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胡适先生早年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追求更高境界的“差不多先生”,他以“差不多”为口头禅,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在临终前甚至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简直把“差不多”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社会广角     
“白毛女”——何必破例当政协委员? 四川宜宾县73岁的罗昌秀是现实生活中的“白毛女”,前不久被破例安排为县政协委员。令人惊奇的是:她是一位“足不出户、口不吐言”的老人,如何参政议政? 不能参政议政的人,为何要破例安排为政协委员?就是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5):73-73
中国古代廉吏,无不注重诫妻教子,共守清白。其中,以诗为体以言志的,不在少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职任左拾遗。诗人新婚不久,即写下《赠内》一诗与妻共勉:“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元代进士吕思诚,官至中书左丞,家中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4.
清顺治定鼎北京伊始,首重吏治,从严整治明末以来的吏治腐败,摄政王多尔衮有一句名言:“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康熙朝大治天下,也把吏治摆在了首位,宣布:“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这样的为政特点与时代政治,造就了绝非偶然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20):57-57
大街上,两个男人在吵架。 “你是一头笨驴!”一个男人大声喝道。“你是一头蠢驴!”另一男人反唇相讥。有行人路过劝道:“都是一家人,何必伤了和气呢?”  相似文献   

6.
1959年10月,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省南阳地区视察工作,游览了南阳城西郊卧龙岗武侯祠,对武侯祠一副对联颇为颀赏。其联云: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南阳襄阳。 这副对联是湖北人顾嘉衡于清咸丰年间任南阳知府时撰写的。“先主”指刘备,“后主”指刘备之子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有个绰号叫“曾剃头”,言其杀人如麻。曾国藩曾这样说过:“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这是他的杀人宣言。难怪他杀人不手软,不眨眼,宛如剃头。这样的“剃头匠”可怕不可怕?真是可怕。但我觉得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就是曾国藩治军、处事的一些招数和观念。  相似文献   

8.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谁不想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一些政绩来?江西老区某县的一班人是这样“做”政绩的,他们把钱“洒”在公路上,为公路装潢,设计花坛,而公路的两侧不远处的百姓民房破烂不堪.如此漂亮的公路花带从一处处破烂不堪的民房中穿过,让人忧伤,同时又显得滑稽.雪中不送炭,何必锦上乱添花?公路为何装潢?这是领导“乌纱工程”的需要.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上面的人下来走一走,便爽心悦目,对其政绩自然刮目相看了,这里为官者的政绩观是“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9.
群言堂     
群言堂“五大班子”领导何必“逢场必到”●张跃实近年来,在一些新闻单位的报道中,经常能够见到“某委、某人大、某政府、某政协、某纪委”这“五大班子”的领导同志共同参加某某会议、某某庆典和某某迎来送往活动之类的消息。在一些地方,这些“头面人物”成了频繁亮相...  相似文献   

10.
灵魂伴侣     
晓月 《理论文萃》2007,(6):63-64
我常想,早知前世注定有这样的姻缘,我何必要经过那么多年的奔波和苦痛去寻找?早知有个人一直在等着我,我何必要摘取那么多爱的苦果?可是,一首歌唱的好:“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才知道何去何从,总是要历尽百转和千回才知道情深意浓。”如果没有那些苦痛与寻找,我也许不会如此珍惜现在这看似平常的爱。  相似文献   

11.
说起投资有风险,有些同志觉得:“既然投资皆有风险,何必搞什么风险投资?”看来,有必要对风险投资进行一些探讨,使更多的人认识风险投资,利用风险投资,参与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2.
何以留后人     
近读史书,发现有作为的皇帝、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有“怕后人笑”的历史责任感。北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怕史官;清朝康熙皇帝不批明史,都因为“不畏当时而畏后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晚年编集子时,十分严肃认真地修改作品。夫人劝道:“何必自找苦吃,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答:“不畏先生嗔,却怕后人笑。”他们把严肃认真的精神留给后人。  相似文献   

13.
快牛,体魄强健,矫健如飞,且在超负荷下,亦能昂首疾步,显示出拓荒者的本色。如此之牛,为何也要呼之鞭之?此之说,势必会引起一片哗然和不平。愤愤者云:人家走得不慢了,何必再击打!我以为此论并不尽然。鞭打“快牛”并非无情无义,硬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自有其道理所在。  相似文献   

14.
“君子曰义不曰利”,是儒家学说的金科玉律。早在2000多年前,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即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继承者孟子讲得更明白:“何必曰利?”由于儒家弟子的不断阐释演进,特别是随着儒家被奉为封建思想的正统,重义轻利、将义利绝对对立起来的观念,便像绳索一样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流行起形形色色的“××热”来,大有彼伏此起之势。你看,什么“武侠小说热”、“舞会热”、“彩电热”、“吉他热”、“钢琴热”、“西服热”、“英语热”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在电视连续剧《济公》播出后,一时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也响遍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阵“济公热”。于是,一些忧心者说,此热不正,该泼冷水;而一些乐观者讲,此热有益,何必责难。因而,对此大有思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艰苦奋斗教育与转换形象法·案例·在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周杏春老师某次向学生讲了大量关于我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向学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然而收效甚微。道理是正确的,但学生就是听不进去。有的学生认为:“花自己的钱,浪废了也是自己的事,何必大惊小怪”。一  相似文献   

17.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带着妻子外出考察。他们在漫漫荒漠上旅行,每到一个地方,哲学家忙着作调查、记笔记和整理材料,而他妻子却总是忙着把帐篷布置得漂漂亮亮的,每天如此。于是,有一天哲学家忍不住问:“反正我们明天就走了,你何必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去布置呢”?妻子却出乎意外地反问道:“反正人迟早都要死的,你又何必花这么多的时间搞考察呢”?哲学家很惊讶地发现:他的妻子说出了一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道理。几十年人生与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相比,那是多么的短暂啊!但难道我们能因人生之短暂就可马马糊糊…  相似文献   

18.
《北史·苏琼列传》记载,南清太守苏琼刚到任,郡民赵颖便送上两个新瓜。苏琼拒收,但见赵颖送志弥坚,实在无法推辞,只好收下。赵颖走后,苏琼将两个瓜悬于议事厅门梁以示廉政。家人不解,劝道:“这是何必?以后不再这般便是。”苏琼笑道:“安有初  相似文献   

19.
善哉 《新湘评论》2004,(2):64-64
某单位主管财务的副局长,工作认真负责,原则性特别强,与单位许多同志红过脸。一次,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坐公车回老家给母亲祝寿,局长打招呼让单位报销油料费,他坚决不允。同事们劝他:“这种小事,又何必那么‘较真儿’呢?”他理直气壮地说:“这也小  相似文献   

20.
棋品与人品     
田申 《党课》2012,(24):69-70
父亲喜爱下象棋,闲暇时,他总是喜欢和同事或邻居杀上几盘。父亲下棋无论输赢是从不着急的,纯粹为了消遣,按他的话说:“下棋就是放松放松,何必那么认真,弄得脸红脖子粗的,既伤感情又伤身体,与其那样,不如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