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方面力量推动下,1936年4月9日,张学良来到肤施(延安),同中共代表周恩来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双方达成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8条协议,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抗日救国的局面开始形成。肤施会谈后,张学良从提高东北军的大局考虑,叫宋黎穿上东北军军装,以他秘书的身份,下去考察前线部队。在王以哲将军具  相似文献   

2.
1936年,张学良的东北军和张虎城的西北军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攻打陕北红军,结果损兵折将,十分苦恼。经与红军谈判建立了三方一体军事联盟,实现了前方将士的联欢。杨虎城看到内战不止、抗日无望,多次找到张学良,一起讨论制止内战的办法。一次,当张学良表示誓死抗日后,杨对张说:我那几  相似文献   

3.
备课卡片     
1941年吴晗同志在昆明西南联大任历史系教授。当时,国民党设在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部明史。当吴晗同志写完该书的前四章共十余万字送去后,该馆的一些人看到书中有红军(元未农民起义军头上包着一块红布,当时人称为红军,也有叫红巾军的)字样,竞要求吴晗把书中的“红军”  相似文献   

4.
五四月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我国东北的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汽,要求抗击日军,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却以日本强大,国内政局不稳为由,坚持不抵抗政策,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回关内,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1935年10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毛泽东在瓦窑堡发表讲话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事实,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他的殖民地。我们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退到陕西的张学良在全国人民面前拍不起头来,但蒋介石仍一封封电报催他向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发动进攻。1935年冬,红军攻入榆林,歼…  相似文献   

5.
王天玺 《创造》2013,(3):6-10
四、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巩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即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反对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主题之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面对企图灭亡中国的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在西北地区共产党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谈判,要他们同红军一起枪口对外,共同抗日,得到良好回应.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飞赴西安,强迫东北军和西北军全力攻击红军,继续打内战.这种逆民族大义的反动作为,激起广大国民党军爱国将士的愤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把蒋介石拘留起来,迫使其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面遂告形成.从此时起,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军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则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打击日军.  相似文献   

6.
赖晨 《政协天地》2014,(9):52-53
长汀县城东北的长汀飞机场,始建于土地革命时期。1934年冬,原国民党东路军第三纵队指挥李延年奉令建筑长汀飞机场,主要是为了对付红军长征后活动在闽、赣两省的红军游击队。1936年底机场建成,占地两万平方米左右,约是后来机场的四分之一。机场建成后,国民党的小型双翼飞机曾在机场降落过。  相似文献   

7.
(一)红军番号是红军建制的基本内容之一。红军的创建及红军的鼎盛时期,兵力达三十万,相继采用了正规的团、师、军、军团和方面军等番号单位;非正规红军番号启用了支队、大队、梯队、纵队(有的纵队分成甲乙两种编制)、路等单位。也有把两套番号混合使用即正规的军级番号建制辖非正规纵队级番号。这些红军番号单位的出现与红军本身的创建一样,都是很不寻常的。红军部队番号是伴随红军的创建,逐步形成的。八一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的胜利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是党的北上抗日方针的胜利。本文试图就党的北上抗日方针与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陕甘边红军、陕北红军、陕甘红军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由于以往研究不够以及习惯说法,这三个概念被混淆不清,本文试就此作一辨析。 陕甘边红军是指在陕西省委(后成立陕甘特委)领导下1932年12月成立于陕甘边根据地旬邑转角的红二十六军(这支队伍曾由于杜衡的错误而遭受重大损失,1933年11月又重新在甘肃南梁恢复)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活动范围主要在陕甘边的苏区和游击区。陕北红车是指在陕北特委领导下1934年12月成立于陕北根据地的红二十七军,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  相似文献   

10.
庚新顺 《传承》2001,(2):9-11
(续上期 )1929年 10月中旬,俞、李反蒋失败,邓小平、张云逸当机立断,领导党所掌握的 3500余武装胜利举行南宁兵变。 10月下旬,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等率领武装部队先后到达龙州、百色后,就与左右江工农运动相结合,缜密地筹划武装起义,做好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准备工作。邓小平对左右江地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作了部署后,于 12月初,从百色经龙州往上海汇报工作。 12月 11日,举行了百色起义,建立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军前委书记 (后兼军政委 ),陈豪人任军政治部主任。全军辖 3个纵队 40…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旋律     
(一) 1995年冬天,日历只剩下薄薄的几页。在东北,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 齐齐哈尔的街面上,行人稀少。有几个人停在一座居民楼前,上有“福源心理咨询所”的牌匾。一男青  相似文献   

