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干部就要能"吃亏" 东阳市湖溪镇清潭村是远近有名的"幸福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最难得的是村民心齐,村里要干点什么事儿,大家都争着出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广泛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的意见,笔者最近同一些乡镇党政领导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探讨,感到村民委员会要依法实行自治,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其一、村党支部仍实行"一元化"领导,村民委员会不能很好地行使村民自治组织的职权。不少村主任反映:现在村里仍是党支部书记"当家",不论什么事,乡镇党委都要村支书"负总责",因此村支书几乎包揽了村委会的全部工作,个别村的财务批核权也都由村支书统揽起来。由于仍实行支部"一元化"领导,村民们有什么事也不找村委会,首先找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如兼任党支部副  相似文献   

3.
正1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一个经济薄弱、矛盾突出的省级贫困村摇身变成了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并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他叫雷旺金,省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宁化县中沙乡下沙畲族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被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2007年,雷旺金当选为下沙畲族村村支书时,村委会资金账户上几乎是空的。"当选村支书,我就下定决心要把村里的事做好。"雷旺金从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村民与村集体收入、建设美丽乡村着手,培育  相似文献   

4.
正32年来,他把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了富裕村,同时他带头廉洁,倡导文明乡风。"他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打赤脚,是我们的‘赤脚书记’。"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门等村村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苏开德,都十分敬佩。今年72岁的苏开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2年来,他一双呼呼生风的大脚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在他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5.
张俊如 《乡音》2013,(3):26-26
肃宁县政协委员、子由口村党支部书记刘文书,今年75岁。别看他这么大岁数,可他那对村民的深情、对工作的激情、对履职的热情却不亚于年轻人,以他的话说,"当支书,就是要一心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刘文书的名字在肃宁县叫得很响,他响亮的名声是他用几十年奉献换取的。刘文书前后两次当村支书40年,为了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他可  相似文献   

6.
《乡音》2012,(5):4
初次走进邢台市沙河白塔镇塔子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说起刘魁勤,整个村子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27个春秋。多年来,刘魁勤一直是"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深受老百姓爱戴。"要致富,先修路,"为了整修村里的路,他多次跑到市政府,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筹到了5万元资金用于硬化村内道路。  相似文献   

7.
冯志华,藁城市南孟村党支部书记.今年48岁却当了16年村支书的一位能人。村民们说,冯志华不论处理村里事还是带领大伙致富.都是一百一,没得挑。在他的带领下,南孟村拥有上千万元以上民营企业4家,2005年实现税收700多万元。他高度重视教育,建起3座教学楼。该村被评为文明生态村一类村,他本人也被评为石家庄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他是石家庄市党代表、人大代表。2006年2月7日,他应邀走进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8.
在蕲北山区,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小村总理"。他所在的村曾是有名的重点贫困村,在他的带领下,由昔日"穷壳子、债坨子、土坯子"的落后村,变身为茶产业特色村、农家乐旅游名村、鄂东山区幸福村。他为民履职不辞劳苦,有事找他即便是半夜也在所不辞;他凭着一颗公心和爱心做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7年,虽几次请辞让贤,但领导和村民一  相似文献   

9.
信用的力量     
张武村曾是个有名的乱村,村里经常拖欠集资提留、电费、贷款等,外债就欠了十多万元。2001年5月,光明乳业在本地区建立奶牛基地,村支书张世刚想通过贷款让大伙养奶牛,可一听说是张武村的,信用社的人就拉下脸:你们村有陈贷,村里又乱,不能贷!  相似文献   

10.
人物     
《小康》2020,(22)
正脱贫者戚允升近日,戚允升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在他看来,扶贫要先扶志,"我不能让贫困户坐在家里晒太阳,等着上门送小康。"1993年出生的戚允升,是江苏省淮安市小湾村党总支书记。2017年7月,戚允升成为小湾村的扶贫书记。小湾村是淮安市定经济薄弱村,全村共有村民2382人,建档立卡户80户。回忆刚到村里报到的第一天,戚允升记忆深刻:村里  相似文献   

11.
姚军红 《乡音》2014,(11):32-32
5年换了5任村支书,党组织几近瘫痪;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村民不睦,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十多年前,当阎长庆面对这种情况走马上任沙河市显德汪村党支部书记时,家人亲戚不理解:"放着既舒适又风光的环保局干部不当,回村蹚这浑水干啥?"2001年至今,15个年头过去了,显德汪村山绿了,水清了,老百姓包鼓了,气顺了,心齐了。阎长庆,这位连任沙河市三届政协委员的村支书,面对村里的巨变,心潮难以平静。阎长庆上任后,他一直在想,"显德汪村怎样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相似文献   

