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独台”而非“台独”。“台独”主张与可行性早就已经实质结束,“独台”已经是当下台湾的主流思考。“台独”从来就不可能成功,这个原来只是个“稻草人”的主张,在虚幻的灯光下,被民进党投射放大为“绿巨人”,致使两岸有心和平发展者,忽略了另一个真正的危机,即“独台”。  相似文献   

3.
统联 《台声》2000,(6):13-13
5月13日下午 ,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新同盟会”、“中国统一联盟”、“国家建设文教基金会”、《海峡评论》杂志社等5个团体 ,在台北国际会议厅举行了一场以“一个中国、两岸和平”为题的演讲会。与会者呼吁台湾新领导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尽快进行两岸和谈。演讲会由“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王津平主持。“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首先发言 ,他说 :我们主张“一个中国、两岸和平” ,这关系着我们2300万同胞的安全、福祉。我们不能以我们的身家性命作任何人的政治赌注。我们主张一个中国主权为两岸同胞所共有 ,台湾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祖国大陆这边“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而台湾那边是“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这是我记忆中那个年代两岸对抗的口号。好象是一家兄弟对抗,消耗了能量,消耗了情感,消耗了一个大家庭中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吹风     
自钱其琛副总理10月中旬就两岸“三通”发表谈话以来,“三通”又成为两岸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因此,尽管目前两岸的政治僵局还没有打破,我们仍然不遗余力地促进这一合作,并且申明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的经济合作。我们认为,两岸“三通”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完全可以由  相似文献   

6.
陈述 《时事报告》2007,(3):22-2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我们党关于两岸协商谈判主张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凸显出了一个“进”字。“进”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2014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上说,两岸问题是本世纪中国历史大转折中遗留下来的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最终仍须回到政治上来。但是,在实现政治解决两岸问题的同时,文化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在两岸分流的整合,是促进两岸政治整合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江泽民主席在关于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这一论断给了我们处理两岸关系正确的理论引导。近年来台湾的分离主义者,也总是把文化作为他们鼓吹“台独”理论的前提基础。他们妄称“台湾文化”有“五…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9,(10):39-41
采访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王志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采访时间敲定数次,都因公事繁忙而一推再推。如今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渐入佳境,以资深“企管”背景身担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的王志刚笑称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大陆各省市,推荐台湾精品,为两岸企业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贸协”在大陆选择了50个二线城市进行消费指数调查。让王志刚尤其心动的,是大陆的内需计划。由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王志刚看到了更大商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机。大陆方面的扩大内需计划,我们可以来参与。所以.两岸经贸合作前途真的无限、无限、无限!采访中王志刚用了3个“无限”,给两岸经贸合作前景定调。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之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大政方针逐步建立起来。《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提出了“三通”的倡议,明确指出:“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同时表示希望两岸能尽快通航、通邮。《告台湾同胞书》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是两岸经贸交流的先声。20年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经贸交流冲破了各种阻力,从暗到明,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1.
孙冬雪编 《两岸关系》2010,(9):F0003-F0003
9月2日,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名义应邀赴台访问,并于9月6日出帘了在台北举行的“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这次会议,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两岸150余位文化界人士参加,群贤毕至,盛况空前,谱写了大陆文化部门最高层级赴台纪录,刷新了“两岸交流史上的新页”,标志着两岸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水青山 《台声》2009,(1):72-77
对于海峡两岸来说,2008年12月15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从这一天起,两岸“三通”迈开了历史性的步伐;经过30年的努力,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说,实现“兰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又如岛英九指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再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 此时此刻。一直关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程的人士会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易靖茗 《台声》2011,(8):28-29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熟悉的歌曲久久回荡在人民大会堂。7月12日下午,“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将万人大礼堂的激情点燃,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济济一堂,情绪高涨,兴奋异常。  相似文献   

14.
杨立宪 《台声》2008,(1):18-19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我们从事对台工作的行动纲领。十七大报告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具体而言表现在:(1)进一步明确界定“一个中国”即两岸关系现状。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15.
吴冠标 《台声》2023,(11):84-85
<正>“两岸家庭在泉州,台湾南投老公+福建惠安老婆+两岸丑萌宝宝,记录爱情故事和生活点滴,分享两岸好物及台湾人在大陆生活。”这是高睿旸给“海峡夫妇”写下的注脚,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幸福感。在抖音上,“海峡夫妇”已经有了一万多“粉丝”。高睿旸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不多,但氛围比较和谐。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三通”、“四流”是现阶段改善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必要步骤。因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1996年,大陆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这一主张,继续推动两岸各方面人员的往来,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两岸的…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最近发表的“两国论”,破坏了两岸关系,违背了台湾同胞的意愿,对台湾同胞的安全与福批危害极大,我们坚决反对。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他长期推行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分裂主义路线的公开化,是向“一个中国”原则的公开挑战,其意图是将目前两岸暂时的分离状态彻底固定化、法律化,从而使两岸永远地分裂下去,最终把台湾引向“台独”的深渊。这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台湾同胞的爱国感情,也严重地损害了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历史上,台湾曾屡遭外族侵凌,但一代又一代台湾同胞顽强坚毅,高扬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8.
辛旗 《台声》2000,(6):16-17
自1979年祖国大陆实行和平统一政策以来 ,在海峡两岸各界共同努力和推动下 ,各项交流逐步展开 ,形成相当可观的规模。无论是在经济贸易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体育交流、科技合作 ,还是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双方接触的基础是在一定层面秉持着“中国观念” ,即使两岸敌对状态尚未结束 ,即使对“中国观念”解释上存有分歧。这一“中国观念”决定了两岸政治分歧下特殊的交往模式和一个中国原则。“中国观念”和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成为两岸尚未统一之下“维持往来的最大中介”和“缓解冲突的最大凭借”。近20年来 ,两岸为扩大交流所采取的一…  相似文献   

19.
乙酉年中秋前夕的申城,天高气爽。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着一个新的话题,那就是首次在上海举行的“两岸民间菁英论坛”。这是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盛会,是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岸开展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活动。这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办与亲民党中央党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华两岸和平发展协会合作承办。140多名两岸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相聚一堂,围绕大陆经济发展与台商投资;两岸直接通航;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前景;两岸投资贸易正常化与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等议…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安徽小岗村民冒死搞起大包干,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由此翻开了第一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逐步进行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已经见效了,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农村改革给予极高的评价! 到2008年,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来,有许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回味。30年后,会有更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