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末年,藩镇势力不断增长,与朝廷长期争权斗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桂州领导农民起义,史称"桂林戍卒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很快被朝廷镇压下去,但却开启了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庞勋起义基于南诏侵边,正所谓宋祁在《新唐书》南诏传赞称:"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由此可见南诏侵边和"桂林戍卒起义"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2.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建炎南渡"初期,历史出现巨变,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由此产生了区别于前代的时代特点。曾经因为党禁的政治因素遭到贬抑的苏轼词风却大盛于建炎,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当时美学思潮出现重大转折,在词这一文学审美样式上得到集中体现,改变了人们对其审美功能的体认,即由抒情转为言志,由浅斟低唱转为壮怀激烈,一直影响了整个南宋的文学审美历程。在这一转折过程中,军人岳飞所作的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古弼是北魏太武帝时期 的大臣,官至尚书令、司徒,因 为脑袋长得尖瘦,太武帝拓跋焘给 他起了个外号叫"笔头",所以当朝 文武都称他为"笔公"。《魏书·古弼 传》上评价他"忠谨好学,善骑射,好直 谏"。 一次,太武帝汇集军队大小将校,到 黄河以西去打猎,命古弼留守朝廷。太武帝 给古弼下了一道诏书,让他挑选一批健壮的好马 供将校们打猎。古弼接到诏书后,却让人挑选了 一批瘦弱的老马给太武帝送了过去。太武帝大 怒,骂道:"尖头狗奴才,竟敢违抗我的旨意,等我 回去,定要杀了他。"  相似文献   

4.
"住改商"难题如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改作商业或办公用房,俗称的"住改商",是城市业主利益冲突的焦点,也是城市管理进退失据的难点.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试图理清这团乱麻,结果却力不从心.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的一条司法解释,为"住改商"打上了立法"补丁",但这个"补丁"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5.
《三字经》是南宋末年礼部尚书王应麟编纂的一本所谓“启蒙”读物,它的出笼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开始,特别是到了南宋,大地主阶级更加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当时,我国北部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在占居中原后继续向南侵扰,南宋的大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小户农民纷纷破产。南宋王朝统治集团为了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和支付每年向金进贡各二、三十万两正的银绢,变本加厉地在国内勒索。北宋时全国计有三百二十个州,到南宋仅余一百七十个州,然而南宋的统治者每年榨取的民脂民膏却达  相似文献   

6.
东 晋成帝时,长史邵广盗窃了国库 里的帐幔,朝廷中执掌司法的廷尉认为 应处以极刑。 邵广有两个儿子,大的十三岁,小的 十一岁,十分孝顺,他们乞求朝廷法外开 恩,情愿自己到官府做奴仆,以换取父亲 不被杀。 廷尉为两孩童的孝道所感动,提出 将邵广的死罪改为五年刑,两个儿子罚 作官奴。认为这样既惩罚了罪犯,又让天 下人知道朝廷提倡仁孝。但这只作为一 个特殊情况,不能作为以后判案的先例。 尚书右丞范坚对此坚决反对。他认 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罪犯,判处罪 犯死刑,并不只是为了杀掉一个人,更重 要的是教育百姓。范坚说:"尽管朝廷有 时也下令施恩赦罪,宽大处理一些罪犯, 可是却没有因为同情怜悯谁而取消了典 刑的。而且,这次准许了邵广儿子的请  相似文献   

7.
宋朝时,曾有一名进士名叫马宗元,自小就智慧过人,考中进士后,也因其聪慧而被朝廷封以"侍制学士",荣耀一时。马宗元之所以为世人所知,其实还不是因为他考中了进士,更多的是因为马宗元曾机智地利用当时的法律制度,挽救了父亲的性命。  相似文献   

8.
姚学谦  赵奇 《法庭内外》2014,(10):24-24
正近期,山东拟立法规定禁止恶意"啃老",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认为"入法不如入心""是否有必要""乌托邦式梦想";也有网友认为"禁止恶意啃老,传递立法善意""立法禁啃老是个好信号"。古话说"养儿防老",现在却变成了"养儿啃老"。不少已经成年甚至到了而立之年的人却还成天赖在家中,游  相似文献   

9.
1999年曾经是全局最差派出所的高陵县公安局通远派出所,2001年各项工作却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迎来了五喜临门:先后荣获西安市公安局"人民满意派出所"、团县委"青年文明号",团市委、市公安局"青少年维权岗",县委、县政府"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县公安局"先进单位"五项殊荣,他们究竟采取了什么魔法呢?  相似文献   

