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越超 《新长征》2011,(4):46-47
长春市二道区坚持"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的理念,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作为切入点,以民生为大,民情为先,采用科学的方法破解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从而达到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基层满意”。  相似文献   

2.
民生重如山     
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务必把民生看得重如山岳,时时、事事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为民、亲民、惠民”的具体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民生重如山     
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务必把民生看得重如山岳,时时、事事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为民、亲民、惠民”的具体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民生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现阶段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实质上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改善民生,应加大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反腐倡廉、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6):39-39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健全了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介入民生,应坚持突出公共性、公众性和公益性原则。其介入民生的领域以及介入的深度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公共财政应当关注基本民生,并致力于改善基本民生,保障基本民生,但不能包揽民生。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方面既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少收钱”,又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多拨钱”。公共财政在向民生倾斜时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深化改革、积极倾斜与合理提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善民生从哪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所涉范围广泛,民生的改善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新形势、新趋势、新规律,从新的情况入手找准新的切入点。就我国当前来讲,一是要从改善困难群体生活入手;二是要从市场失灵的地方入手;三是要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四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入手。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群众肯定、鼓励和拥护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点进步,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形势下。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以民心凝聚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0.
占建荣 《理论导报》2012,(12):31-31
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新年贺辞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讲话表明,我们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1,(5):25-26
贵州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668件,立案668件(其中,委员提案527件,党派、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和界别提案141件)。提案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民生疾苦戚戚于心。提案事前有调研,会后有答复、有落实,反映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6):43-4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是转方式的应有之义。要适应群众的新期盼,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为财政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异 《福州党校学报》2010,(3):15-17,44
马克思民生思想要求我们不能抽象地看待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改善民生要靠发展生产力、社会改革和法治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劳动保障部门在改善民生上负有重要职责,而且根据当前形势,劳动保障工作中改善民生的任务较为艰巨。针对以上情况,文章提出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改善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新疆民族地区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必须以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三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区的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新疆民族地区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生为本”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多年执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局,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必由之路,亦是建设和谐社会之目韵。  相似文献   

18.
论服务型政府的民生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民生是服务型政府的第一责任,各级政府必须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树立起"为民办实事"的政绩"标杆",实现公平、效率与民生的有机结合,以统筹兼顾凸显民生利益,促进民生的动态和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民生发展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吴世民 《前线》2010,(12):26-27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作为执政的重要内容、作为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是发展之基、和谐之本。“十一五”以来,庆阳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最管用的“减压阀”,建立健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就业、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