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媒体     
20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记得,当时,在中国版图的下方,标着“香港(英占)”和“澳门(葡占)”的两处地方,是中国人民心中长期的隐痛。  相似文献   

2.
《观察与思考》2008,(1):14-15
①2007年12月15日,英国“辣妹”演唱组合成员在伦敦举办的一场复出巡演上表演。“辣妹”演唱组合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演艺高峰期,但随着5人中1人的离队。“辣妹”在2001年正式宣布解散。2007年6月,5人宣布再聚首并举办世界巡演。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的中国城形成于1851年。此后,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移居到这个地处华盛顿市的心脏地带。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与华盛顿市结为姐妹城市。作为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双方决定共同设计,联合投资,在华盛顿市中国城人口处兴建一座“友谊牌楼”。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政策和斗争杨汉卿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英国侵略者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用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割香港岛、九龙,强租“新界”造成的。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如何侵占香港的王晓敏香港是今天的香港地区的通称,我们通常所说的香港,实际包括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先后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人移民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帆 《八桂侨刊》2005,(4):74-7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刺激与推动下,作为传统移民大国的中国,其对外移民也表现出新的特征,并且与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一道影响着加拿大国内华人移民的结构与面貌,使之表现出与1980年代以前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发生的伦敦骚乱是英国长期存在的移民问题造成的种族矛盾,与世界性经济危机相互交织而引发的一次剧烈的社会动荡。英国作为一个殖民帝国,必然产生移民问题。而宗主国的身份,使英国民众对有色人种移民产生了种族歧视。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以前宽松的移民政策,使有色人种与政府的矛盾加深。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有色人种移民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使种族矛盾爆发,引发骚乱。要根本解决骚乱,必须解决好移民融合问题,使他们尽快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8.
租借“新界”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英国利用这一时机,强行租借了今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及其附近岛屿,即后来所谓的“新界”。至此,英国完成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侵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节节败退;港英当局认为有机可趁,正式提出了展拓界址的主张。1894年11月9日,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以香港“防务安全”为由,向殖民部建议将香港界址拓到大鹏湾、深湾一线,并将隐石岛、横澜、南丫岛和所有距香港三英里以内的海岛割让给英国。他还着重指出:“应当在中国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之前,向它…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3,(4):62-63
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陷入严重雾霾天气,不少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超标。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曾有过,“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4天内就导致4000人死亡。伦敦空气从1952年的“能杀人”到上世纪70年代摘掉“雾都”帽子,再到现在的“PM2.5浓度只超过25微克/立方米”,是经过了政府和民众数十年的共同努力治理才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列强侵略中国的炮火硝烟之中,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香港岛、九龙、租借“新界”,从而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英国割占香港岛英国割占香港岛是在鸦片战争期间(184O-1842年)实现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说成是为了“争取平等待遇”,这是强盗的逻辑;必须指出,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最初2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向中国输出鸦片4000余箱,以…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香港因素香港因素,是与“中国因素”相对应的,指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双边关系中,香港对于中国内地的影响及作用。其中主要的是香港经济对于中国内地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影响。香港自19世纪中叶起被英国先后强行割占和租借后,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从未间断。194...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深圳最让人向往的地方就是中英街。这条街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时,就开始显得特殊。它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街一侧属于深圳,另一侧属于香港。因为它是边界,又因为它靠近的是商业发达的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正式谈判之前,中国对解决香港问题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政策,即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这些方针政策已写入后来的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区基本法中。香港现已回归中国。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如何兑现当年的承诺?港人治港的法律语言是“由当地人组织政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1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香港已纳入中华版图。中央政权对香港地区的有效管治一直持续到1841年英国占领,方被迫中断。英国管治香港156年间,实行的是百分之百的殖民统治。即由伦敦委派总督,总督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华源会是由中国新一代移民 组成的非盈利社团组织,2001年5月7 日由当时担任总理公署兼卫生部高级政 务次长的曾士生先生揭幕宣布成立。目 前,华源会共有会员近1500人,大多 数都是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移民来新 加坡定居的专业人士。 华源会的宗旨是“协助新移民更好 地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 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发扬互助友爱精 神,促进会员与其他社团的友谊及交流, 通过各类活动丰富会员及家人的业余生 活,促进新加坡和中国两地商贸往来。”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1,(4):41-41
福州市“城中村”@2003年改制后,除撤销原有的村委会建制名称外,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未制定出台,使这些“城中村”变成城不城,村不村。诸多“城中村”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政策,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业生产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1世纪腾飞,华西村经过四次跨越,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鞠长猛 《前沿》2013,(17):193-195
20世纪60年代末,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迫使英国颁布《1971年移民法》,放弃了二战以来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转而开始限制外国移民入籍。该法在外国移民的居留权、管理机制与驱逐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初步构建起英国当代移民体系,体现出英国推陈出新、回归欧洲的决心。虽然该法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是英国探索移民政策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世纪40年代初算起,前后近6O年的时间,美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割、强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地区。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收复香港地区,和英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届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提出了收复香港的主张。近代中国: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壮举1840年中美鸦片战争的硝烟点起,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  相似文献   

19.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20.
广强 《文明大观》2001,(10):10-12
秦桂芳1933年春天出生在广州市。日本鬼子逼近广州前,四岁的秦桂芳被妈妈抱着随难民一起逃难到香港,住在了九龙界限街临时为难民搭建的出租屋里。在殖民地香港的中国人是三等公民,不但遭英国人欺辱,连印度人也看不起他们。为了生计,秦父到英国的兵工厂做工,母亲给为英国服役的印度兵做军衣,天天拼死拼活地干到深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