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通过自编的《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 ,对浙江大学在读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当代大学生们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 ,择业意向表现出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重视经济利益 ,认为自身素质是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社会责任感淡漠。择业中男女差异不大 ,学科差异不明显 ,择业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成才意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3.
从文秘专业大学生择业驱动因素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中,显现出其在择业、求职的价值取向不甚正确,反映了目前对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还存在的职业意识缺位的问题。因此,亟需构建以职业意识教育为核心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体系,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从而在择业、就业上形成其应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现于中国经济的急遽发展,整体的劳动架构已经由人力劳动逐渐往脑力劳动倾向,而未来的脑力劳动者,主要来自各大学所培养的大学生,在这些未来的脑力劳动者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针对大学生择业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针对上海市各大高校大学生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外部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差异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行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着上海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劳动力市场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公平程度、进入劳动力市场所持的态度和认知的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四个子因素;行业因素包括产业发展性、行业间收入差距、用人单位的性质三个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舆论和相关群体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在精神健康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影响途径和机制。研究发现,来自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在抑郁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社会资本和自我效能感是其中两个重要的中介因素。这进一步证实了精神健康状况是社会经济因素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不仅要着重于其背后的认知和心理机制,还要把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等因素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6.
王雪娇  王岩 《学理论》2012,(20):213-214
幼专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择业问题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幼专生面临的择业压力是由社会文化、学校、家庭、个人等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为解决幼专生不良择业心理,其应对策略有:增强心理承受力;增进客观的自我认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和择业指导;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6)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制约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呈现出择业目标理想化、择业标准功利化、择业意向多元化等特征,这是由就业体制改革及多元社会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促成的。在当前"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我们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个层面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本次调查重要发现: 1.社会责任感和人生理想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旋律。不分性别,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不分家庭背景,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核心内容为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理想。社会责任感尤其得到群体的认可。与这种认识相适应,绝大多数同学的社会参与倾向很强。 2.在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家庭因素中,家庭关系和家庭社会交往远远领先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而居于大学生心目中的首位。 3.大学生普遍认为上大学后学校对自己思想品德再社会化的作用最大。但影响思想品  相似文献   

9.
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研究生择业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研究生的择业取向从择业的地域取向、职业定位和择业标准三方面体现出多元化的复杂态势。社会文化变迁、社会变革和社会期望是制约研究生择业取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当前研究生存在着三种择业观,即理想型择业观、功利型择业观和务实型择业观;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生择业取向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大学生不愿从教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是教师的预备队,从事教育工作应当成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定向,然而,师范院校中的学生不愿从教的思想较为明显,即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青年教师也不安心工作,想“跳槽”,“从政”、“从商”的现象似乎盛行已久。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领导都已提出过有益的建议和采取过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不愿从教的思想仍是久盛不衰。本调查报告力求更科学、更客观、更深入细致地探讨师范院校大学生不愿从教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主要从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和自身的择业标准来对师范院校大学生不愿从教的现象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寻求教育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的结合点,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师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在职业选择、薪酬期望、是否深造等方面存在差别。本文在对东北农业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城乡大学生在择业思想、职业规划态度及接受的教育水平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得出其原因是文化环境、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的不同,提出建议如下:政府应推进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营造求职环境、加强高校辅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胡杰  汪杰锋 《学理论》2013,(32):336-337
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是影响其能否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过度焦虑、自负或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视角,帮助大学生学会宣泄移情,正确归因和积极面对,真正走出择业心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何杨 《青年研究》2006,(5):14-19
目前关于青年求职的讨论,大多暗含这样一个假设:择业受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的价值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已经完全地市场化了,单位意识很大程度地淡化。这种论点多是从宏观的角度,从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趋势而推论得出,忽视了家庭环境和父母职业对个体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忽视了单位制也会在代际之间发生传递。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基于社会化理论分析中美两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并在文化维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家庭影响的强度在两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都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青少年,未来期望从事职业的地位也越高。中美青少年所期望从事的职业类型很相似,但两国男孩之间的职业期望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除科学和法律领域外,中国男孩更期望从事官员类和教师类职业,美国男孩则更想当制造业工人。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影响的强度不存在显著的中美差异,但家庭背景对不同性别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中美差异。  相似文献   

15.
魏燕希 《学理论》2013,(17):66-67
在社会工作大发展的背景下,以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探讨社会工作者的择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水平总体不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社会工作者在职业认同各个维度上的认同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工作回报的认同最低;社会工作者的择业动机与职业认同之间有显著性相关。总体上,择业动机为内部动机和混合动机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要高于择业动机为外部动机或无动机的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艾云  汪燕春 《学理论》2012,(9):148-149
目前制约高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职业心理问题,成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职业心理。而高职生迫于来自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压力,存在着种种职业心理缺陷,需要通过职业指导来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职业期望,及时调整择业心态,积极进行职业调适,关注特殊群体职业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的需要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评价。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反映,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制约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学生是跨世纪人才中坚力量,他们如何看待职业,希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价值取向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大局。因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心理学、伦理学、青年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理论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必须注意的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逐步壮大,其职业价值观现状、特点及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的整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包括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和大学生挫折教育,它是一个外在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构建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围绕择业挫折问题而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减少或避免择业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反映,本文将从择业挫折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证实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地位获得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但这些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特征"对大学生初职地位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将大学生人力资本区分为背景型和过程型两种类型,利用2019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毕业生调查数据,考察两种人力资本及其匹配情况对大学毕业生客观初职地位和主观初职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背景型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工作月薪和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提升工作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过程型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客观职业地位和主观职业地位均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匹配对提升大学生工作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质量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不是独立的社会阶层,也不是独立的社会职业集团,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不稳定,最少经济制约的一部分,他们的理想色彩最浓,而实际承受能力最脆弱。因此,同样的社会矛盾作用在社会其他阶层时,效果并不显著,而唯独作用在大学生这个环节上时,就容易引起强烈的共振。这除了与大学生经济、社会地位有关外,还与大学生自身的某些特点和局限有直接关系。一是心理上的优越感和经济上的自卑感共存,使相当多的大学生感到经济地位低下知识贬值,甚至有的对社会产生恐惧感,这种优越感与自卑感并存的状况使得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变成一股不可琢磨、难于驾驭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