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守稻谷     
张才行 《农村青年》2011,(12):42-43
贼毒贼毒的日头终于落山了,远山近水都笼罩在橘黄色的晚霞之中。乡亲们挑着稻谷,赶着牛羊,一路说笑走过几条田垅,直奔晒谷场,回到家,天便黑了。那“吱呀,吱呀”的扁担声与急匆匆的脚步声、牛羊的哞叫声、大人寻找小孩的呼唤声以及土车推着打稻机的车轮声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父亲·烟     
张增荣 《时代风采》2008,(24):26-26
“儿子,我到你们厂门口了!”电话里,父亲的语气有些激动!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念叨着来看看,却总也丢不开手里的活计,这次,两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3.
凤发 《农村青年》2006,(2):12-14
2005年9月28日。曾经轰动湖南省衡东县的特大抢劫、强奸、杀人案在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刑事审判庭内外挤满了旁听的群众……为了这一天。衡东县吴集镇龙塘村青年农民阳俭生苦熬了近1000个日夜。在经历种种艰辛和危险之后,他终于协助公安机关找出残害女儿的真正凶手,为身负“奸杀孙女”罪名的养父洗去不白之冤……谈起不屈不挠的阳俭生,乡亲们热泪盈眶地说他“跪在女儿和养父的坟前发过毒誓:不抓到真凶死不瞑目。现在。他终于可以让九泉之下的亲人安息了……”  相似文献   

4.
储蓄爱情     
阿东 《重庆工运》2003,(8):52-52
玲和阿文俩人经过几年的“爱情马拉松”长跑后,终于在2002年的3月2号结婚了。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12):50-50
买画 我和女友一起进城打工,她在美术学院当保洁员。最近,听说她突然迷上抽象派绘画艺术,我便提出给她买幅画。花了一个小时,我终于瞧上画廊里一幅白底黑点镶铜边框的画,忙问:“这幅画要多少钱?”卖画的回答:“这是电源线路板!”  相似文献   

6.
过日子总得花钱,但是不能瞎花。哪些地方该花,哪些地方不该花,要算笔细账。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外号:“陈老细”,远近闻名。 他实际上叫陈文丰,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头道沟村村委会主任,管着11个村民小组、367户、1512口人的“大日子”。不可思议的是,他从1980年开始当村长,居然一直当到现在,整整27年,在历次换届选举中都没有被“造掉”。什么原因? 不光他,还有支书任国库,当了32年村干部,“官龄”更长。同样,乡亲们自始至终都选他。为什么? 原因在于:他们两个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真心实意维护村民利益的人,从来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为此,大伙信任他们。 利用好国家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带领大家增收节支,勤俭建设新农村。有了这样的当家人,头道沟村民的日子能不红火吗?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深圳打工多年的王杰,看中家乡柑橘销售的巨大商机,毅然回到家乡,投资140万元,建起一座柑橘打蜡厂。每年打蜡销售柑橘1000万公斤以上,实现收入40万元,并带动橘农增收350多万元,被乡亲们尊称为”柑橘大王”。  相似文献   

8.
当兵时,我们营长多次深情地回忆起往事,说:“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事,就是在南方战场的猫耳洞里蹲了大半年。那时,我与另外两名战友一饿饿得要死,一渴渴得要死,但终于熬过来了。很少有人体验过这种生活,而我体验过,为此,我常常觉得幸福、自豪。”一名富豪在接受采访时说:“创业之初的困难和痛苦太多太多,我和太太整天东奔西跑,像是活在刀山火海中。那些年,我们总觉得付出太多,失去太多,心中的绝望与惶惑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好在我们挺住了。今天回忆那些往事,我们感到很温馨、很欣慰。”  相似文献   

9.
聊博一笑     
《工友》2009,(6):62-62
找老婆的妙法 在超市里,一个男人走近一位漂亮的女人,对她说道:“我和老婆走丢了,你能跟我聊几分钟吗?就几分钟。”  相似文献   