12.
钟振 《当代广西》2005,(20):46-46
大皇后村是南宁市武鸣县今年获得的两个全国文明村之一。在本刊记者探访广西获评的全国文明村之列中,这个经济强村给了我们“底气十足”的印象。建富村的引导力在党走进大皇后村之前,村里种养业早已名声在外。村支书覃道贵说,大皇后村村民早有养鱼的历史,为了引导村民发展具有优势的渔业,1996年村委会发动村民积极将村  相似文献   

13.
正村集体经济为零,道路是"泥水路",手机没信号被戏称为"失联村"……这曾是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坭桥村最头痛的问题。2015年以前,坭桥村7个村仅有2个实现道路水泥硬化,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外出苦不堪言,农产品无法运出销售,群众增产增收困难。村党支部书记班超仁暗自发誓:"我就是用手挖,也要修好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班超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带领村民投工投劳,让村里的6条"泥水路"变成了水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潘庆标要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选择开始。当时的潘庆标刚刚结束了自己的水果生意,打算和朋友合伙搞淀粉厂,一个电话让他迟疑了:村里想让他回去当村党支部书记。潘庆标所在的平等村在武鸣县城厢镇算得上"小有名气",不过是穷得有"名"。在城厢镇,只要说起平等村,别人就会用不屑的语气说道"?"(读long,壮话,意为既贫穷又缺水)。这个压在平等村民头上多年的"?",让潘庆标不甘心不服  相似文献   

15.
"多亏我们村里有一位创业带富‘达人’,是他引导我们发展特色产业,我们的日子才能过得红红火火。"在容县容西镇西山村,一提到村党支部书记黎裕,十里八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在容县,像黎裕这样的创业带富"达人"不少。为了尽可能多地培养创业带富"达人",容县采取"选、育、扶、树"四项措施,倾力培养心中有群众、手中有项目、脑  相似文献   

16.
在融安县大将镇富乐村,群众们都称村支书韦成兴是“金桔迷”。金桔可以说是韦成兴生命中最美的一道风景,因为是它让他放飞了人生的梦想,是它让他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洒满阳光的道路。韦成兴于1975年出生,1995年入党,现任融安县大将镇富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镇金桔协会理事长。发展金桔:誓圆人生美梦融安县是全国有名的“金桔之乡”。该县的金桔,绝大部分集中在大将镇。全县金桔面积1.7万亩,其中,有6600多亩嫁接金桔是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中开发种植的,清脆甘甜的滑皮金桔则有1000余亩。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笔者在汝南县宿鸭湖办事处宋庄村和汝宁街道办事处付庄村召开的村民大会现场,听到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田秀才"扶贫和"种花郎"脱贫两条新闻,感到耳目一新。"田秀才"扶贫记在宋庄村的会场上,说起省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付常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事,村民们都说他是个"田秀才":"这些年,他帮助贫困户做的好事,就像种的大棚葡萄一样,一串一串的!"  相似文献   

18.
日子过得好快。屈指一算,我担任瑞安市高楼乡大京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0多个年头。尽管干得挺累,但看到村民富了,村里的环境也好了,心里高兴。1983年2月我被选为高楼乡大京村的支部书记。我接手书记时,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00块钱,村集体只有2000块钱,好多人家真是穷得叮当响。过去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村民,想自己的事就行了。现在,当了村书记,肩上的担子立马就沉了,我得为全村几百号人的生计和发展动心思了,否则,要我当书记干什么?我一连几天晚上睡不好觉,整天在盘算村里的脱贫致富门路。想着想着,心里有了谱,再和村干部们一商量,酶,大伙的心…  相似文献   

19.
"现在村里的经济好,治安好,邻里和谐,嫁到我们村的媳妇呀都舍不得离开。"说起法院在村里开展的"无诉村屯"建设,昭平县马江镇砂冲村村支书龙盛彬深有感触地说,"法院为民办实事,带给村里无限的希望"。昭平法院创新社会管理,在贺州市率先开展"无诉村屯""无诉企业"创建活动,通过设立驻村、驻企业法官工作室,为群众就地调解,排除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收集群情民意,实现"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不出企业"。"昭平法院‘无诉村屯’‘无诉企业’的创建,走出了一条促进基层和谐发展的路子。"昭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莫华均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正在璧山区最南端,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广普镇坪中村。该村属边远丘陵山区,曾因交通不便,全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下。璧山区人大代表、广普镇坪中村党支部书记杨远昌带领全村人民一起奋斗,让公交车开到了村里,农民腰包鼓了起来。公交车通到了村里"以前从村里到场镇,是一条单车道土路,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到场镇都变成了‘大灰人'了。"坪中村村民杨东对笔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