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将其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是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其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许多世界最高级会议和全球大会的中心议题。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作为具体行动计划的《21世纪议程》。为贯彻这一会议的精神,我国在1994年制定并发表了“中国对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已体现在中…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思维方式更新的表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要求、核心和追求目标,表明人们在对待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思维主体本位的变化。 思维活动由主体来进行。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的定势及其运行模式。思维主体是现实中的有着实践和认识能力的人。但人作为思维主体,有着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类主体的区分。一个人的现实的思维活动,既可以从个体本位来进行,也可按群体来思考,还可以依类本位来展开。从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思维方式的深处正表现了思维主体本位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是:“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满足自身的需要。”即当我们思考社会发展问题,探寻和实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时候,同时还要考虑这一行动不能危及后代人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能在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代际间的利益应当平等。后来,此定义又被补充,如1992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在讨论发展中国家问题时指出,“满足这代人,尤其是穷人的需要,实际上是持续地满足今后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醒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①这一战略,“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因而…  相似文献   

7.
邓捷 《实事求是》2000,(4):45-47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科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类将丢去“阳光明媚的春天”,由此引发了人类发展观念上的革命,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1987年,以布伦特兰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的要领做了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联合国环委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最流行的定义,也是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1993年联合国又对此作了重要补充:“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大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发展,这五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可持续发展观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在人与资源方面资源永续利用人类…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在 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文件中 ,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 ,实现良性循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倡导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今,可持续发展已为全球广泛认同,其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倡导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今,可持续发展已为全球广泛认同,其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初见成效。可持续发展是“既...  相似文献   

12.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2,(22):25-27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我们的生活巳造成严重影响。只有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生态现代化,才能保障未来几代人的生活。中国和欧洲应该从政治上达成共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谨慎使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人类在发展问题上变得更加科学而又理性。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撰写的《新发展观》、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我们的未来》、《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著述竞相面世,对人类滥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及子孙后代的掠夺式发展发出警告,并提出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走向新世纪共同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实现“九五”…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我国政府把它作为跨世纪发展战略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同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社会的经验教训,认清自身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从而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对于维护和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久、持续发展的能力,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人类未来的利益。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初…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张亚芬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走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按照这一国际通行的解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具有跨世代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于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也在于环境保护。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马玲 《理论学刊》2003,(4):117-118
可持续发展作为划时代的崭新的发展观 ,需要我们走一条全新的社会发展道路。这种发展观和发展道路与我们曾经确信的观念和走过的道路不同。要坚持这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道路 ,建立一个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是关键。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制度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见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而且要考虑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有短期的考虑 ,而无长期的打算 ,或者说短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个重大战略。”以后又多次提到国家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李鹏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实施这个战略“对于今后15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九五”计划和未来15年长远目标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命志 《前线》2008,(7):18-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蓝图,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在大步跨入市场经济时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这一历史跨越.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政治变革、社会结构改变、文化冲击与震荡,都将久久地留在我们身后几代人的记忆中。许多旧日的辉煌正在我们眼前消失,许多新鲜的苗芽正在我们目下生长,我们正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文化转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任何文化选择,都会给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打上印记。因此,我们有必要回答自己和后人:在币场经济时代.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新文化?确立一种主导的文化价值取向,选择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是建设市场经济时代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