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4年10月 24日、25日由上海行政学院、上海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文化·改革·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行政学院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多位学者与国内学者共40多人,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发展问题展开了充分研讨,并取得了重要共识.一、继承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当前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继承保护传统文化既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气质。挖掘阐发、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设好"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就要坚持不忘本来,充分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吸收外来,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面向未来,明确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与发展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强势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国家文化安全受到严峻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和民族精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精神道德产生积极影响,需要我们发掘、继承和弘扬。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来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趋势对民族文化的挑战,把弘扬民族精神提到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要做好汲取与借鉴工作。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12年10月20日,"青年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校庆六十一周年学术论坛在我院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青年学科建设与发展"专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意义的研讨。本次研讨会对于推进青年学科建设、促进青年研究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摘编部分与会  相似文献   

6.
康巴多元文化的产生与和谐发展,既是康巴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也是康巴和谐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分析影响康巴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继承弘扬康巴多元文化中的精髓,创新发展康巴多元文化,探索康巴多元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谈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亦多次引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辞、歌、赋内容,"典"亮新时代,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与魅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即遵循"继往开来"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是开拓未来的坚实根基。以实践维度而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也是对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与斗志;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发展潮流之中,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凸显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体现了大国使命与风范。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培训国际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促进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国内外公务员培训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9月25日至26日,上海行政学院举办了"公务员培训国际比较"学术研讨会。这次多边的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60多位国内外从事公务员培训和学术研究的著名学者与会,其中,国外学者主要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越南等12个国家的著名公共管理学院和知名高校,国内学者主要来自行政学院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精神及"和合"文化思想,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处理统一战线中同异矛盾的思想武器,继承和弘扬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促进和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包括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时代价值、强调思想意蕴,指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从历程与趋势上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批判与继承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先进文化的开拓者;从吸收与借鉴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运用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展望与期待上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灾难,其实不然.党成立以来的80年中,努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从批判、继承、改造、破除到弘扬传统文化方针的发展,最终确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为传统文化的新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提升和概括。从整体看,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包括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宽容和谐,和衷共济的融合精神;崇德向善,追求完美的人文精神。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培养和弘扬人民警察精神。1.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服务服从于公安中心工作;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3.必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传统孝文化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个体行为有深刻影响,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在农村有存在和发展的肥厚土壤,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意义深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重新审视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通过先进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种精神纽带,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发展和谐文化,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99年7月19日至23日,由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中央党校政法部主办,甘肃行政学院承办的99'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行政法学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三十多住行政法学者参加了会议。今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与会学者就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内容进行了热烈、深入研讨。一、行政诉讼法施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学者们对行政诉讼法施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此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中国由人…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是将传统文化改造成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需要的文化。首先,客观地还原、批判地继承是高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一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大力创新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形式。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两课"与其他课程建设体系之中。最后,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生活化、实践化是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核心内容以及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指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品牌的建设,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既能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研究以贵阳孔学堂为例,通过对传统文化品牌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孔学堂传统文化产品与服务体系,剖析在政企合作模式下孔学堂传统文化品牌的功能和载体;科学地建立了孔学堂传统文化品牌在政企合作视域下的"三维"建设体系;最后,对孔学堂传统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