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古巴作为西半球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一直遭到美国的敌对政策和经济封锁。本文就主要介绍古巴主要领导人卡斯特罗在建立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提出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观点,在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面,古巴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值得我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明平 《政府法制》2013,(2):23-23
上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在古巴也有一场类似“大跃进”的运动,集中计划结合义务劳动,主导了古巴的经济政策。1968年1月28日晚,古巴全国人民都集中在电视机和收音机面前收听卡斯特罗的重要讲话,他宣布在党内揪出了一个以中央委员埃斯卡兰特为首的高级干部反党集团。埃斯卡兰特一伙的罪名,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暗杀不计其数,但他每次都奇迹般地化险为夷。莫非有神灵在暗中施展魔法庇护他?  相似文献   

4.
1989年6月12日,加勒比海的岛国古巴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高级官员贩毒案,此案的主角是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名声显赫、功勋卓著的“五大英雄”之一,开国元勋奥乔亚将军。奥乔亚青年时期就追随卡斯特罗进行革命斗争。他们曾一起举行武装起义,一起被捕入狱,一起组织、训练革命力量,一起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一起率领起义军进攻哈瓦那夺取了政权。在长期的征战中,奥乔亚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他立过3次大功,获得过19枚功勋奖章。1984年,因资深功高,被古巴政府授予最高荣誉——“古巴共和国英雄”称号,成为迄今获此殊…  相似文献   

5.
[相关链接] 卡斯特罗(1927-),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古 巴国务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生于奥连特省 的甘蔗种植园主家庭。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 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53年7月26日发动 反巴蒂斯塔政权的起义,失败后被捕。1955年获 释后,组织"七·二六运动"。1958年4月率起义 军对巴蒂斯塔政权展开进攻,1959年1月1日全 国解放,起义军进入哈瓦那,建立临时政府。1959 年任古巴总理。1961年建立"古巴革命统一组织" (后更名为古巴共产党),任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6.
2月19日,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执掌古巴党政军大权48年的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自己将"不再返回最高领导人职务",并辞去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这意味着,这位领导古巴革命和建设事业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行将告别政坛。  相似文献   

7.
<正> 堂堂的古巴昏统,由于不懂法律,在一宗咖啡买卖中,一下子被骗去了八百七十万美元,弄得财货两空,为天下笑,这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轰动一时的一件诈骗案。卡斯特罗虽然自己生产不了多少咖啡,但按“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却不得不向苏联供应咖啡,而古巴人自己要喝咖啡就只好向国外进口。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法律革命的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 1 978年开始的当代中国法律革命 ,是中国法律文明演进过程中一次划时代的巨大变革。这场法律革命是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是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大环境下展开的。推动当代中国法律革命和法制现代化的最深厚动力来自于当代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因素。只有当中国现阶段社会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发展时 ,现行法制才能冲出人治型的樊篱 ,引发一场深刻的法律革命 :只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才能创设一个法理型的现代法律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构与发展 ,为这场法律革命注入了最深厚的经济动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 ,为这场法律革命创造了基本的政治条件 ;思想解放和法律意识形态的发展 ,为这场法律革命奠定了观念基础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井冈行有感     
胡晓莉 《行政法制》2005,(2):65-65,68
三月正是初春,支行组织我们全体女职工去井冈山参观,学习井冈山的那段革命历史,学习当年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铸就的井冈山精神。对我们而言,这既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课,也是一堂特殊的党课,更加深了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宪法与革命为主题,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对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立宪建国及其不同路径给予了理论探讨,尤其对洛克、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宪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辨析,并进而勾勒了中国百年宪制的革命建国历程。本文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现代中国的百年宪制,这个革命的反革命还远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1.
庞振宇 《政府法制》2011,(32):59-59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树人小学创建于1933年,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抗战时期曾为党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为屯留的解放乃至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屯留籍在京老一辈革命家、著名书法家李长路曾为学校题词:树人革命着先鞭,播种精神代代传,自有东风飘彩带,麟山绛水换新天。  相似文献   

