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欧洲主导建立起北约,并意图利用该组织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为应对美国的封锁和孤立政策,苏联也与一些东中欧国家结成了华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争夺欧洲、称霸全球的斗争日趋激烈。在这场残酷的战略博弈中,美国在欧洲部  相似文献   

2.
自从二战后形成"冷战"体制以来,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激烈争夺。在地区冲突中,美苏之间进行对抗。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国第一次携手合作。本文试图探讨美苏处理海湾危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并对美苏处理地区性冲突的前景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俊生 《国际展望》2016,(2):132-150
研究中美两国的和平共处具有紧迫性,而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两个案例都具有借鉴意义。着眼于历史,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均实现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共处,这值得汲取经验并吸取相关教训。中美要实现和平共处,从中国的角度看,应塑造两国共同利益,使其转化为和平共处的正资产。中国应在事关其核心利益的周边问题上绝不妥协,通过战略压力迫使美国尊重中国的地区权益,避免美国过度逼迫中国而导致两国擦枪走火。此外,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创建地区安全机制,并建立各种"中美+X"三边机制,以使双方及第三方保持信息同步沟通,避免误判。要促使美国严格约束其亚太盟友,避免被第三方拖进战争。中国应广泛发展与美国盟友的安全关系,不仅在双边层面加以提升,在吸收其加入周边的相关机制时,经济收益需适当让位于政治安全收益考量。中国还应从政府、学界等层面有效引导国内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仅在战后初期坚持核保密政策,而且还多次利用核武器对苏联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苏联的核优势地位,对苏联构成有效的威慑,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核力量的建设,使得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使双方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从而使得美苏决策者都认识到,限制核军备竞赛对双方至关重要,美苏关系也由此进入了相对缓和的时期。及至20世纪70年代,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创新导向的英国知识产权产业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这种科技的优势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产业竞争的优势。二战后,美国、日本迅速成长为经济强国,而英国在整个20世纪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英国外交素来讲究"现实主义",追求利益目标。二战后英国奉行了较为务实的对华政策,采取了意识形态分歧下经济利益优先的外交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从而较好地维护和发展了其在华利益,同时也促进了中英双边关系相对稳定的发展。今后英国仍会坚持基于利益目标的务实对华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7.
储晤根 《南风窗》2014,(10):34-39
两次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有甸名言:“一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但美国在二战后打造的盟友体系,似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自问世以来,以其独有的性能赢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睐。被誉为“直升机之父”的美国著名飞机设计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曾说:“凡是驭马所能干的,直升机都能干,而且还会飞”。 运输直升机是直升机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也是发展最早的直升机。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阵营开始了长达40年之久的冷战。为了争夺吐界霸权,美苏两国不惜血本,研制了大量高性能运输直升机。这些直升机研制速度之快、想象之大胆、运载能量之大,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令人惊叹不已的。尤其是苏联,在重型直升机方面创下了世界之最。 苏联之所以对重型直升机感兴趣,除了考虑到重型直升机运载量大、起降方便、能大大  相似文献   

