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德国人的做事认真劲儿是世人公认的,“钉子理论”就原产于他们那里。这一理论把组成做好或做成一件事情或者说是关系全局、大局的细小组成部分比作钉子,形象、生动而具体地道出了小可以致大、微可以积重的事物之间和关联性:“一枚钉子,可以影响一个马掌;一个马掌,可以影响一匹战马;一匹战马,可以影响一名战士;一名战士,可以影响一次战斗;一次战斗,可以影响一场战争;一场战争,可以输掉整个德意志!”好一个着眼于一枚小得并不起眼的马掌钉之上却足以撼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维纳写过一首民谣:“钉子缺,蹄铁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民谣告诉人们,事物是互相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小事是会转化的,看问题一定要以小见大,才能防止因小“钉子缺”而导致“国家灭”的严重后果。诚信道德建设也是这样,没有小诚信的人,要有大诚信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小诚信中蕴含着大价值。在小的方面丧失诚信,有时会导致人生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小则在就业、生存、发展上受阻,大则会酿祸、遭殃,甚至危及生命。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为了博得美女褒姒的一笑,竟…  相似文献   

3.
吴晓波 《法人》2008,(2):68-69
十年之间,具有超级商业才能的叶莺投注全部心血,在中国市场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可是同时,柯达却失去了整个战役  相似文献   

4.
瑭华 《政府法制》2008,(1):63-63
从前有一个国家由于没有战马,经常受到邻国的欺负。国王痛下决心不惜重金四处购买骏马。不久,买来500匹高大的骏马,组建骑兵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培根的醒悟     
苏宪国  王伟 《政府法制》2013,(29):31-31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17世纪的英国,一个年轻人醉心于权力,千方百计地往官位上爬。虽一度遭国王冷落,但他还是喜欢权力。为了升官,年轻人把所著的书赠给当时的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书信和题词中,他极尽对国王阿谀奉承,甚至用上了诺言和谄媚,以求得一官半职。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英国检察长这一显赫的职位,几年后他又升为英国大法官,并被授予爵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日,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重申:“不准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不准利用职权向企业、下属单位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不准用贷款、集资款和专项资金购买供领导干部使用的小汽车;凡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不准购买小汽车。”可见“官员”的用车被提到反腐败的日程上来了。  先听听民谣怎么说  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中有这样一首民谣:“省长专员两头平(小轿车),团长县长帆布蓬(吉普车),乡长镇长一三○(双排座卡车),村长支书嘣、嘣、嘣(拖拉机)。”这首民谣逼真而又风趣地描述了当时不同级别的干部乘…  相似文献   

7.
五分钟差别     
王爱军 《政府法制》2014,(17):26-26
英国名将惠灵顿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举世知名。 有一天,惠灵顿将军和政府官员约在伦敦桥见面,政府官员迟到五分钟。惠灵顿一脸不悦。官员说:“阁下,我只是迟到五分钟而已!”  相似文献   

8.
起诉国王     
张伟 《政府法制》2011,(33):27-27
并不是每一个律师都敢起诉英国国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当起诉查理一世的卷宗送达库克门前时,绝大多数声名赫赫的律师已经溜之大吉了。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莫尔1516年写了著名的《乌托邦》一书,批评当时英国的社会制度,描绘了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理想社会——“乌有之乡”,从而成为英国第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当时英国的社会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流行一句著名的俗话:“国王不会作不法的事”。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莫尔揭露,当时英国国王和专事阿谀  相似文献   

10.
母爱蒙尘     
张彩虹 《中国监察》2008,(22):60-60
近来,我经常想起一位失去自由的母亲。想起她,我不禁会想到一个被人们称之为“青蛙原理”的试验:把一只青蛙放入开水中,青蛙马上拼尽全力跳出来,得以生还;再把一只青蛙放入凉水中慢慢加热,结果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跳跃能力,直至烫死。这位母亲也是如此,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她从未觉察到周围异常的热度,直至身陷囹圄。  相似文献   

11.
在乾隆帝退位的前两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庞大使团漂洋过海访问中国。船到通州,使团成员改从陆路进京。清朝官员只供应了四抬轿子,分别给正使、副使、副使的儿子以及翻译乘坐,其他人只能乘坐两轮车。  相似文献   

12.
马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之一,从有国王和战马时就已经被王室所追捧了。在它的狂热爱好者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旦你喜欢上了马球,你就会对它上瘾,  相似文献   

13.
疏泽民 《江淮法治》2010,(21):60-60
在他5岁的时候.因一次意外,失去了一条腿。从此,只有一条腿的他,就多了一条拐杖。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从小热爱舞蹈。在舞台上。那优美的舞姿,倾倒了无数评委和观众的心.获得过无数荣誉。就在她要展翅,飞得更高更远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轧断了她一只胳膊.也粉碎了她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阿申 《法庭内外》2009,(12):41-45
2008年11月,一个拄着拐杖的歌手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舞台,几经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宝座。他叫高峰,曾在一场车祸中双腿失去了知觉,也失去了一段爱情。在他人生处于低谷时,一个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成了他心灵的拐杖,带着他继续寻梦、圆梦……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旷古奇观——民谣大流行! “50年代的官两袖清风,60年代的官阶级斗争,70年代的官大私无公,80年代的官下海扑空,90年代的官争当富翁”;“50年代人帮人,60年代人整人,70年代人哄人,80年代各人顾各人,90年代见人就‘宰’人”……一首首诙谐调侃的民谣,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我们展示出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吴小陵 《检察风云》2012,(17):12-13
一只看不见的脚,踩住了奥运选拔的手。 2012年7月29日,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B组比赛将一场尴尬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新华社记者如此写道:“抓举开把95公斤,只比世界纪录低8公斤,17岁的周俊在B组其余八名选手都完成抓举后最后出场。她面无表情地走上台,一边的脸颊还有些痉挛抽搐,杠铃颤颤巍巍地举了起来,动作还没有稳定住,就‘咣当’一声掉到地上。”来自湖北的周俊三次抓举95公斤都告失败,以零成绩改写中国女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彭代国 《江淮法治》2011,(17):56-5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头驴掉到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在井里凄凉地惨叫了几个钟头,农民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驴子救起来。最后,这个农民断然地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再去花精力去救这只驴。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承诺     
政府的承诺差不多两百年前,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了一个十分有名的案子——达特毛瑟学院诉乌德华案。这个案件通过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机构的命运,表明即使是政府,作出了承诺也不得反悔。1769年,也就是美国独立之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核发了一份特许状,准许达特毛瑟学...  相似文献   

19.
精神还乡     
江天 《江淮法治》2012,(18):57-57
《帆的孤独啊》,英国桂冠作家麦克·莫波格的作品。他在世界文坛颇有影响的著作,还有《柑橘与柠檬啊》《战马》《岛王》《蝴蝶狮》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走到了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当夜晚来临之际,他们好不容易才发现一处农人的房子。于是,国王说:“我们在这儿过夜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