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核心要义,也是国民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社会和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政府职能转型的缺位、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等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完善相关法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来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政府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而我国传统的城市偏向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导致了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和城乡关系的不和谐,由此产生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收益分享不公平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地方政府职能为切入点,从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一个恒久的议题。本文以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为例,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有效率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设计,以期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并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与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6,(1):5-10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规范体系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时代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价值追求上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在立法模式上,在相当长时期内应当实行分散立法,集中立法只是未来立法的一种理想;在立法层级上,实行中央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允许地方就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主立法,并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和当地的现实需要,进行适度的先行性立法。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应该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序性实现原则和政府供给与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却严重失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广大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和强烈.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换言之,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实施"同步推进,分步实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浅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提出并对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详尽阐述。因此,只有深刻了解其内涵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了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又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以及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红涛  常斌 《法制与社会》2010,(17):172-173
云南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但财政控制力相对较强。2002-2008年以来,云南省各州市间财政能力差距在逐步缩小,间接反映出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又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以及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推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大举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提出至今,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然而,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着非均等化问题。本文结合区域治理理论,在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内在机理与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均等化标准、建构网格型府际关系、构建多元供给主体、评估与监督各区域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供给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一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要贯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确保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公平性;三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pt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re embodied within the organizing principle of social justice. Although social justice is a primary focus of social work, social service workers are not always treated with fairness by their own employers. The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255 social service employees from a variety of agencies in Northwest Ohio indicate that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two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re both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with procedural justice having two to three times the impac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行政与法》2012,(3):48-51
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好生活是人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法治则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法治的平等原则确保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格、规定人人相同的地位以及赋予人人同样的法律机会,为人的尊严感的达致奠定基础.人民福祉是法治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不同群体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地域发展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行政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安 《现代法学》2007,29(5):45-53
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和政府职能的首要价值,构建社会行政法也成为发展我国行政法及其司法审查制度发展的主题。社会行政法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和其他公法受益权,规范行政机关行政给付和其他社会服务义务。公民的集体受益权、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程序、相关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是社会行政法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已成为政府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公共服务的特殊职能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越来越从过去仅仅或特别重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竞争转向更重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竞争。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其公共服务的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是现实能力与未来潜力的统一。当前,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以及加强绩效管理等途径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项新生事物,它既体现了政府追求效率,转变职能的方式,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一种崭新方式。本文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国内外政府购买的现实、政府购买存在的问题、政府购买的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对正在开展和即将开展的政府购买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服务的一种形式,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不仅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严重缺位,而且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吉林省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同样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益服务短缺和信息不畅等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体较为单一的集中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散供给方式即多主体参与的供给方式成为应然选择。新时代,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到位”、强化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引入并稳定外资力量,是促进公共服务“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