9.
1983年,美国和苏联围绕“韩航事件”的互动使其发展成一场特殊的“危机”。里根政府的危机管理既体现谨慎的克制,又展示愤怒的宣传,这种在“克制”和“愤怒”之间的平衡是这场危机没有全面升级的重要原因,但仍极大增加了苏联在道义和制度层面的国际压力。在此次危机中,两国主管部门之间存在不对等及特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方对危机事态的判断出现差别。“韩航事件”扭转了美苏关系松动的势头,实质性地提前冻结了美苏军控谈判及其他合作的进程。在危机降级过程中,美国希望持续施压的同时,主动试探对苏“务实的重新接触”,抓住时机,提出恢复低层次合作,得到苏联有限的积极回应。美国的这一举措有助于双方在高度战略互疑的形势下维持最基本互动,不至于双边关系脱轨。此次危机管理产生的积极成果是1985年美苏日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所签署的备忘录,以及1986年三方开通新的航空通话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英国商船队的任务是向所有战区提供食物及装备补给。这不仅仅涵盖美国至欧洲,而且还包括世界其它发生战斗的地区。而德国潜艇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英国商船队,它们除了在北大西洋多次给英国人造成重大损失。还在遥远的阿拉伯海取得了一些战果。本文的主角U188艇就是其中的一艘,它在完成任务后安全地返回法国波尔多港,留下了一段破交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尽管它在欧洲遭受灭顶之灾的同盟兄弟英国再三向其呼吁伸出援助之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奉行"中立主义"大获好处的美国人,此时仍乐得在大西洋彼岸隔岸观火.然而,就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一幅地图却使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投身到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从而不仅拯救了英国,而且也改变了欧洲和二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二战中,英国保守党功勋卓著,但在二战后的大选中却落败。此后,保守党有过数次长期执政的辉煌历史,也曾长期在野,1997年以来则一蹶不振,持续低迷。通过对英国保守党二战以来几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保守党的思想、政策、组织、财政、领袖等方面探索其兴衰成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乌克兰危机削弱了冷战后甚或二战后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通过比较分析,更能强化该观点。曾几何时,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是二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博弈。现在转变为美俄在原苏联地区的争夺,特别是争相拓展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冲突主要是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间的对抗。在沉寂了20年后,意识形态对抗卷土重来,不过对立的意识形态变为俄罗斯保守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提倡同性恋、毒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美军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是历史上最为艰巨惨烈的空战行动之一。 1944年3月6日,美国陆航第8航空队对德国首都柏林发动了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昼间轰炸行动,这次轰炸又是美军同类空袭中最为艰难的一次行动,盟军和德军双方均损失惨重。 1944年3月,部署于英国本土的美军第8航空队认为,它已有足够强大的实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舰艇的保存工作进行得相当成功,共有42艘参加过二战的舰艇——包括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被保存至今。相比之下,英国在这方面就缺乏必要的努力,二战中规模庞大的皇家海军舰队中只有两艘舰现在依然可为人观瞻,其中除了停泊在泰晤士河伦敦塔桥边、已成为伦敦标志性景点的轻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外,就是不太为人所知的驱逐舰“骑  相似文献   

16.
说起英国在二战期间的轰炸机,大家对兰开斯特(Lancaster)重型轰炸机已经耳熟能详,这里要介绍的惠灵顿(Wellington)轰炸机可能没有兰开斯特那么出名,但它是英国在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轰炸机,也是用途最广的作战飞机。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初,英国正式"脱欧",英国外交由此正经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转型。"后脱欧时代",英国秉持"全球英国"理念,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参与全球事务。英国外交战略调整,使得中英两国在战略协调、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英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美国因素的干扰、民粹主义的影响,也会对中英关系的深入发展形成制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英两国能否更好地抓住机遇、摆脱各种制约因素,展现出新思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二战后英国的第一次选举中,英国工党曾出人意料地大获全胜,并由此引发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一系列社会改革。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英国将迎来它脱离欧盟后的第一次大选。毫无疑问,即将到来的选举不仅关系到英国继续远离欧盟还是回归欧盟,而且会对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举世的瞩目。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执政的保守党可能会输掉这次选举,而已经四连败的英国的工党,极有可能像二战后的那次选举一样,逆势而起,重新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19.
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可以认为是世界海军界摆脱二战型护卫舰设计思想,建造专用大型远洋导弹护卫舰的发端,虽然设计上还存在缺陷,但之后美国佩里级和英国大刀级与公爵级的设计理念却并未脱离克里瓦克级所定下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陶杰 《南风窗》2010,(26):97-97
总统奥巴马国会中期选失利,美国人变脸得很现实,开始怀念强人领袖,如被誉为百年最伟大的总统里根。冷战时期,里根与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举行高峰会。那几天的天气恶劣,美苏元首会面的地方有激烈的雷暴,一如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黑人将军从海上归来时的不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