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湾高绪观先生在《台湾人的──八闽全鉴》一文中说:“台湾人文礼俗源于中土(中原),相袭八闽,举凡信神拜佛,敬天祭祀,婚丧喜庆,衣冠礼乐,四时年节,以及习俗人情,皆是祖宗流传下来的。”来自台湾方面的资料介绍说,台湾现在有4600多座寺庙,可谓三步一寺,...  相似文献   

2.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有极 《福建通讯》2002,(10):40-41
仙游县是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324个行政村,还有25个村处在后进贫困线上,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平衡发展。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改革开放年代好机遇,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快了,有的地方却停滞不前,问题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县委、县政府3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30个问题村调研,发现后进的地方都普遍存在“瘫、乱、贫”问题。于是我们派工作队下村抓治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统一战线》2011,(7):F0003-F0003
灵珠山菩提寺座落于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内,由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岛市佛教协会会长、山东湛山佛学院院长、青岛湛山寺方文明哲长老任灵珠山菩提寺方丈。  相似文献   

5.
大佛寺     
大佛寺,又名净因寺,位于太原市北郊区崛山麓的土堂村,距市区20公里。寺依山而建,西倚崛山,东临汾河。创建于北齐,金代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修复。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寺为两进院落。前院有天王殿、东配殿,后院有大雄殿、罗汉殿、地藏殿。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在寺址两侧依山筑起重檐歇山顶殿堂一座。殿阁背倚土崖,前有抱厦。阁内高达9米的释迦牟尼大佛结跏趺坐,两名护法金刚分立左右,皆为明代作品,至今保存完整。此寺也是明末清初文化名人傅山隐居地。寺内古柏长势奇特,俗称“土堂怪柏”,为太…  相似文献   

6.
让雪山草地作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统战工作走向卓越从一件纠纷说到寺庙管理萨迦派的求吉寺和格鲁派的达扎寺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盖县境内的两座寺庙,虽为近邻,但因教派不同,两寺平日很少往来。“文革”期间,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冲击,达扎寺和求吉寺的宗教用品...  相似文献   

7.
太山寺     
太山寺又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3公里处风峪沟北山腰。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据碑文记载,太山寺创建于唐代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观,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改为佛寺。入寺庙山门依次为钟鼓楼、东西厢房、大雄宝殿。大雄殿顶二层叠起,上座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阁周塑有十八罗汉、四大金刚。泥塑极富有明代塑像俏丽俊秀的风格。六角亭后为石构建筑“莲花宝洞”。寺左另有水神…  相似文献   

8.
孙宏哲 《求索》2013,(3):132-134
金代中期"国朝文派"重要文学家王寂运用佛禅思维与表达方式,参借佛禅话语,借咏寺、酬僧、题画谈禅说法,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浓厚佛禅意蕴的文学作品,构成了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实施,湄潭县人大常委会于6月5至6日开展了《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琦率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县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政府法制办、县公安局等单位部门负责人到黄家坝镇、永兴镇、湄江镇、天主教、基督教、县道教协、普陀寺、兰伞寺、楞严寺等实地查看档案资...  相似文献   

10.
由王阳明开启的心学潮流,其学风自明中叶后逐渐流于空疏和狂荡,其无济于国计民生的面目暴露无遗。明清之际的思想大家黄宗羲为重建儒学“经纬天地” 的品格,对明代学术和宋元学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将宋明理学的气本派、理本派、心本派冶为一炉,建构了其独具特色的本体一工夫学说,将儒者之学落实到事关国计民生的日用事为中,形成了其哲学的强烈的经世品格。  相似文献   

11.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2.
闽南与台湾,一衣带水,许多戏曲文艺品种同出一辙。丰富的八闽文化随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了台岛的养分,融铸成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戏曲文化,并影响着台湾艺术的发展,培植了台湾同胞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南音与南管 南音系古代中原一大乐种,随晋人南渡而扎根于闽南大地,并吸收了宋元南戏、昆腔、弋阳腔的雅韵,融闽南民间音乐为一体,形成词曲清丽、旋律柔  相似文献   

13.
绕三灵,又称绕山灵、绕三林。白语叫“观上览”,观就是“逛”或“游览”之意。三灵指三个地方:即位于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的仙都圣源寺,还有位于洱海西北岸的神都金圭寺。绕三灵的时间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共三天。农历4月23日大清早,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各村各寨的白族群众就穿红戴绿,浓妆艳抹先汇集  相似文献   

14.
郭志超 《台声》2001,(2):46-47
古往今来,民族、文化有共同渊源的闽台两地具有许多同形质的文化习俗,蛇崇拜就是其中之一。  闽越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福建。蛇崇拜是闽越重要的文化特质。闽越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其祖先,“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东汉高诱注:“被,剪也;文身,刻画体内,黥其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后来,闽越人逐渐融入南下的汉族移民,某些文化包括崇蛇也被采借并变异为汉族习俗。清代郁永河《海上纪略》记载:“凡(福建)海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舟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  相似文献   

15.
闽台社会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闽台社会史上之同安官府招抚郑芝龙、漳浦“红白旗”械斗、“闽祖光州固始”之辨及台运米谷、台湾幕友、闽省币制等问题辑录史料并略加考辨,期有所助益于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城西5公里的根培乌孜山角下,面积约20万平方米。该寺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的及门弟子降央曲杰于1416年倡建,三面靠山,犹如嵌在一轮弯月中。哲蚌寺自1996年成立寺院管委会以来,结合寺院实际,积极探索,在以寺养寺、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因为工作天系,到了日喀则地区一些寺庙。走访了日喀则市、定日、昂仁、拉孜、萨迦、谢通门、江孜7县、市9个寺庙(定日协嘎尔曲德寺、昂仁曲德寺、拉孜曲德寺、平措林寺、达尔昌木钦寺、萨迦寺、俄尔寺、坚培寺、白居寺)。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市政府、福建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于6月9日闭幕。作为大陆与台湾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的东山,将如何进一步“弘扬关帝文化,密切两岸关系”呢?日前,记者为此走访了漳州师院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东山县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主任刘小龙。“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今年51岁的刘小龙,对闽台文化颇有研究。近年来他己先后出版了《海峡圣灵——东山关帝庙志览》、《海峡神缘——东山岛寺届概览》、《东山与台湾》、《开漳圣王文化》等多部著述,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灵珠山菩提寺座落于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内,由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岛市佛教协会会长、山东湛山佛学院院长、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长老任灵珠山菩提寺方丈。僧团从青岛湛山寺精选20名优秀僧人组成,现服务居士100余人。2009年9月28日经过省、市宗教事  相似文献   

20.
郑岚 《台声》2007,(8):24-25
由福建省台联与省人大台工委.省政府台办.省政协台港澳和外事委.省民革、省台盟共同举办的“海峡西岸2007年台胞青年夏令营”(全国台联2007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于7月13-17日在福建漳州,龙岩、厦门三地举行。来自岛内台胞青年学生和在福建就读的台籍学生100人参加了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祖地行”的海峡西岸2007年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