10.
偶然听到某位领导发牢骚:"现在有些干部群众,不论说话还是行动,都带着三分火药味,根本没把我们当领导的放在眼里。"殊不知,干部群众看领导,可不光看头衔和威风,关键是领导得有领导的样儿,那就是既要会"领",还得会"导"。《现代汉语词典》对"领导"一词的解释是"率领并引导"。只有"领",没有"导",很可能仅有领导个人冲锋在前,孤军奋战,其他干部群众却还在沉睡中,没跟上;如果只有"导",没有"领",那么很可能使战略和设想停留于口头,光是领导在那儿"指手画脚"却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市延庆县延庆镇的双营村活跃着这样一群有着"特殊技能"的妇女,她们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却被乡亲们称之为"巧娘";她们也许不善于言语表达,却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法制宣传能手"。在延庆镇,只要一提起"巧娘",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们个个心灵手巧,不仅成立了30多人的工作团队——"巧娘工作室",而且还与法制宣传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有一对夫妻想要"二宝",就给大宝写了永远第一爱她的"保证书",爸爸妈妈双双签名,大宝批准"可以",并且下令"哪个也不许擦",歪歪扭扭的笔迹,一本正经的口气,让人忍俊不禁。起初跟大宝说想给她要个弟弟、妹妹后,大宝也是想不通,父母于是暂时搁置了二胎计划。直到大宝看见别家二宝的可爱,有所松动,又有了父母的"保证",这才"批准",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准备迎接新成员的到来。而其他的家庭却没有如此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瑞昌市,一个紧邻长江、隔鄱阳湖上百里、只有13.8万人的小城,不产"鄱阳湖龙虾",却耗资600余万元大张旗鼓办起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结果,想造势却"肇事",200多人参加龙虾宴导致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百姓怨声载道。(8月14日新华网)瑞昌市的龙虾节可谓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4.
提起汉初名相陈平,名气虽不如当时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响亮,却在楚汉之争中同样举足轻重,且更富传奇色彩——张良贵族出身,萧何做过秦朝小吏,而陈平最初却是个穷得差点娶不上媳妇的平头百姓,后来竟高居丞相之位,且在朝廷的钩心斗  相似文献   

15.
验书服罪     
《法学》1982,(9)
公元685年,武则天执掌唐王朝朝政后,曾发生徐敬业叛乱,不久平息.因此,朝廷对与徐敬业案有关连的人搜捕甚急.此时,湖州府有一个佐史江琛,偷取了刺史裴光家的一封书信,将上面的字一个个地剪下来,另拼成一篇文书,伪称是裴光给徐敬业的一封谋反的书信,告到朝廷,朝廷差御史审理此案.裴光供认:"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长期存在着天理、人欲和人性问题的争论.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主张"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论断,并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本文认为过去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学术界对朱熹的理欲观评价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重新做出客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余姗姗  汤健 《检察风云》2013,(11):86-89
中国面塑发源于北方,真正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距今至少已有1340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状元糕"。面塑最初是用于祭祀祈祷和节日贡品,后来逐渐才演变成为可供陈设和收藏的艺术品。上海人讲面塑叫"捏面人",也有称作"江米人"的,是由我国传统的"面花"演变而来。在上海,有的人觉得这是种小把戏,不值一提,但是,民俗民间艺术始终是文化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一名时年仅31岁的桂林籍女子,毫无家庭、社会背景,却色胆包天,不但组织"跨国卖淫",而且合作者形成了一个"业务链条",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个弱女子是靠何本事把一桩桩买卖做成,并"一举成名"的?本文对这一罕见组织"跨国卖淫"案进行了揭秘。  相似文献   

19.
石谦 《人民调解》2011,(12):24-25
对于日记,大家都不陌生,小小的日记本里,记录了我们生活的点滴,但这里所说的日记却和以往的生活日记有所不同,这是我们松树司法所为社区服刑人员规定的一份"作业",即"社区矫正日记",这份"作业"也是我们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调解即"调而解之",法官通过居间协调促使当事双方互谅互让,与判决相比,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可,从而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综合效果。然而,审判实践中,众多的调解案件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美",但却存在诸多履行不能或通过强制才得以履行的情况。众所周知,判决案件执行难是困扰法院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然而,调解案件执行难却令人难以接受,由于调解多数情形下需原告作出适当让步,甚至在执行中还要进行二次"权利让渡",结果只能是案子结了,事却没了,更谈不上人和,浪费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