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工作的重点是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公益导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平台共建、家园共治、服务共享,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区建设中涌现出许多问题要求社区党建工作创新,而治理理论提供了一条多元主体共治的解决之道,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章基于治理理论,深入调研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蜂巢工程"组织机制创新工作,以期在治理理论视域下优化党组织的管理培育能力、凝聚向心能力、影响渗透能力和与时俱进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多元主体共治。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探讨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确保社区治理正确方向必须研究的问题。选取作为城市社区治理典型的裕园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通常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基层力量、专业社会工作团队、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社区党组织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主体间相互依存,由此构成社区内部治理体系。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机制作为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应该包括民主协商机制、信任机制、规则机制、志愿服务机制、文化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小区治理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中最基本的单元,法治小区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稳定和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乐山市市中区通过党建引领、分类治理、因地施策、多元法治等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业主自治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中心城区法治小区建设的新路径。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小区治理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业主自治能力弱化、物业服务不够规范、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因此要以党建引领治理模式创新,以制度完善加强自治管理,以服务能力提升促进管理改善,以资源整合推动法治共建。  相似文献   

5.
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小区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调研发现,当前小区治理困境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服务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小区矛盾多发得不到有效回应,基本诉求多元得不到及时满足,物业服务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等方面。探索住宅小区协商治理实践做法,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区党组织的奋斗目标,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协商治理之路,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幸福小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社会参与不足、合作治理乏力的现实困境。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空间治理路径促进整体性党建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当前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结构—过程—绩效"分析框架,从上海市J街道党建空间治理实践入手,探究空间治理实现整体性党建的实现机制。从而发现,党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主体的多元行动者系统在党建公共空间网络体系建设和党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多种互动形态和内外互动路径,促进多元主体间的认知嵌入、情感嵌入和规范嵌入,进而实现整体性党建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7.
武市汉阳区江堤街老关社区华发未来荟小区党支部以打造“邻里党建”品牌为着力点,通过“四联工作法”,发挥邻里作用,强化小区党建,有效引领小区各类组织、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提高了群众自治水平,推动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8.
强大的基层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化探索与实践通过民意发现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制度与生活互动机制,协同推动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生产过程蕴含着直诉制全过程治理思维,注重民意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强调全过程多维度的中国式民主治理,彰显出简约化、参与式的制度优势。新时代治理能力生产是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础上,组织动员多元治理主体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和资源集成式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于敏捷驱动的治理能力生产能够增强国家善治能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是党建引领推进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乡村共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但现实场景中出现了社会联动不足、党建悬浮、治理碎片化等困境,故而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自主性来适应乡村共治需要成为关键的议题。本文基于集体行动、政治耦合、法团主义与赋能理论构建了“政社关系驱动→政治耦合过程→党建引领共治结果”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五社联动”的多案例,阐释了案例中所呈现的“卷联式培育”逻辑。研究发现:(1)党领共治包括利益、权威、价值嵌入的政治耦合过程;(2)不同的政社关系和耦合方式衍生出党建引领下四种强弱配比的卷联—培育模式;(3)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可以通过资源输入、组织赋权、话语宣传三条路径,卷联社会资源、培育主体能力、适应乡村共治。基层党组织遵循卷联式培育原理发挥自主性以适应乡村共治需求,不仅实现其自身与社会主体间的双向赋能,而且为化解乡村治理行政化、激励社区善治提供了有益的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相关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乡村治理面临社会阶层分化、治理主体缺位、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等困境,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迫在眉睫。理论分析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逻辑机理,发现: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坚强堡垒、创新基层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客观要求。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休克损害"及其救济是民事侵权行为法上争议颇多的一个领域,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均未达成一致."第三人休克损害"有其特定的性质与构成要件,其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以金钱赔偿为主.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以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份文献虽然不是对多党合作的直接论述,但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过程中,在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大有作为,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事关重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这次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换届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二是要具有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三是要严守规范科学的程序;四是要树立严谨端正的作风.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的政治光谱中,处于左翼的共产党和社会党一直发挥着重要影响。由于所代表的利益派别不同,导致了它们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致使两党之间的摩擦远远多于合作,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很大影响。北京大学黄宗良、林勋健教授主编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百年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认真回顾了两类政党关系的历史,深刻剖析了造成它们之间矛盾的社会历史根源,对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大有裨益。在书中,作者主要回答了以下一些问题。(一)两类政党之间的协作、联合和对立、斗争。两类政党在…  相似文献   

16.
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依党章治党”不仅是党的自身建设从思想建党到制度建党的逻辑必然;也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要;更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在现阶段,“依党章治党”在观念上还显得滞后,实践上偏重于形式,工作思路也尚未完全理顺。要真正实现“依党章治党”,必须加强以党章为基础的党规、党法建设,增强党内法规体系的科学性;必须在全党范围内强化党章意识的养成,提高“依党章治党”的自觉性;必须抓好党章的贯彻执行,解决“依党章治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具有觉醒能力、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特别是面对新环境能够加强文化的自主转型。文化自觉是党的自身文化建设的认识前提、思想基础、转型动力和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必须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政党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准确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推动政党文化建设的转型发展,增加政党文化建设的传统底蕴以及抵御政党文化建设的流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迎接新世纪,经受新考验,赢得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要实现乐山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性的认识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把乐山建成四川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的任务中去。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同志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过"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并以此作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最基本要求,前两关属于思想、政治层面,以前虽经常强调,但在"五关"中又有其特定的涵义;后三关是在思想关和政治关的影响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具体的作风层面上.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五关"论,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对于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三个新贡献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社会主义的艰苦历程上看,三个代表理论的实质是一个凝聚全党的社会纲领;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看,三个代表具有深得民心的价值取向;从三个代表所内涵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方法上看,三个代表具有普遍的科学品格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持续发展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