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贞观元年九月,国家广泛选拔人才,其中有一些人冒 充名门,弄虚作假来骗取官职。唐太宗下令叫这些人自首,如 不自首,就要处以死刑。案子由大理寺查办,不久查出一个假 冒的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将其判处流刑。 唐太宗说:"我下令要对不自首的人处以死刑!你却只判  相似文献   

2.
<正> 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最为清明,唐太宗在历史上是受非议最少的一个君主。《贞观政要》集中体现了唐太宗集团的政治思想,有关廉政问题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该书研究唐太宗集团廉政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取士盛行乡举里选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发现有人伪造出身、资历,很生气,便下旨说: “允许他们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处死不怠。”不久,有人弄虚作假,被查了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依法判他充了军、太宗知道后很不满意,责问戴胄: “我已下过敕令,不自首的应处以死刑,你却只判流刑,显得我说话不算数。你是否受人贿赂,得到什么好处了?”戴胄辩道: “陛下执意要杀他,这就不是我职守中的事了。臣下是执法的,只能依法办  相似文献   

4.
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下,朝廷开展了选拔推荐人才的活动,允许人们自报在隋朝的资历,从中选拔贤才。许多人谎报官阶和资历,以求升迁。太宗听说后大为震怒,就下令:谎报的人限期自首,否则以死罪论处。不久,有一个人谎报资历的事败露了,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戴胄依法判其流放。太宗就责问戴胄:我当初下的诏书上  相似文献   

5.
一魏征,这位被唐太宗誉为“人镜”的杰出政治家,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是有口皆碑的辅弼重臣。他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完成“贞观之治”的大业中,其卓著政绩是足以与太宗交相辉映的。唐太宗自己就常常当着群臣夸耀他说;天下安宁“皆魏征之力也”。因此,贞观十七年,当魏征病逝时,太宗破例亲临凌烟阁纪念堂,对着魏征的遗像,悲痛地挽诗曰:“唯当掩泣云  相似文献   

6.
亚瑟 《政府法制》2011,(21):24-24
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六二七)。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嫔妃的一个级别)。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以在太宗身边服侍。 第二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二年。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共23年,是中国历史上业绩杰出的君主。他统治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后人常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据《旧唐书·志第三十·刑法(二)》记载:会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目睹了隋朝统治者的残暴腐败和由此激起来的农民起义,也目睹了乱世经济的凋敝衰败和黎民百姓的苦难,因此当他爬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对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还“心有余悸”,不得不“惕焉震惧”,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统治地位保牢,变乱世为治世。在“致治”的诸多办法之中,以法治世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条。从贞观元年开始,唐太宗就着力于立法,命令身边的大臣会同“学士法官”们,几经修纂汇编,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贞观律》。这是封建社会里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抑制豪强和权贵,惩治贪官污吏 唐太宗对于享受特权的阶层有着特别的警惕,他之所以取年号为“贞观”,就是要示天下以公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开平时代——贞观盛世.他的非凡才能和优秀品质对后世影响力之大、影响面之广,恐怕是他这个英明君主自己所始料未及的.他不仅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景慕,而且他的影响至今仍超越着国界.日本山本七平手撰写的《帝王学——〈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几乎成为九十年代日本政界和工商界高层人士人手一册的必读物.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军事才能、外交政策、行政领导艺术等诸多成就,对于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仍然具有宝贵的可供继承和借鉴的价值.本文将仅就其行政领导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吏治比较清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朝奢侈腐化而亡国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在治贪理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颇为后人赞誉。禁奢重俭历代帝王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多有追求华美衣食,到处巡幸游猎,以显荣耀的通病。唐太宗在前半身则注意预防这种“病”。他把“禁奢重俭”作为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贞观7年2月,唐太宗外出巡视到达蒲州,刺史赵元楷为了取媚皇帝,驱使城中百姓穿着单衣,冒着春寒夹道欢迎唐太宗的车驾,还预先把州府和城…  相似文献   

14.
贞观元年正月,为了延揽人才,朝廷广开选举,数以千计参加会选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长安。看到这种情景,唐太宗非常高兴,特地把尚书仆射封德彝召来,要他留心发现文武奇才。这时,吏部  相似文献   

15.
忠公为国,直言进谏逾二百;身居陋室,廉洁清风度一生。这是后人为赞扬唐代廉洁敢谏的名臣魏征而写的一副对联。魏征以“居安思危,节奢以俭”,直言进谏名垂青史。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殚精竭虑,协助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名言。贞观中后期,唐太宗见国家的形势越来越好,对初期的困境日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也渐渐消减,奢侈之心却不断滋长,耗资巨大大建飞山宫。魏征上奏说:“隋炀帝恃其富强,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虚。天下难得而易失,若奢靡铺张,殃咎必至。”使唐太宗猛然醒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专制王朝由夏至清,历时四千载。它亡而复兴,兴而复亡,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探讨其由廉转贪的定律无疑是个大课题,为完成这课题,有必要利用前人的认识成果.抓住典型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华民族最可骄傲的王朝.它不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全盛时朗,也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最为清明,唐太宗又是中国千百个帝王中最受推崇的一个。《贞观政要}}就是以唐太宗为核心的中央群体智慧的结晶.廉政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它为基本史料,通过对唐太宗统治集团廉政思想及实践的评述.来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7.
身份证在中国并非是现代人发明的.据考,最早的身份证是在隋代开始出现的,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问发给官员们的"鱼符".  相似文献   

18.
论宫体诗在贞观时期的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体诗历经梁、陈、隋诸代,至初唐四杰始由宫廷走到市井,此为共识。但具体而言,走入市井固由四杰,而离开宫廷则自贞观始。贞观时,唐太宗倡导雅正之风,使它体诗殊途发展,一是宫廷文学的香艳之中杂入歌功颂德之谈词;二是由宫廷移向上层贵族家庭。这些变化都是宫体诗发展中未经人道的实际历程,也为宫体诗走入民间铺设了阶梯。  相似文献   

19.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 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20.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