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娟 《中国公证》2010,(3):61-62
我是2003年1月到天津市南开公证处,开始了我人生当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并从做孙慧敏老师的助理开始了我的公证职业生涯。现在常听到有人说我的办证风格很像孙老师.我想这是对我很大的褒奖.但我也深知。自己在一些办证细节、以及对复杂问题的应对上还无法企及孙老师。我想这不仅是我.也是每一个年轻公证员与老公证员的差距。六年多了,从助理到独立执业.  相似文献   

2.
冯欢 《公民与法治》2014,(22):44-44
几年前,诗人北岛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北岛很是愤慨,好在儿子不会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  相似文献   

3.
刘江 《中国公证》2006,(8):64-64
十二年前,我带着参加工作后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告别生活多年的校园,来到了城固县公证处。刚来到公证处的时候,公证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主任让我和他用一个办公室.跟着他学习。我在心里认定这就是我步人社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任老师了,随后的日子里,我一边跟着老师实践,一边学习公证业务书籍,遇到疑难的公证事项,所有的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对业务知识的渴望成为我最大的追求。在各位老师、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半年后我终于开始独立工作了。俗话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磨练,难以炼成钢铁。在公证这个大熔炉里,我深深地认识到,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燃烧。  相似文献   

4.
《江淮法治》2011,(16):54-54
编辑同志: 我的孩子读初一,很顽皮,经常被老师批评。一天上语文课时.孩子在教室内蹿来蹿去、做鬼脸、搞小动作.惹得同学们满堂大笑。老师批评他,他竟然和老师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教室.孩子上课捣乱固然不对.可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老师不应该把他赶出教室。请问,老师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读者赵婕  相似文献   

5.
杨芳 《中国公证》2010,(11):64-64
在大学时.我曾经给自己设计过许多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老师,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公证员。但命运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公证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来到了高平市公证处工作。光阴荏苒.转眼间已经在公证岗位上工作了十四个年头。十四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于生命个体来说。却是一生最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韩国生 《江淮法治》2012,(11):48-48
我知道爸爸妈妈离开我们是为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在外也很辛苦,非常的不容易,可是我真的很想他们。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照顾自己都很困难,现在还要照顾我。平时,我也没有人可以交流谈心.班上同学大部分情况都和我一样.不少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经常不上课,有的都已经辍学了.老师也没有办法。希望爸爸妈妈快些回来。多陪陪我们。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下岗女工,现正在自修法律专业,偶然间在图书馆看到《中国律师》介绍几位女律师的事迹,我很受感动和振奋,当时.由于我有此其他事情要办,只是粗略地翻了一下,等我再次去看时,这本杂志已被装订去了(据说,可能要等好长时间),于是我走遍了邮局和各个大小书摊,都没有卖这本杂志的,我甚感遗憾由于我十分想以这几位女律师的事迹为榜样,作X胜策自己的动力,所以,想请杂志社的老师们能否波倒卖给我一本杂志,需多少钱(含邮费)、如何江铁(比如:是直接汇到杂志社,还是贵社有帐号等)顷劳几位老师能写信告诉我。谢谢!十分…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20日,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公证法》颁行两周年暨全国文明公证处、全国优秀公证员颁奖座谈会.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亲自向你颁发了“全国优秀公证员”的荣誉证书,大家都为你感到高兴。首先我想向薛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是,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一荣誉,你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9.
刘世宝 《中国律师》2010,(10):87-88
亲爱的青年律师朋友们,你是否对律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困惑和烦恼而信心不足?你是否觉得自己处于“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也飞不高”的困境之中?你是否对律师业勃兴和法治的春天感到渺茫?那么我作为青年律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把朱树英老师对青年律师的教诲真实记录下来并作为见证者.呈献给青年律师以及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0.
董小雨 《检察纵横》2012,(10):54-54
关于忠诚,我想讲述一段自己老师的往事。1957年,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老师从苏联学成归国。作为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会的主席,江平老师应该说前程似锦。十年之后,当“文革”运动点燃法大校园,  相似文献   

11.
两颗门牙     
马上就要放假了,蛤蟆村小学校长张大年把校门一锁。就要回家,“漏风”老师老林突然闪了出来,拦住他的去路。“漏风”老师说.“我下个学期就离开学校了,但有笔账还没结清,还是请你无论如何帮我算一算吧。“说完话,“漏风”老师张大嘴巴,指了指他那曾经豁了个洞的门牙。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办好普法简报,办一份真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普法简报。”是孔老师的愿望和梦想,而如何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则是我的愿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3.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6):106-106
据《领导文萃》2007年第5期刊登的资料: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要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助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写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学都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相似文献   

14.
姜长舟 《江淮法治》2012,(13):48-49
“人大代表像一杆秤,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作为一方群众选出的人大代表.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承诺.不辜负一方群众的信任与重托。”当选肥东县十六届人大代表以来.我一直这样告诚自己,于是我一有时间就走村串户,记录群众心声,积极建言献策,留下了一串串的履职印记。  相似文献   

15.
同科室高老师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好多老照片。刚进院那会儿,我们几个小年轻.闲暇时最爱在这些老照片中玩“认人”的游戏.也就是看谁能准确地从这些历史中找出”老革命们”当年的身影。在这些老照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张集体照,照片上有高老师、彭老师.唐老师……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容.有的甚至还透着满脸的稚气。但身着老式检察制服的他们戴着领花、肩章和大沿帽,显得意气风发、神气十足。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 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课是莎翁的剧作《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堂上,在朗读课文分配角色时.我有幸被老师选中扮演其中果敢正义、才思敏捷又美丽善良的鲍西娅。我的朗读被老师、同学们称赞为“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珍藏     
年初.母亲光荣退休了。她说.自己为工作为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总算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了..但最近我发现,只要一有空儿,她就不厌其烦地收拾箱柜.把里面的衣物反反复复整理了一遍叉一遍。我感到很奇怪.那些包裹大都是旧年衣物,干嘛费那么大劲儿掏出来整理呢?  相似文献   

18.
我退休前是一名地理老师.对环保一直很关心。十几年前,我发现所在小区前面的河流发黑发臭。决定开始每天观察河水水质变化。进行记录,这本《水日记》我一记就是11年。在我的《水日记》里,可以清楚看到11年来无锡水质的变化。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党代会上.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来自普通中学的教师代表,每天的工作生活“三点一线”.日子虽然有点单调。但我总能在单调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只希望自己像一棵树: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做自己的工作,过自己的生活,眼光也只能看到鼻前三寸而已。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然的安排,却让我的生活变得如此充实。怒江之行已经过去9个多月了,但那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之中,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与渴望的眼神依然让我感动。还记得那儿的老师曾怯生生地问我如何发送电子邮件,问我去邮局领取我们邮寄书籍的包裹是否需要自己付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