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热播剧《大秦赋》低分下线,让这部号称史诗巨制的历史长篇电视剧尴尬收场。事实证明,给历史加上“滤镜”,给皇帝加上“美颜”,偏离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不仅讨不到观众的好,反而会丢失历史剧应有的品质和水准。有人评价,《大秦赋》的口碑高开低走,像极了秦朝赫然崛起却在短短15年后轰然崩塌的命运。古往今来,无数人回溯这段历史,总结这个短命王朝的深刻教训,以警醒时人。是开创大一统基业的“千古一帝”,还是把大秦帝国推向毁灭的“罪魁祸首”,秦始皇最具极端色彩的两个符号已被评述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2.
近期播出的历史剧《大秦赋》,口碑经历了“高开低走”,成为《大秦帝国》系列口碑最差的一部。有人评价,一个“赋”字,直接把对秦朝的歌颂体现在了名字里;一个为统一天下杀了那么多人,统一天下后奴役那么多年的秦始皇,竟然在这部剧里被变着法地称道。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后,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与改革,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货币与度量衡,这些开创性的措施,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此评价为“百代犹得秦政法”。  相似文献   

3.
正旅游热火朝天,是黔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所在。《大秦赋》《庆余年》《陈情令》等在黔南取景的热播剧,把黔南一次次推向全国视野,吸引了八方游客。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目前,取景黔南的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黔南的风景又一次成为热点。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相似文献   

4.
1941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接连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这些历史剧借古喻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大敌当前,置国家民族的危亡于不顾,奉行“攘外而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战政策,痛斥和鞭挞了他们假抗日、真反共,卖国投敌、残害忠良的罪恶行径。这些历史剧在重庆公演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大激发了各界民众和爱国人士的抗战热情和勇气,加深了他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相似文献   

5.
谷海慧 《理论学刊》2007,13(12):117-121
当代史剧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剧创作的取材角度与艺术方法。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及理论论争中,"失事求似"的史剧观念得到确立并被付诸实践,这一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老风流镇》的出现,预示了史剧观念由客观化向主观化转换的突变,而90年代以来重构与戏仿历史的剧作全面登场,则宣告了历史剧思想与美学传统的嬗变。由此,主观化叙事遂成为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倾向。  相似文献   

6.
总结前朝兴亡得失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述往事,思来者”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泛的话。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赫然崛起却在统一短短15年后走向覆灭,总是被后世翻出来警醒时人。电视剧《大秦赋》包括整个《大秦帝国》系列都浓墨重彩地讲述了秦之崛起,将始皇帝塑造为秦朝历史上的“大男主”,似乎将秦之兴起全然归功于其一身。然而,从蛮夷之地到泱泱大国再到崩盘瓦解,一个帝国政权怎会兴于一姓、亡于一人?  相似文献   

7.
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下简称《于成龙》),以电视剧的独特艺术形式,详 尽而艺术地展现了清代“第一廉吏”、山西籍清官于成龙由广西罗城知县到两江总督20多年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越的风雨从政生涯。由梁枫等人编剧的《于成龙》是一部历史剧,它较好地处理了历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 术真实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剧从本质上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戴着脚镣在舞台上跳 舞”的特殊艺术创造。为了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叙述,以 使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鲜活生动起来,历史剧允许进行典型化塑…  相似文献   

8.
熊坤静 《党史博采》2014,(10):59-61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峻青以短篇小说和散文而蜚声文坛。他在7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既写下了《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等优美动人的散文佳作,也创作出《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交通站的故事》等享誉中外的短篇小说。其代表作之一《黎明的河边》,生动地描写了1947年国民党部队侵占昌潍平原时,为掩护我武工队队长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通讯员小陈一家英勇献身的故事。作品以炽热的感情和诗一样的语言,成功地刻画了小陈一家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胶东人民的斗争生活和英雄性格。 那么,《黎明的河边》这篇经典小说究竞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孝庄秘史》等为代表的历史剧在华夏大地接连热播,受到部分观众的追捧,确实创造了历史剧在新世纪的繁荣景观。且不管主创者的动机如何,这些历史剧至少起到了复活历史的作用,有助于当下的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血脉,其积极意义应该有所肯定。然而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国庆期间,中国京剧院排演了一部表现义和团妇女反帝抗清的历史剧《红灯照》。当时的中央领导、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来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后,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和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对这出新戏的创作演出给予了积极鼓励和肯定。轻松的气氛中,饰演穆桂英出名的杨秋玲提出:《杨门女将》这样的历史剧能不能演? 小平同志明确表示:这个戏很好,当然可以演。这一句“可以演”,就成了中国京剧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这次接见谈话后不久,《红灯照》和《杨门女将》的剧本先后刊载…  相似文献   

