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李雷  叶桉 《前沿》2012,(13):159-160
新时期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对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思想水平,充实大学生党性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要与时俱进,在深刻解读八一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更新充实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手段,优化教育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八一精神与大学生党性教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松 《理论月刊》2005,(6):169-170
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知识体系与实践的理论升华,体现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要用科学精神充实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审美情感反传统化、审美感受肤浅化、审美理解功利化和审美理想世俗化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影响其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透析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着力促进审美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引导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面对学习与生活,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对自身审美心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满足大学生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产生、内容和新时代特质的分析,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内容与多元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二是教育方式与主体体验之间存在不契合;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不协调。为解决这些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三个方面的方法创新:一是通过"内容创新",满足大学生多元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二是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体验;三是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网络美好精神生活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贺利杰  周改玲  袁丹丹 《传承》2015,(3):110-112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周末时间是相对自由的,由自己支配管理,而周末时间是组成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周末时间是一把"双刃剑",精彩充实的周末可以提高大学生活的质量,相反,部分大学生忽略周末时间,虚度无为,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也会造成大学生活的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7.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8.
侯羿君 《前沿》2013,(19):44-46
科学精神是人类实践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品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就需要将弘扬科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意识,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平民文化走向"精神贵族"的最基本路径,就是要建立世俗的信仰。当平民生活富裕了,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一定要借鉴贵族精神的合理内核,使平民的生活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大学生兼职的利弊得失.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一点.本期来稿当中就体现得很明显。希望借这次讨论,能够帮助大学生朋友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容 《传承》2013,(10):72-73
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主要是要加强生活园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以此进一步优化生活园区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2.
职业女性如何充分展现自己特有的魅力?如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如何使自己在家庭、事业、社交诸方面的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这是广大职业女性时刻关注的问题。谭贻楚、甘建军同志的新著《展示您的魅力——职业女性成功之道》一书,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众多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性和精神生活的复杂性正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生命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基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性及其基本内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从"人本化发展"、"加强实效性"和"个人精神成长"这三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要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教育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这里,他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提高个人的全面发展联系了起来。我们要创新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5.
浅议大学生音乐欣赏与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建华 《传承》2007,(7):118-119
大学阶段是人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定性、成熟的过程。学校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和精神;通过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和心境共鸣的过程,形成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从而引导和教育,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精神浸润下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反映。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和意义系统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它对于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而造成的价值体系的瓦解、义利颠倒、道德滑坡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时期,当代大学生一群体主导价值观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疏离之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精神,也必将以其独特的智慧,积极地整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精神境界,我们亟需在倾听中华文化精神且仁且智的教诲中,实现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最大重合,在回归中为社会主导价值观输入新鲜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校园“灰色打油诗”的分析,从中折射出大学生失落的精神生活与思想现状;研究大学校园“灰色打油诗”,对于全面了解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清平  王瑞青  陈英 《传承》2008,(16):38-39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却在下降。道德沦丧、信仰沦落、诚信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如此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关注精神需要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是思想形成的源动力,关注精神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衡量实效性的基本尺度。精神需要作为大学生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并加以科学引导、调控和提升,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研究大学生精神需要的内容和特点,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培养和锻炼优秀的需要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为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奔小康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秦文清在转换脑筋,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来充分体现自己的作用,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的。实现小康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而且精神生活要充实,居住环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