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琳 《学习月刊》2011,(12):43-4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党历来的文化主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最深层的动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反思并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中国人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深入挖掘和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合理的思想内核和文化元素,将有助于加快实现辽宁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我们拥有了诸多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公务员精神的重要渊源。如“贵和”、“知耻”、“信”、“义”、“内省”、“慎独”、“先天下忧”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国公务员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张涛 《理论学刊》2023,(6):159-169
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二者始终双向互动、相融会通、相得益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为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历史根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为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提供了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正确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人文环境、实践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无不深深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有着深厚中原文化背景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井冈山斗争的烈焰中烧去了其保守落后的文化锈斑,闪耀出其珍贵而夺目的文化品质.这种优秀文化品质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咀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已深深积淀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因为它是几千年来被历代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整  相似文献   

10.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与精神追求,是历久弥新的潜力巨大的精神资源,创造性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在推进文化强国进程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传统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背景;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的传统元素。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南  肖居孝 《求实》2007,(7):76-78
艰苦的斗争岁月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作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的今天,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文珍 《理论学刊》2005,6(3):121-123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基础。齐鲁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厚德栽物、勤劳勇敢等文化精神,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继承齐鲁文化的优秀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弘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6,(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使大兴安岭精神成为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大兴安岭精神是林区开发建设的思想结晶和宝贵财富大兴安岭精神伴随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产生,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社会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作用 ,应辩证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必须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把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的批评和继承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焦裕禄同志去世5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发展,在给我国文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要以互联网为阵地,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人文环境、实践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无不深深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有着深厚中原文化背景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井冈山斗争的烈焰中烧去了其保守落后的文化锈斑,闪耀出其珍贵而夺目的文化品质。这种优秀文化品质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