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美国出于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平演变越南等方面的考虑,不断强化与越南的关系。在此背景下,越南社会西化程度加深,其依靠美国抗衡中国的信心大增,成为美"重返亚太"的重要支点,美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增强。但也应看到,越南的"大国平衡"战略决定了越美合作的有限性,同时,美国内对美越关系的不同认知制约了美越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阐述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梅普组合"时期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随着俄美关系的缓和,美国已将遏制战略竞争者的矛头对准中国,但这种遏制已经与冷战年代有着很大的不同,是接触中的遏制。同时,中俄战略协作出现了以往没有的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的势头,快速发展的美俄经贸合作和能源合作对中俄相关领域的合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军事实力显著提高,军队任务日益多元化,军事交流成为中国军队和平时期的重要使命之一。军事交流是在和平时期以跨国军事合作为手段,以实现及增进国家外交与安全利益为目的的对外交往活动。在中拉整体合作的大背景下,中拉军事交流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军事交流主要包括军售、科技合作、人员交流、联演联训、维和救援五大板块。中拉军事交流主要特征有:以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为宗旨,以非传统安全领域为主要合作方向,以军民融合发展为合作路径,虽然与左翼政府关系密切但在不断扩展合作交流对象。中拉军事交流有利于提升拉美国家的独立国防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增进中拉共同利益,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4月 2 0 -2 2日 ,第三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除古巴外的3 4个美洲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加强民主和促进安全等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冷战结束后 ,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以及相关的部长会议增多 ,成为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主要合作机制。而冷战时期相当活跃的美洲国家外长会议和国际会议在冷战后却处于沉寂状态。种种迹象表明 ,冷战后美国和拉美之间的合作机制开始发生变化。一、冷战时期美拉联盟机制的兴衰  美拉之间总体的合作机制最早始于1 9世纪末。 1 890…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 ,东亚地区的各种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看 ,东亚地区将会呈现美、日、中、俄、东盟五极的格局。而日、美、中三角关系的互动将成为影响东亚安全的主导因素。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 ,比中美、中日关系要强得多。这将不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 ,应努力促使这个三角关系趋向平衡 ,真正使日、美、中之间形成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 ,从而维护 2 1世纪东亚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中美俄关系在力量对比格局、互动基本内涵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关系."9.11"事件虽然使三国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但也没有改变冷战后中美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三边关系中合作-竞争的内涵更为明显,中国在三边关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国际性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加,大多数地区组织都在扩大地区间关系,出现了许多地区间合作机制,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一拉美合作论坛、欧盟一拉美合作、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等.虽然一些地区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定期联系,但从90年代开始,地区间关系的数量才有了快速增长,地区间合作的深度得到了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9.
贺圣达 《东南亚》2010,(3):23-28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与东南亚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和巨大的变化。以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为界,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冷战时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冷战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总体上看,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是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政治关系为主,经历了曲折、复杂、多变的历程,与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已构建了全面合作的战略框架,互信更加牢固,合作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10.
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北极地区一直是美俄两个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舞台。纵观20世纪,美俄北极关系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到冷战结束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转变。21世纪以来,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使其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美俄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都在北极展开了积极的战略部署。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陷入"新冷战"格局的美、俄更加重视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两国的北极关系日趋紧张。美俄北极关系不仅是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北极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最近 30年间 ,新自由主义一直主导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 ,拉丁美洲成了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场”。是新自由主义者对拉丁美洲格外青睐 ,还是拉美人对新自由主义情有独钟 ?总之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能在拉美大行其道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凡一种思想或意识形态能在某个地区流行 ,都不会是某种偶然现象 ,而必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拉丁美洲之所以从 70年代以来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场”,是多种内外因素互动的结果。(一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衰落为新自由主义进入拉美提供了历史机遇2 0世纪 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沉重打击了拉美国…  相似文献   

