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学史上,巨匠辈出,灿若繁星,但有成就的女作家却凤毛麟角。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德与女才的对立扼杀了无数女性的文学天才。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一批有才华的女作家脱颖而出。 “提到新文坛的女作家,资格最老的,谁也承认是冰心和庐隐。冰心为人为文,是温雅细致,庐隐则是豪爽痛快”(刘大杰悼庐隐祭文)。巧的是,被称为五四文坛之孪生姐妹的冰心和庐隐同是福建福州人。在历经了一个世纪的风  相似文献   

2.
正1963年夏天,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子在北京火车站背着大大的背包,头戴草帽、满怀理想、整装待发。她就是樊锦诗,目标是敦煌。那一年她25岁。樊锦诗1938年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大学毕业时,樊锦诗根本想  相似文献   

3.
话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名字接近、年代相近的女作家,一位叫谢冰心,一位叫谢冰莹。谢冰心,即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她是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而另一位谢冰莹,无论是与“谢冰心”还是“谢婉莖”之名,都只有一字之差,不太熟悉其人其事迹者,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4.
冰心与萧乾,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谊,为世人津津乐道。 在萧乾先生的眼中,冰心是一位坚强而敏锐的女性,他说:“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于她,虽有时浸于回忆中,然而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凛然地盯着现实。什么尖锐的问题她都敢碰,什么不平她都要呜……她拥有一腔火热的正义感和一颗大无畏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吴胜利与孙大发同年出生,河北吴桥县人,军龄43年,解放军测绘学院海测系毕业.曾任海军驱逐舰第六支队支队长.福建基地参谋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长.海军福建基地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2004年7月任副总参谋长。2006年8月接替张定发出任海军司令员。1994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2003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1915年9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敬告青年》一文,拉开了反封建文化的序幕。这时在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求学的陈衡哲,便开始用白话写小说和新诗。当我国新文学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她作为女作家之林中的第一个战士,先于冰心和庐隐,顶着时代的风暴,用她那生花之笔,为新文学呐喊助威,写下了150多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是对新文学有过重大贡献的女作家。陈衡哲出身名门,祖父陈梅生,湖南衡山县人(现为衡东县),清末翰林。陈衡哲和烈士夏明翰是亲表姐弟,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就是陈衡哲的姑妈。陈衡哲于1893年出生在她母亲家乡江苏武进,她从小在家读私塾,思想和才华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有位舅舅庄思缄,曾在广西、广东做官,每当回江苏武  相似文献   

7.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8.
正林遵,字遵之,1905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的一个海军世家,系林则徐裔孙。1924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28年毕业后到南京鱼雷枪炮训练班实习。1929年被选派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1934年毕业回国后,供职于海军。1937年赴德国学习潜艇技术,并任国民政府驻德海军联络官。1939年回国后任职于海军等,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海军副武官。1946年底率舰队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树立象征国家主权的石碑。1948年初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1949年4月率舰队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9月,参加新政协,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9.
国门警花     
“国门警花”盛敏来自内蒙古大草原。28岁的她有着军人的朝气与飒爽,也有着草原人的质朴与热情。她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军人是她儿时的梦想。带着对人民军队神圣的向往,1998年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她毅然放弃留京工作的机会,走进了军营,成为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一名光荣的边防警官。2001年5月初,完婚不到一星期的盛敏接到一纸调令,没来得及品味二人世界的甜蜜,便走进了烟台机场边防检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红都瑞金的一个夜里,一位女红军跃马奔向百里以外的会昌城。摸到福建会馆旁的一间小木楼前。那里栖息着一家从闽西来这里谋生的贫苦人。 “发仔堂嫂,红军要转移,这两个娃崽托付给你,你把他们抚养大……” “两个都是毛毛?” “是的。这个……姓林,我的儿子;这个姓邓,也是红军的仔……” “名字?” “还没有,烦堂嫂了。” 匆匆地,她走了,留下胸前背后两个小包裹。背后一个,是她出世十四天的儿子,胸前一个,出生三日,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都喜欢鲜花儿。著名的当代女作家冰心也不例外。童年时的冰心,受父母双亲的影响,喜欢动物,对于花木,更有特殊的爱好。那时候,冰心家的花园里栽有腊梅、秋海棠、菊花等各种各样的花,而冰心最喜欢的花儿是玫瑰。冰心童年时喜欢读书。11岁读《红楼梦》,看到书中尤三姐形容探春的传神句子:“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的段落时,就对这种既浓艳又有风骨的玫瑰花,十分向往。但冰心真正与玫瑰结缘,是在青年时期。1918年9月,冰心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女大”大礼堂的厅…  相似文献   