10.
幽默长廊     
买地毯一女顾客去商店买地毯,她对售货员说:“我想买一条耐脏的地毯,准备铺在孩子们的房间里。”“您有几个孩子呢?”“6个。”“要是这样的话,夫人,我建议您别铺地毯了,铺一层沥青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终究是该被人们铭记的一年。自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市陆续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数亿亩耕地受旱,数千万人饮水困难。各地群众万众一心,掀起了震撼人心的抗旱风潮,这期间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英雄事迹,本文的主人公,一个39岁的热血汉子,一个普通的农民,就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而乡亲们也没有忘记他,就在他英勇“就义”后,乡亲们联名申请政府救助,踊跃捐款捐物,还在他的坟旁立了石碑刻了碑文,因为,乡亲们要永远地记住他,这位他们心目中的“抗旱助人英雄”。  相似文献   

12.
潘荷花 《工友》2012,(3):8-11
打官司与上访的几年里,为了平抚情绪、求得心灵上的宁静,老杨开始信佛。如今的老杨更加笃信不疑了,他说,佛教中讲求因果,20多年前他的善举今天终于有了“好报”。自2012年2月开始,60岁的老杨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从此告别举债度日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李玲和吴娇合著的卡通画正式和广大读者见面。这两个万里握手的女大学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走过风雨见了美丽的彩虹。 书信相识,风雨飘摇里友情别样芬芳1998年3月24日早上,云南省昭通市某中学高三文科班教室里,一个女孩子默默地望着窗外发呆。她叫吴娇,是这个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才女”,曾获得过“全国十佳新星诗人”、“全国十佳校园作家”等称号,并为中学生刊物《青春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6,(8):1-1
农民焦平坤为了讨回自己花钱购买的房产而打官司,历时10年,找遍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部门,动用了他拐弯抹角所能求到的所有“关系”,至今仍毫无结果。这本来已经够令人沮丧的了。不过更令他愤懑的却是,无论官司打到哪儿,状告到哪儿,统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得先花钱。乡镇有人要钱,县里有人要钱,市里、甚至省里,同样有人向他伸手张口,就俩字:要钱。 古口;I八小斗l^古廿上±p世日“口1Il“llJ-I-I-奄M  相似文献   

15.
邓玲 《时代风采》2011,(10):15-16
一年多的时间里,农民工陈朝金不断奔波于治疗和“私了”之中,让他们一家身心俱疲。在昭通市鲁甸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他的工伤赔偿终于有了一个了断。  相似文献   

16.
休闲一刻     
《时代风采》2009,(9):32-32
第二外语 小可大学几年基本没学到东西。这天他去应聘,经理说:“你的简历里说,英语只是你的第二外语。请问你的第一外语是什么?” “阿拉伯文。”小可信心满满地说。 “请写几个阿拉伯文让我看看。”  相似文献   

17.
工友信箱     
《工友》2003,(3)
工友编辑部:春节期间,我在亲戚家中看到几本《工友》杂志,里面的“工友信箱”解答了许多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看后让我大开眼界。联系到自己的实际,我也特来信咨询。我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已达6年。多年来,企业既未与我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我缴纳社会保险。今年春节后,在当地劳动部门和总工会的干预下,企业终于与我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但以前的不予补缴。请问,我能追回以前的保险金吗?宜都读者王有果  相似文献   

18.
(一) 大学毕业后在广州“闯世界”的芳子来信,邀我到南方去闯一闯。信中说,她自己的公司已建成,吃住待遇都不成问题,缺的就是我这样的人才。于是,我不禁怦然心动。单枪匹马站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上,我仿佛闻到了南国亚热带咸咸的海风,目睹这片沸腾的热土,我不清楚前方是福是祸。“你现在在哪?我马上开车接你!”芳子的声音在电话里清晰而圆润。我终于如释重负。10分钟后,她驾着一辆桔红色奥迪飞驰而来。  相似文献   

19.
金艳萍 《工友》2009,(4):16-17
1983年,我从应城市文工团一名演员转行到市粮食局幼儿园当教师。1992年秋,单位实行人员分流,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岗创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含泪春耕”之后,我终于“含笑秋收”。现在,我所创办的苗苗幼儿园已经拥有1000多名幼儿,100多名教职工……  相似文献   

20.
罗伟 《农村青年》2014,(4):34-37
作家王朔曾说:“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湖北省十堰市企业家范元君从穷苦偏僻的山乡走出来20多年,心里一直放不下生养他的故乡。致富后他不仅为故乡修路,给乡亲们建别墅,还在穷山沟里投资3000余万元建基地帮乡亲们就业致富。他的宗旨是:大家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