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建设》2007,(8):55-55
郝铁川近日在《新民晚报》撰文说。1933年出任美国总统,随后3次竞选连任成功的罗斯福,是一个致力于“让穷人能够丰衣足食”的“民生”领袖。他向国会递交并获通过的——  相似文献   

2.
穷人比富人更慷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皮弗表示,对于富翁爱捐款的看法其实是个误解。从捐款和财富的比例来说,美国的穷人比富人更慷慨。皮弗带领学生们做了一项社会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在最近的《个性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他们请民众参与一项网上调查(实际目的是了解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然后从中选择了115位志愿者,请他们到实验室“做游戏”(“掩护”实验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9,(5):6-6
近些日子,看到主流媒体纷纷在讨论关于“穷人统计”与“穷人政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国战 《传承》2012,(15):73-75
现在的社会,有了新的穷富判断标准。在这个消费社会里,穷人不再单单指失业、没钱、缺乏各种保障的人,那些不爱消费,或者说一旦生活需求满足就终止消费行为的人,成了当今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穷人”。他们收入不菲,但从存款上看却是名副其实的穷人,原因是他们太过热衷于消费。“新穷人”的消费美学和他们的身份焦虑反映了现代消费社会的深层讯息。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曾经殷殷呼唤有关专家们去研究研究“穷人经济学”,即,多多站在大众的角度、“穷人”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多去给“穷人”出出“经济学”的主意。总理此论深具现实针对性,既语重心长又一针见血。回过头去看看,这些年,的确有那么一种“富人经济学”大行其道。倒不是嫌我们这个社会富人多了。多才好呢,多多益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曾有幸两次去美国探亲。耳闻目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感触较多,觉得应该写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住房宽大,设备齐全美国人的住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环境优美,设计新颖,设备齐全,名列前茅。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穷人住楼房,富人住平房,穷人住城内,富人住郊外。美国...  相似文献   

8.
“感恩门”背后的荒谬逻辑 “感恩门”,这是捐助者与受捐者之间,甚至于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又一次尴尬。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保障》2010,(2):56-56
“粮票”(food stamps)是美国政府发给低收入者的食品券,以前是纸券形式,现在多为电子卡系统。政府每月把钱打入卡里,持卡者在商店只能购买面包、蔬菜、肉类等食品,而不能用于烟酒等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费。只要是符合低收入标准的美国公民,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食品券。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4日援引外电报道,由于当局修改福利条例,美国穷人现在更难获得现金救济,  相似文献   

10.
王耀辉 《世纪行》2006,(1):29-30
起点公平与机会均等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其重要的又是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穷人要致富,唯一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掌握的知识。如果穷人得不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那么他们还有什么“起点”,还能有什么其他“机会”呢?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证起点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贺珍佑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1):23-24,25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答记者问上曾引用了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的话,并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对舒尔茨关于“穷人经济学”观点作了新的阐释,其内涵极为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温家宝总理的“穷人经济学”观,是中国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08,(3):40-40
选拔干部需经十多道关口;社会转型期家庭新问题凸现;打理钱财不如打理生活;今年物价水平肯定会低于去年;美国“开发穷人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宇宙的竞争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才能出众;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技不如人。旧世纪,这种流行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受到美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他们把它奉为金科王律,大肆宣扬。  相似文献   

14.
杨澎 《今日广西》2008,(19):52-53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加班无数,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相似文献   

15.
郑斯民 《创造》2009,(6):49-50
前些日子,见到主流媒体纷纷在讨论关于“穷人统计”与“穷人政策”的有关问题。这是因为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社会对平均工资数据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反映工资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已着手进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欲使新的社会平均工资能够逐步涵盖私营单位工资和个体户工资。今后国家对于反映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经济统计数字,将更加重视其反映各方面群体尤其是弱势人群生活状况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舒尔茨看来,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的经济学”。因为世界上大多数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业部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舒尔茨的一段话。舒尔茨关于“穷人的经济学”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欠发达国家某些现实情况,也揭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的某些规律,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与农业统筹发展及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丰裕社会”中的贫困及治理的问题上,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更要首先做到不歧视穷人。  相似文献   

17.
通常意义上是富人赞助穷人的,但在很多时候确实是穷人在赞助富人。一个典型的赞助例子就是富人做广告,穷人买产品。在跟下的中国,能上著名媒体广告的人,大概相对可以称为富人,他们几秒钟的“闪亮出场”画面足以顶穷人几辈子的收入。可是稀罕的是,往往穷人会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前沿》2013,(16):142-143
“诗工”与“穷达”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围绕它的观点主要有:“诗穷而后工”“诗能穷人”以及“诗能达人”。将三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利于“诗工”与“穷达”关系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上海人看全国人那都是乡下人”“那么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今年5月,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上演,幽默地探讨了地域歧视的话题,引来了观众阵阵笑声。  相似文献   

20.
般地说,贫穷没什么值得赞美的。犹太经典《圣哲箴言》中说:“世界上没什么比贫穷更糟糕的了─—它是所有痛苦中最可怕的。……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边,天平的另一边放的是贫穷,而贫穷在重量上将超过所有痛苦的总和。”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哥尔德斯密斯说,“法律压榨穷人,而富人却支配法律”(《旅行者》)。我国谚语有云:“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穷棒子下饭馆─—肚子空啦啦,钱克儿光搭搭”;“穷人的饭,拿命换”……。西汉的政论家晁错也说:“民贫则奸邪生”(《论责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