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某著名网站在首页刊发一篇博文,题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假恶丑".笔者阅后实在搞不明白孔子的"假恶丑"从何而来? 依笔者之见,孔子的一生,活得是很真实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即实事求是,才称得上明智,而孔子本身就是这样.《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向他请教排兵布阵,孔子回答:"礼仪方面的事情,我略有所闻,打仗方面的事情,我没有研究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相似文献   

2.
最近,某著名网站在首页刊发一篇博文,题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假恶丑".笔者阅后颇感不解,实在搞不明白,孔子的"假恶丑"从何而来? 依笔者之见,孔子的一生,活得是很真实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即实事求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称得上明智.而孔子本身就是这么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向他请教如何排兵布阵("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回答:"礼仪方面的事情,我略有所闻,打仗方面的事情,我没有研究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见话不投机,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上一章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下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中的《论语》。今儿,主讲人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中的《诗经》。那么,《诗经》到底是怎样一部书?在孔子看来学习诗经有哪些意义呢?有人形象地说,"古今中华文化名人,从孔子开始,几乎没有谁不是喝着《诗经》奶水长大的。这是真正的母乳,母语的母乳。"我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如此评价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  相似文献   

4.
冯进 《法制博览》2010,(1):28-28
做孔子的太太一定是不容易的,因为他对饮食挑剔得厉害。他不光是讲究食物的新鲜,要求太太亲手做(homecooking也):“沽酒市脯不食”,而且对饭菜的形状和吃饭的氛围要求高:“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相似文献   

5.
日前.电影《孔子》因传闻其中提到“孔子会武功”而受到关注。对此,有人提出,孔子武功高强在《史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孔子倡导的“六艺”当中的御、射,就是骑马、射箭等军事技术。再说,在春秋战国的混战年代,孔子没点儿身手,随便一个匪徒就把他料理啦,怎能周游列国呢?那么,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相似文献   

6.
龙坪 《南风窗》2008,(24):93-93
近日读杨伯峻译注的《论语》,颇有动心处。如果在孔子身边,在论语里,我们生病了会怎样呢?开始读时,茫茫然,一日忽然读到——孔子的学生伯牛病了,孔子去探望,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亡之,命矣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要死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  相似文献   

7.
有个人即将到一个县挂职担任领导职务,在赴任前,他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提出点忠告。老师从书房里拿出一部《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送你《论语》吧。”  相似文献   

8.
来信     
唐昊 《南风窗》2014,(7):14-14
读罢此文。感触良多。《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鲁哀公问孔子:“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孔子答案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只有民众富足安定,方可真正国家强盛,公务员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9.
王鼎钧先生的散文集《情人眼》,百读不厌。其中有一篇《诗》,说到他的一位朋友,在择偶上极为挑剔,他把太太分为三种:诗,散文,应用文。他认为,所选的对象,该是一本诗。有一次,他作了“最大的让步”:即使是应用文,也应该是一本《秋水轩尺牍》。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22)
正所谓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孰轻孰重每个人自己都是可以掂量的出的,对照孔先生活在当下的阳光、健康、快乐的身体力行,再看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的知行合一,该怎么去选择、去行动,答案其实就在你心中,在你手上。《论语》里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回答的意思是,人间的事都管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鬼事?生前的事还没有搞明白,哪有时间去管死后的事情呢?要说这孔老先生是够直接的啦,压根就  相似文献   

11.
刘邦年轻的时候虽然有些无赖习性,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善于采纳他人的计策。在他一生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刘邦采纳了许多人的计策,有张良、陈平、萧何、郦食其、叔孙通等高级谋士的计策,也有普通士卒的计策。下边就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等史书的记载,选取其中较为著名或重要的计策,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这世界上只有男人,那这世界太可怕了;如果世界上只有女人,那这世界太可悲了。”因为,唯有男人和女人并存于地球,才是优化组合,才是最佳选择。但是,优化组合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毕竟男人和女人有角色的差异,各有各的长外和短处。从孔子《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懦弱已,你的名字是女人”;从《圣诞》中的“女人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至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生最难教,轻不得,重不得”。无一不暗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女人相对于男人而言,有其软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石破 《南风窗》2011,(24):62-64
"孔子的理想完全没有实现,他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谁也不听他的。但他为人的标准绝不在身外,而是只做我认为应该做的。""我们缺乏忧患意识,却有极强的敌情意识。"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64岁的李楯说,"我们只有一对一错,你我不一样,肯定是你错我对;你不改,我就要强制你改,坚持不改,就把你  相似文献   

14.
伍隼 《法制博览》2011,(13):66-67
郁王离婚与戴笠有关系郁达夫1940年3月与王映霞离异之后,曾在新加坡珍珠巴刹小食摊上口占一绝,读来哀怨凄切:月缺花残太不情,富春江上暗愁生。如非燕垒来蛇鼠,忍作投荒万里行?郁达夫没有明言逼得他抛离故垒、远走南洋的“蛇鼠”是谁。从前一年他发表于香港《大风》旬刊、一度惊动文坛的《毁家诗纪》看,插足他与王映霞之间的应是许绍棣。但令人费解的是,论官位,许不过是浙江省的一个厅长,远非什么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5.
陈仿 《法制博览》2010,(4):49-49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大力提倡改革,不喜欢传统的八股文,写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翻案文章。他虽然写得一手好字,但从不像其他人那样写扇面,有人不解,因为这是“流动的书法展”。康有为却有自己的看法,怕有人拿着扇子去厕所,熏臭了。  相似文献   

16.
唐山 《南风窗》2014,(21):96-96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孔子到郑国,弟子走散,—人站在外城东门。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如皋陶,肩如子产,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没精打采之貌,如丧家狗。”子贡告诉了孔予孔子笑道:“形容我的相貌,未必对,但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相似文献   

17.
张鸣 《法制博览》2008,(23):28-28
孔融在历史上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知名度高,不是由于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而是人家上了中国古代的儿童教科书《三字经》,而且在几乎家喻户晓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上也有那么很正面的几笔。有谁不知道孔融让梨呢?自从《三字经》诞生以来,中国的父母总是忘不了拿这事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恒一离婚不久,就带着五岁的儿子去德国慕尼黑工作。由于天天早出晚归,无力照管儿子,他就把儿子托付给社区志愿者,也是自己邻居的劳顿斯太太监管。劳顿斯太太非常敬业、友好,她不但悉心照顾其生活,还认真教其识文断字,为此,恒一非常感动。但他连做梦也没想到,正在他高兴之时,劳顿斯太太却把他告上了法庭。什么原因呢?说他对儿子态度有问题.没有履行父亲的义务.经常晚上10点了还回不了家,与儿子交流时间太短.关心太少。  相似文献   

19.
不容否认的一个真实是,现代社会的"集体智商",确实大不如前.许多人感叹:现在的中学生相当于过去的小学生,大学生相当于中学生,研究生相当于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是尼采和萨特的书,而现在的畅销书,是一些内容简单、即可见效的励志书;看于丹《论语心得》的人比看《论语》的人多得多.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0,(9)
无为而治的太平世道,常为中国人所憧憬。憧憬得久了,愿望也因而升华,以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无为而治’成了救世灵丹,仿佛一旦为政者舍得‘无为而治’,自然就天下太平了。到底什么是‘无为而治’?《论语》第十五篇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那么,历史上虞舜应是最早实行‘无为而治’的了,似乎连孔子也羡慕他的运气,甫面而坐,什么事也不用干,天下就大治了。真有这么简单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尧舜之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