11.
远在八年前,我和有关同志谈到历史剧创作的时候,深为某些倾向忧虑。为此,由我出面邀请一些有影响的剧作家、评论家等齐聚香山,开了两天关于历史剧创作的研讨会,在如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创作于1942年1月、取材自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事迹的5幕历史剧《屈原》,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它在报纸上发表特别是经剧院公演后,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巨大。此后,它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直至1979年在日本第4次公演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赋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诠赋》篇,《杂文》、《辨骚》、《时序》、《夸饰》、《谐隐》、《指瑕》、《才略》等篇中也有涉及。他第一次对赋学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尤其是在赋之源、  相似文献   

14.
正一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阿英(本名钱杏邨),一生嗜书,在文艺研究的多个领域都有重要收获。他早期写有许多文艺评论,还创作了多部历史剧;后期以近现代小说研究为主。由于收藏丰厚,他撰述、辑录有《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晚清文学丛钞》等多部研究著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著述丰硕的典型文化人还是一个"老革命"。近现代中国时局多舛,文化人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0,(10):46-46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在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一座名叫斯特拉特相的小镇。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形成时期,或称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亨利四世》、《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时期,或称悲剧时期。这一时期他写了两部喜剧、七部  相似文献   

16.
原本以为自己对“历史剧”的概念(或曰定义)尚有一定的认识,大体上讲,作为历史剧,当是用“剧”的形式来叙述历史,它要求艺术的真实应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可是,看了电视剧《走向共和》(以下简称《走》剧),却将以前这一“概念”戳打得稀里哗拉,被编导们称作“宏大叙事”的历史剧,原来可以是这个样子。据说,为了合作这部历史剧,剧作者“读的书横排在地上有三、四米长”,照此说来,大概其历史真实性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实际情形怎样呢?2003年5月7日《文汇报》刊登的近代史研究专家(专门研究李鸿章已有二十余年)贾鸣先生《走向共和硬伤》(以…  相似文献   

17.
刘静 《党史纵览》2022,(4):41-44
1942年元旦,鲁艺在延安正式演出话剧《带枪的人》.该剧剧本由苏联作家包哥廷创作,是一部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历程、歌颂列宁和斯大林的历史剧. 1943年春节,鲁艺又上演了秧歌剧《兄妹开荒》.该剧由王大化、李波、路由编剧,安波作曲,表现了在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哥哥在地里劳动、妹妹来送饭的欢乐劳动场面.该剧人物原型为大生产...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全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表彰会在筑召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高扬时代主旋律,繁荣创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1996年12月6日,我省在筑召开了199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表彰大会。会上共表彰了13件优秀作品,分别是:图书《中国市场经济法律问题丛书》;歌曲《最亮的星,最好的人》;电视连续剧《布依女》;广播剧《田沛发》;新编历史剧(京剧)《水西遗恨》;电视剧《那年那月》;歌曲《苗山红日》;歌曲《大家笑哈哈》;图书《少年长城》;图书《关山度若飞》;理论文章《看不见的资源与现…  相似文献   

19.
陈迩冬(1913.1-1990.11),原名陈钟瑶,桂林市人。生前是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编辑。曾出版过诗集《最初的失败》、历史剧《战台湾》、传记《李秀成之死》、短篇小说集《九纹龙》等;特别是在古典文学整理和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古诗十九首新译》和《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韩愈诗选》等选注本,撰写了《宋词纵谈》、《闲话三分》两部专著,还与人合作选编了《史记选注》、《康有为诗文选》、《中国近代文论选》等,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思想进步,学识渊博,而且交游广泛,珍重友情,现年85岁高龄的广西文史馆馆员,我市老诗人陈开瑞就是他的莫逆之交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戏剧家、雕塑家带来创作灵感,使黄州赤壁的名气反在真正的三国赤壁之上。生物界有全息胚学说,即生物体内任何一个相劝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沿着这一思路,本人拟从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前赤壁赋》着手,来探寻苏轼散文魅力的奥秘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