12.
陈宇 《黄埔》2023,(5):41-46
<正>蔡申熙,红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生涯极其短暂却绚丽多彩。他的军事生涯起始于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逐级升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任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师参谋长、广州起义部队团长和市公安局局长、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主席、长江局军委会主席。他军事生涯的巅峰在大别山区时期,对鄂豫皖红军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红15军主要创始人,还曾任红4军第10师师长、彭杨军政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3.
钟发镇于1919年出生在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1932年参加红军。1932年6月至1934年10月在红军后方医院工作。长征中为红五军团宣传员。掉队后独自一人“爬”过泸定桥。以后参加西路军。为红九军的译电员。参加了西路军第一场大血战——古浪战斗。红九军被打散后。又给李先念当译电员。在激烈的战斗中。翻译陕北发来的密电——关于“西安事变”的电报。并将它送给李先念。返乡后务农。1973年写信给徐向前、李先念。中央领导同志将信件、证明批转到江西省委。为他落实了红军失散人员的待遇。  相似文献   

14.
1935年7月15日,红25军获得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和继续北上的确切消息后,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兼军政委的吴焕先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与红26军会合,策应中央红军行动。红25军先行北上陕甘的行动,强力吸引了围追堵截北上红军的敌人力量;播撒了一路火种,成了党中央和红军北上的开路先锋;壮大了陕甘红军的力量和声威,为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甘奠定了基础;为中共中央作出落脚陕甘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党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重新走向团结统一奠定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中,对于布满死亡陷阱的大草地,朱德比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体会更为深刻。他为争取红四方面军不脱离党中央领导,一直跟随红四方面军三爬雪山三过草地,多走了一万多里,终于在主力红军抵达陕北一年后,带领着红二、四方面军抵达陕北,与中央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经过松潘大草地大概需要七八天,每个红军带的干粮很有限,三天就快吃完了,为保证活着走出草地,规定每人每天只准二三两。跟随朱德总司令的警卫们商量,决定尽量少吃干粮,留下一些干粮给朱总司令吃,实在太饿,就  相似文献   

16.
通向全民族抗战之路(三)──局部突破杨慧清三、局部突破就在国共两党中枢之间为停战谈判拖延不决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西北地区的第十七路军、东北军之间,协商顺利,形成了停战、联合的局面。1935年下半年,红军长征部队相继抵达陕北时,所面临的国民党“剿...  相似文献   

17.
薄一波和阎锡山的这次成功会谈,标志着共产党和阎锡山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的形成。那时是1936年初,日本要"借路"从绥远北攻蒙古,不久红军"北上抗日"渡过黄河,之后蒋介石派10万中央军开进山西。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5,(6)
张学良,字汉卿,号逸安。一九○一年六月三日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他出生时,正逢其父张作霖头一回打了个胜仗,故给他取乳名叫「双喜」(见《张学良在台湾》一书中的《张学良谈张学良》一节)。张学良十九岁就读于东北讲武堂,四科考试全获第一,可见他自幼才思聪敏,颖悟过人。他二十岁便当上了陆军少将。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他的父亲张作霖同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作战失败后,在退回东北的路上,乘火车经过皇姑屯(今属沈阳)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一九二九年一月张学良接  相似文献   

19.
刘鼎,四川省南溪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早年留学法国和苏联,是最早在国外学习科学技术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抗战期间,曾以中共代表身份赴西安,常驻张学良公馆。做东北军和张学良的工作。毛泽东曾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危难之际,受命赴西安宣传政策 1936年3月初,刚刚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后回到西安的张学良,接待了老朋友董健吾。张学良介绍会谈成果后,毫不隐讳地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不是身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联系。”董健吾表示支持。张学良恳请董健吾帮助寻找。  相似文献   

20.
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的东北部,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苏区的摇篮.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25军两支红军队伍,走出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和480余位地师级以上红军干部,产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