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决定分工地位的不仅是优势要素的质量和层次,还包括能够促使优势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开放战略和举措。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主的"边境开放"措施和"非均衡"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开放战略,适宜于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禀赋优势需要,据此以"低端嵌入"的方式全面而快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就了制造业大国地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必须转向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据此引领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其引领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对中高端生产环节和全球先进要素更具吸引力上,还体现在能够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从而为攀升全球价值链打造更优外部环境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生产要素质量和层次的提升以及经济规模优势逐步凸显等,也为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必要的经济要素支撑。为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引领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新引擎作用,未来必须在打造制度开放高地、加强负面清单管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等具体路径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一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该产业出口的技术能力(产业质量、高端转移),并通过这些能力提升该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网络上的分工地位(产业空间、话语权)。实证检验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因有利于催生更多的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有助于服务业高端人力资本的积累而能提升服务业出口技术能力,进而实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OECD-WTO最新发布的国际投入产出表,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并进行国际比较,然后分析了其变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上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变化机制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间品出口比重较低,是导致服务业GVC前向参与度较低,从而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服务业出口中间品出口比重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和竞争力较低。因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是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是指产业分工格局、产业链环节、价值链的地位要不断地向其高端攀升。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是顺应产业演进规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需要。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发展条件,把握住扩大有效供给带来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动能转换的机遇,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两化"融合为关键、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前一轮开放中利用外资大多呈现低端特征,具有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亟须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为此,要将全球要素分工体系的演进与国内实情结合起来,将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结合起来,根据全球要素分工的演进规律"顺势而为"以及适当地"造势而为",采取培育和提升国内要素质量、进一步改革国内市场并向外资开放、改革现行绩效考核机制以转变引资观念、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以变被动跟随为主动引领等措施,切实推进存量及增量FDI向高端领域攀升。  相似文献   

6.
新兴服务业是利用现代理念、网络技术、新型营销方式,以及服务创新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产生的经济附加值高,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环境污染少,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推动我国新兴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引领、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积极开放"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连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重要渠道,主动深化全球价值链合作,打破山东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困境,引领山东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8.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国内国际市场主体转换的权宜之计,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限于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走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之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区分,需要我们将眼光从内需外需指标转移,聚焦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经济活动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空间配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并行循环,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中国价值",而且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推动和引领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同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更要立足开放,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体制的改革。辽宁省县域内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比重低。因此,为了加快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扩大对外开放,找准突破口,加速县域经济向外向型转变,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已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扩大就业的主体力量、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沿海经济欠发达A市为例,通过剖析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厘清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障碍和问题,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大提升大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民营经济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成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对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内涵和机理分析、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即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破解"区域阻隔",推动协同制造发展,打造产业能级提升"软实力";构建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以"全球价值链"为审察,推进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中高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现代服务业比重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经济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将更加倚重于现代服务业。因此,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全面振兴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通常的划分方法而论,第三产业中那些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的部门,如批发零售、餐饮娱…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 ,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质的变化 ,即由主动性开放向被动性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变 ,国际分工环境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诸多新特征 ,经济全球化、要素分工和贸易投资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的对外开放应有新思路 ,要适应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努力发挥比较优势 ,不断创造出动态的竞争优势 ,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有其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基础,而国际分工演进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是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和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构建,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对于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中国将秉持这一新理念,努力走主动型、包容型、共享型、联动型和更加公平合理的开放发展之路,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外开放也呈现出鲜明的新特征。在开放战略上,从融入全球化到推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在开放理论上,从“对外开放”转向“开放发展”;在开放格局上,从引进来、鼓励出口的“单向开放”到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开放理念上,从获取比较利益的互利共赢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开放规则上,从接受国际规则到推动完善国际规则,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深入分析和理解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征,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开放理论,把握对外开放大局,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大批制造业企业茁壮成长,并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实力,高铁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最为耀眼的明星。实践证明,在现阶段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原先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因此,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强化质量管理,培育知名品牌;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塑造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加强教育培训,形成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健全绿色工业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制造业良好发展的环境,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高端服务业是伴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结构高级化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产业,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成长。在澳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竞争力提升中,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探讨澳门高端服务业发展功能的基础上,对澳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效应进行了分析,根据珠澳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珠澳高端服务业合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荆门市东宝区财政局子陵铺分局围绕"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拼搏创‘三型’"为工作目标,以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民生发展新常态、提升作风建设新常态为出发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准确把握财政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科学理财,发挥了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了镇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在全面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开放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以让利吸引为主的初始探索、以互利发展为主的全面开放和以合作共赢为主的制度性开放等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是这一战略产生的全球经济背景,国际机制理论为其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要求我国随着开放的扩大和自身实力的增强,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兼顾本国利益与伙伴国利益,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间协调发展。坚持这一战略不仅创新我国对外开放思维,提升负责任大国形象,也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顺应了中国和平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国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大的复杂国际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着眼长远,进一步提出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而且把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与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一起,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要举措,使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