷,而我国还有3400万农民没有脱贫。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定的16项小康生活指标看,到2001年没有实现的3项指标全在农村,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人民币的指标没实现,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66元;全国居民摄取蛋白质的指标在农村没有实现;在全国2000多个县建立起初级卫生体  相似文献   

20.
哲理也幽默     
小小时:人们都知道的,是生活;人们不知道的,才是艺术。不劳而获:把简单的变成丰富,是聪明;把丰富的变成简单,是智慧。丰富,有助思考;简单,便于实行。林凡霖: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