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9)
受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爆炸的影响,欧美、日韩等国的流行文化肆意占领着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领地,各类腐朽、堕落、颠倒的价值观势不可挡地入侵。正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从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人际关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各种媒体集中出现了多篇有关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这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广泛关注,也使得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人际关系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相关的三大问题,对学术界零散的研究现状做三个方面的述评:一是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二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三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蓝蓝 《学理论》2012,(19):266-267
他们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90后"。他们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文章首先从三方面分析了"90后"大学生素质现状,经探索后,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注重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协调性;第二,增强"90后"大学生的党性修养;第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强调思维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诚信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引申出了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的重大意义。并从诚信教育的内容、标准、途径、方法、评价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培育大学诚信文化,从而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冯静静  刘晨晨 《学理论》2012,(29):257-258
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小君 《学理论》2009,(10):172-172,174
大学班级作为大学生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而班级文化,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以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教育、导向、制约、激励、熏陶等教育作用。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也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本文首先对“班级文化”进行概念澄清;接着阐明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重点阐述了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四个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章娅 《学理论》2015,(8):115-117
研究来源于武汉某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探讨课程认知、教学方式、教师行为、群体文化和参与条件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意愿越高,认为该门课程有价值并且对自身今后发展会有帮助,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比例就越高。第二,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较大影响,采用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参与比例就越高。第三,教师行为中教师授课的吸引力越大,学生课堂参与比例就越高。第四,群体文化方面上,宿舍同学逃课行为越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课堂参与比例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符崖  陈雁  龙泳伶 《学理论》2010,(5):169-170
高校职业探索文化的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它是形成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元素,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提高社会满意度与认同感的有力保障。高校职业探索文化建设可从构建四位一体模式、优化职业探索文化环境建设、导入企业制度文化、加强职业探索文化活动建设、整合校园媒体资源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但从全球角度看,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从我国社会发展看,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从高校教育看,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弱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他们成为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3)
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速度增加,信息传递内容增大,大学生在信息接收方面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多元文化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获取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中充满了娱乐化的文化产品,加之大学生思想存在不确定性,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接收习惯研究,将全面了解大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判断与信息选择的态度,有利于大学生有效获取、评价、利用所需信息,以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颖 《学理论》2015,(5):259-260
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文化崛起的重要因素。文化自觉要求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原因在于其对中国历史了解不足,缺乏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方法如下:主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不仅需要依托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而且要渗透到以新媒体架构的虚拟空间。新媒体在廉洁文化传播中具有监督、批判、引领和建设"四大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客观存在着传播的信息真实性难以准确界定、引发的舆论导向性难以科学把握、廉洁文化传播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廉洁文化传播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等现实问题和发展难题。因此,我们要依托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凸显监督功能,彰显廉洁文化传播引力;拓展多元载体,形成廉洁文化传播合力;注重对接融合,提升廉洁文化传播效力,不断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载体和路径,全面提升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姜瑞云 《学理论》2014,(15):249-250
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教育、熏陶、凝聚、激励等积极功能。班级文化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将根据自己在高校工作的体验,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以来,国内学者就"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一时代命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主题集中在:论述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存在问题、现实意义、重要途径以及介绍部分省、市、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这些研究呈现出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特征,但学界研究也存在一些盲点或深入不够,研究不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大学关系文化是大学各主体通过学校组织与内外部的各种对象之间的长期交往合作、互惠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中积淀的价值、规范、信任等行为范式和理念信仰[1]49-53,大学关系文化寓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大学关系文化对大学生德性的养成与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育人、整合、激励和导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散落着丰富的领导学思想 ,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修身正己 ,做官先做人。第二 ,重教化 ,育人才 ,惟才是举。第三 ,以民为本的朴素民本主义思想。第四 ,德治与法制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相似文献   

17.
张秀敏  丁静 《学理论》2009,(31):102-103
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有逃避功能、攻击功能、替代功能、建设功能;其中前三种是消极的心理功能,后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功能。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利用网络文化的建设功能,能够学会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网络心理教育是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充分条件,应围绕心智模式、情绪管理、意志力、人际沟通、压力管理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黄浩威 《学理论》2012,(29):188-189
后现代文化是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观念形态,是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大学生青年文化深受其影响,但它却为研究当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提供全新视角。因此,积极探索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策略,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监督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本文作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种文化因素构成了民主监督的历史文化源流:第一,爱国主义传统;第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观;第三,贵和尚中的思想;第四,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实践动力。研究和探讨文化自信思想,要从文化的主体性、传承性、包容性、发展性四个方面,深刻认识其主要特征和思想特质;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四个视角,深入把握生其成动力和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