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俄(苏)经济贸易关系在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突破历史上近30亿美元的贸易额后,1992年达到58.62亿美元,1993年猛增到76.79亿美元.但众所周知,从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经15年,在这期间,双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贸易额由1991年的8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1304亿美元,增长了15倍,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也不断扩大,中国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东盟各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东盟各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它们的出口总值从1970年的61.54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2087.57亿美元,增长近33倍;进口总值则从1970年的73.72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2259.09亿美元,增长近30倍。其中对亚太地区贸易的数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1970—1993年,东盟对亚太地区出口商品的总值从43.6亿美元增至1544.8亿美元,增长34倍多,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俄经贸合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其间有过曲折,有过坎坷,但就总体而言成果是巨大而丰硕的(见表1)。苏联解体的第二年(1992年),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开展对华贸易,当年双边贸易额只有区区58.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23.4亿美元,俄罗斯对华出口35.2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双边贸易额已经扩大到892.12亿美元,相当于1992年贸易规模的15倍。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增长了10倍,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了20倍。  相似文献   

5.
前言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尤为显著。2001年中国与东盟同意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于3年后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有了大幅增加。贸易额从2003年的600亿美元骤增至2008年的1970亿美元(增加228%),  相似文献   

6.
建交十年来,中国与新加坡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仅为28.2亿美元,1999年双边贸易额达85.6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04倍。目前,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新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据新加坡统计,双边贸易额达96.2亿美元,中国是新加坡第七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7.
1989年东欧剧变后,我国与该地区国家的经贸关系一度跌入低谷。1991年下半年以来,经贸关系逐步得到恢复,且向良好方向发展。 (一)贸易额虽低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增势强劲。去年我国向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原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合计出口3.1亿美元,进口6.3亿美元,贸易总额9.4亿美元,比1991年增加4.8%,但仍低于1988年32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今年以来,双方贸易进一步增长,上半年直接贸易额已达5亿美元左右,其中与匈贸易总额达6000万美元,比去年全年的贸易总额增长1倍多;与波贸易总额已达2.086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中越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和越南既是近邻 ,又是亚太经济中两个十分活跃的发展点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两国的贸易关系、比较优势、潜力如何有待研究 ,本文拟通过双方的实际贸易数据对此进行统计分析。一、中越商品贸易基本特征分析表1:近年中越双边贸易统计(单位 :亿美元 )资源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1.中越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 ,贸易规模整体水平不断扩大 ,中国已成为越南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据统计 ,中越两国的贸易额从1991年的0.3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8.15亿美元 ,增长了93.83倍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6%。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泰国1975年7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当年中泰两国之间的贸易只有2462万美元,而2000年中泰贸易达到66.2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从1067万美元增加到22.43亿美元,中国自泰国的进日从1395万美元增加到 43.81亿美元。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泰贸易的增长步伐放缓,但贸易额从未下降。1999年以来,两国贸易又恢复了较快增长的势头。1999年,中泰贸易比上年增长17.9%。2000年,中泰贸易又比上年增加了57.4%。随着贸易额的扩大,双方交换的商品品种也日益多样化,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近几年中国对…  相似文献   

10.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突出,1988年该地区的贸易额也已达7048亿美元,为1980年的2.2倍。从1980年到1988年期间,亚太地区区域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10.6%,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仅4.6%,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区域内贸易的增长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1987年,198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8.9%和21.7%,十分显著。结果,环太平洋地区区域内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便从1980年的16.6%提高到1988年的26%。以下剖析一下该地区区域内贸易额扩大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我国与中东国家从50年代起就发展互利的经贸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77年至1981年中国同中东地区的贸易额由6.4亿美元增加到18.4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31.51亿美元。1990年双  相似文献   

12.
自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民族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仅在1971—80年的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即由57.51亿美元增至122.37亿美元,翻了一倍多,人均国民收入由334美元提高到1,710美元,增长了4倍以上。对外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出口额从17.26亿美元猛增到130.2亿,增加近7倍半。由于外贸不断扩大,形成国际收支长期出超、外汇储备充足及物价指数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给予很大关注,试图从中得出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便从事经济改革,当时在世界贸易和资本市场中它还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到90年代初,中国总的贸易额超过1650亿美元,外国资本流入超过100亿美元。1980年和1993年间,年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0%以上,1993年的全国总收入比1980年增长3倍。  相似文献   

14.
刘稚 《东南亚》2002,(4):15-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越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的加强,云南省同越南的贸易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0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101倍。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在与云南省有经贸往来的95个国家和地区中,越南已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放缓,在中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速最快。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方顺差445.3亿美元,顺差额为2012年的5-3倍。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的贸易增势强劲,与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增速缓和,中马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仍占主体地位,但局部比重较上年稍有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贸易保持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预测2014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仍具有较大持续增长和优化的空间与势头。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开放,造就一个适宜的贸易环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外贸易已呈现出一片新的飞跃景象。1988年对外贸易总值为8.74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额为5.76亿美元,比1979年的1.05亿美元增长了4.48倍。出口贸易额对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在60%以上。特区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推动中越经贸与金融合作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1991—2007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从0.38亿美元激增至151.15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达15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初级产品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农、矿产品在该地区总贸易额中一直占20%左右。由于这一地区各国自然禀赋的差异和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的改造,战后初级产品贸易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矿产品贸易额从1965年的18.98亿美元上升至1983年的358.31亿美元;同期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从33.21亿美元增至190.69亿美元。这样快速的增长使得亚太地区的初级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的财政危机已经延续多年,它始自1985年前后,其根源来自许多方面。第一,联合国的会费不断增加,从1986—1987年的16.6亿美元,增至1996—1997年的25.1亿美元,10年间增长近一倍。第二,维和经费剧增,从1986年的2.347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36亿美元,10年间增加16倍。第三,不少会员国大量拖欠费用,欠费最多的是美国,1985年欠费900万美元,1996年4月增欠15亿美元,11年间欠款增加16倍。美国还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阿拉伯国家逐渐解除联合抵制,并实行了对进口产品减免关税等经济改革措施,以色列与亚洲国家的贸易额成倍增长。 一、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由于以中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两国于1992年1月24日建交后,贸易额逐年增长。1992年达5147万美元;1993年增长了1.9倍,达1.5亿美元;1994年达2.5亿美元;1995年为4亿多美元。中国正日益成为以大力开辟的新市场。以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不足,自然资源贫乏,可从中国获得所需原材料、各种轻纺产品和消费品。而以目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高科技,包括电讯、农业、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医疗设备及环保技术等,都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用,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以一些大的电子、通讯、农业和医疗设备公司在中国各地设立了15个办事处,有10家合资企业在中国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