12.
拉美反美主义由来已久,无论是其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在世界反美主义浪潮中都值得关注.拉美反美主义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是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实行一系列霸权主义政策.只要美国不放弃对拉美的霸权主义政策,拉美反美主义就会持续存在,并可能出现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拉丁美洲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是拉丁美洲出现近30年来少有的新景观、新现象、新机制的一年。经济上,恢复势头强劲,出现历史上罕见的中高速增长;政治上,整个地区局势保持平稳,只偶有个别国家掀起波澜;社会上,躁动状况趋于和缓,但不安宁因素依然存在;外交上,南美共同体诞生,全方位外交亮点闪烁。一、经济形势令人欣喜继2002年拉美经济严重衰退、2003年开始恢复增长后,2004年拉美经济出现近30年来少有的喜人景象。这是伴随世界经济恢复增长步伐加快,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两个“助推轮”的强劲推动下出现的。(一)经济增长创近七年之新高。2004年拉美经济形势一…  相似文献   

14.
从布什政府的智囊人士发表的一些意见来看 ,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一 布什政府对克林顿政府拉美政策的批评布什政府认为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的拉美民主化进程和市场自由化进程曾经取得可喜的进展 ,但从 90年代、特别是 90年代中期以来 ,这两个进程都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甚至已出现逆转的趋势。布什政府认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克林顿政府负有相当大的责任。因为在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克林顿政府未能与当时出现的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错误看法进行必要的斗争 ,而是在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压力下 ,从其原来的西…  相似文献   

15.
拉美公共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1年的智利开始到20世纪末,拉美的10个国家全部或者部分地进行了公共养老保险金的私有化改革。在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私有化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养老金改革趋向。一些经验表明,私有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能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国民储蓄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私有化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对妇女和低收入者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对拉美国家社会冲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拉美国家的社会冲突是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所导致的社会局势失控、社会动荡以及民众和某些社会阶层对国家体制有组织的反抗。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社会冲突,但最根本的社会冲突是由社会不平等、由各社会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传统财产占有制度孕育了拉美国家早期的社会冲突,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而社会政策的体制设计缺陷削弱了其缓和社会矛盾的能力。拉美国家的社会冲突有潜在的和间接的,也有公开和直接的。20世纪以后拉美国家的社会冲突出现过4次高潮。社会冲突损害了拉美国家的总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危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动摇了民众对经济改革的信心,损害了国家的竞争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普京上台执政后,积极谋求重返拉美.俄罗斯把一些拉美国家视为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力量,重振与拉美国家的军火贸易,扩展拉美的能源市场,扩大向拉美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俄罗斯积极巩固与古巴和尼加拉瓜的传统关系,重点发展与巴西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与委内瑞拉的关系迅速升温.毋庸置疑,美国因素是俄罗斯制定拉美政策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拉丁美洲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以及一体化趋势,其法制也得以呈现出现代化发展趋势并逐步一体化,以《拉丁美洲标准刑法典》为代表的刑罚规定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趋势。拉美的刑罚主要包括监禁、罚金以及作为附加刑的剥夺资格三种,很少有死刑的规定,而且各国监禁的期限相对比较短暂,这反映了其轻刑化的现代刑法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适用刑罚时贯彻了预防犯罪的思想,对行为人的处罚以达到预防犯罪为主要目的,不仅规定了想象竞合犯的一罪从重处罚、数罪处罚时的从重处罚原则,规定了缓刑、假释、累犯等制度,还规定了保安处分和复权等制度预防行为人的犯罪。这些刑罚适用的轻重有别制度,充分体现了罪刑相适用的现代刑法原则。此外,在量刑时表现出刑罚个别化的现代刑法趋势,甚至允许以罚金替代监禁。  相似文献   

19.
金融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将资金从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短缺部门转移而实现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其中金融工具是金融活动中各方承担义务的书面保证 ;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和机制 ;金融机构则指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等。所有关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设置和运行的规则 ,构成了金融制度。拉美国家金融体系基本上沿袭了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二级模式 ,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拉美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哥伦比亚外 ,拉美大多数国家的开发银行由国家控制。此外 ,拉美还有诸如储蓄和贷款机构、资本市场、养老基金及其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本文将对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 3国的金融体系作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0.
拉美的非正规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来 ,非正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1 997年以前 ,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的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拉美地区为 5 5 % ,亚洲地区为 45 %~ 85 % ,非洲地区为80 % ;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正规经济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也很高 ,约占非农业部门GDP的 45 %~ 6 0 % ① 。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定义非正规经济部门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但在如何定义非正规经济部门的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议。目前 ,国际劳工组织对它的定义具有较大的影响。“非正规经济部门”一词最早是由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