12.
水清 《党员文摘》2023,(1):52-53
20世纪80年代,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和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一同去拜访冰心。当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任妻子韩菁清的合照送到冰心手,上时,冰心激动地指着漂亮的韩菁清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当胡百华把冰心的原话转告给梁实秋时,梁先生一笑:“我呀,她那一关我倒是稳当当地过去了。”相识之初,冰心和梁实秋之间是有芥蒂的。  相似文献   

13.
甄真 《奋斗》2009,(7):14-15
她来自于中国西北,至今乡音未改,但她的科研事业却扎根在龙江的大地上;她出生于甘肃农家,依旧不事张扬,但她的禽流感研究却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她刚刚迈入不惑之年,却已经在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做了七年的“掌舵人”:她拥有一个个炫目的光环,却依然平平淡淡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一切如常。她就是陈化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正是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当“禽流感”这三个字闯入人们的生活,考验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时,她镇定自若,带领着自己钟爱的团队构筑起抗“禽”前沿的铁壁铜墙。  相似文献   

14.
水新营 《世纪风采》2014,(10):31-35
在刘华清上将近70年的军事生涯中,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占了三分之一。他为人民海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尤其是他的三进海军的经历更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一进海军很舒心 刘华清是湖北大悟人,出生在大别山区,参加红军后一直在平原或山区从事革命工作。没想到,36岁的他与大海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市,20世纪散文大家,她的“冰心体”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她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慈母。 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告诉我们世界是和谐光明的,生命是庄严美好的,人们是相互友爱的。我们爱的本能,不仅需要通过憎恨恶来间接表现,也需要通过歌唱真善美来正面舒展。我们的心灵渴望阳光,渴望大海,渴望花朵。那么,这就是作家冰心  相似文献   

16.
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一台“嘟嘟”作响的“BP”机,摘下头盔竟是一头秀发眉清目秀的女子,她叫王玉华。3年前,她还是个头顶高梁花子的农家女,如今已成为通晓市场韬略的女老板。王玉华今年35岁,在平谷县鲁各庄村是个  相似文献   

17.
史海一粟     
正冰心与梁实秋一生"没有变"冰心与梁实秋是一生的知己。"文革"初期,在台湾的梁实秋听谣传说冰心与丈夫吴文藻服毒自杀,信以为真,悲痛之余写了《忆冰心》一文。此文几经辗转,到了冰心手里,她极为感动,立刻写信托人转给梁。两年后,梁实秋才知道冰心夫妇自杀之说是误传,又著文更正。欣喜之余,又伤感于冰心夫妇在"文革"中的种种磨难。20世纪80年代初,梁实秋次女梁文蔷回北京  相似文献   

18.
2021年,40岁的王中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一年,正是她手握焊枪的第20个年头。作为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的首席电焊工,作为中国桥梁战线第一支“女子电焊突击队”的领头人,王中美用22万根焊条和16吨焊丝,从一名电焊工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她在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相似文献   

19.
王超 《党史纵横》2004,(3):35-36
1903年,在大阪举行的日本“第五回内国博览会”的大会上,出现了一位中国女子。这在当时的日本是极为少见的,因为即便是在西学兴起数十年之后的中国,能够有机会走出闺房,跨出国门,游览世界的女子也是屈指可数的。这位奇女子便是深受新文化影响、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单士厘。走出国门1856年,单士厘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县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家庭。她的外祖父家,先人官至礼部尚书,舅父一生著述也多达十余种。单士厘幼年丧母,舅父于是担当起对她教育的责任,正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她得以在闺中阅读大量书籍,在诗词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它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本文试图对驻闽海军(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作一些探讨。福建是中国海军发祥地之一。福建海军有着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历史。中法战争中,驻闽“福建水师”(海军)在马江就与法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拚战。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战场属第4战区(后改为第3战区),驻闽各军归“福建绥靖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