12.
徐伯黎 《政府法制》2014,(11):23-23
被朱德赞誉为“当今一圣人”的徐特立一生传奇。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57岁高龄的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延安。徐特立还是毛泽东、田汉等人的恩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尽管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先后两次破例为他庆祝60岁和70岁寿辰。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绝无仅有,且无人与之比肩。  相似文献   

13.
革命是一种有意识的、凝聚集体力量的变革行动,在革命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制宪机会,革命者借此机会确立原则、重整秩序。比较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革命后的制宪历程,可以看出各国革命者对制宪和宪法的态度大相径庭。美国革命后,革命者把握了制宪的机会,完成了革命向日常政治的转化,革命中倡导的自由原则也得到珍视。中法革命后,虽然也都很快制定并颁布了宪法,革命者的宪法观念和在制宪上的态度却有别于前者。国家陷入不断革命的困局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革命本身,或因此否定革命倡导的原则。没有借助制宪机遇确立制约平衡的宪政机制,也没有把革命力量转化成一种建设成力量,是出现不断革命困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战争、革命与宪法的关系为主题,从思想史的角度展开考察,可以揭示现代宪制的发生学。早期现代的战争经历了从宗教战争到国家间战争,从国家间战争到内战,再从内战到革命的演变。革命之后,形成了制宪建国、守护宪制和祛除宪制这三个宪法时刻,并可以归结为革命终结的宪制路径和不断革命的政制路径这两个逻辑路径。战争与革命具有重大的宪法学意义,西方与中国的早期现代的宪制构建,均离不开战争与革命的动力机制。但如何把战争法权转变为一种基于宪法的和平法权,而不是陷入激进革命的宪制覆灭之途,则需要真正落实革命终结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宪政主张的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博爱”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也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在宪政主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孙中山关于“革命程序”的设计,是力图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然而,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却不断经历挫折甚至失败,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摆脱"幼稚病",本文将重点探究中共早期的不成熟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所制定之五部宪法性文件中,八二宪法最为特别:《共同纲领》和五四、七五、七八宪法都是革命宪法,这一点充分体现于其序言,它们均立足于革命历史叙事,而以革命证成统治之正当性。由此正当性论证,则确定国家了基本政治精神:继续革命。这样的继续革命必定是对中国文明的革命。八二宪法则与上述四部宪法有明显不同,最重大的区别,已由该宪法序言第一段表达出来:"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本文旨在疏解八二宪法序言第一段之大义。本文从本段宪法序言中梳理出中国历史条款、中国文化条款和中华各族人民条款。这三个条款,在政治上承认了文明相对于革命之优先性。由此,统治正当性的论证部分实现了从革命到历史连续性之转移。对中国文明的继续革命失去了正当性。这三个条款部分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精神从继续革命到文明之转换。正是这一新的宪法精神改变了权力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国家权力不再凌驾于文明之上,法律不再凌驾于生活之上。相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顺承国民的生活,对民众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保持开放。由此而有了人们以"改革开放"一词所描述的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制度变迁。就其实质而言,改革开放是中国文明之复兴。从宪法技术上说,由于放弃了继续革命之宪法精神,与此前宪法的短命不同,八二宪法也就具有生长之品质,而得以不断修订,始终具有效力。宪法序言第一段也敞开了中国未来进一步变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应把握理论、历史与实践的三者统一。首先,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实践,其研究范围理应从传统新闻业扩展至更广阔的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其次,新闻传播学学科的理论构建,应接续20世纪中国革命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并在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中守正创新、融通中外;最后,从中国革命在地实践出发,可以让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落地”乡土中国的过程中,统筹好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对缙云革命宣传史的挖掘正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古巴从革命胜利初期至今,一直实行免费医疗。50年来,古巴的医疗一直被罩以"革命象征"的光环。但"26名智障人士在精神病院被冻死"一案不仅反映出医疗卫生体系遭受破坏,也折射出古巴反腐形势的严峻。  相似文献   

20.
于伯文 《法制与社会》2010,(21):288-288
改良与革命是人类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近年来关于改良与革命的讨论颇多,一直都存在贬抑改良,赞扬革命的倾向。但自90年代初李泽厚等人提出"告别革命"论出台后,史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使改良与革命关系的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热点"中的"热点"。本文以近代中国历史的改良与革命为例,论述对改良与革命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