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律既是封建法律之集大成,也是封建伦理法律化的典范。唐律关于血缘关系的内容是封建宗法礼制的集中体现,血缘关系与法律关系的融汇是中华法系一大特色,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中国法律史论著,对累犯加重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称为唐律明确规定了的法律原则。近阅《唐律疏议》等典章,深感此种提法多有牵强,难禁深究。何谓累犯?在现代刑法理论上,累犯就是指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在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人。而唐律中并没有规定累犯概念,当然更谈不上关于累犯的定义了。当然,唐律中没有累犯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也存在法律伦理。《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以它为中心来审视古代的法律伦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存在于法律的原则、制度和具体内容之中,《唐律疏议》中法律伦理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支撑。与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相关,法律伦理的作用、阐发和影响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略论唐律中的服制原则与亲属相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定  马建兴 《法学家》2003,(5):41-50
服制原则是中国传统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唐律是丧服制度法律化的最好范本.<唐律>中的亲等与儒家经典中的五服亲等并非完全一致,二者在法律上的效果也有不能忽视的差别.<唐律>中纯因亲属身份而致罪的情形和<唐律>中因亲属身份而致刑之加减的情形则呈现出复杂的形态.透过这些法律规定,不难观察到丧服制度对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影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律是我国古代封建律法的典范,其中规定的许多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正如张晋藩教授所评价的那样:"唐律是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典范,剖析唐律是有助于鉴古明今的。"因而研究唐律,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研究目的,本文对唐律中的藏匿罪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细致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现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就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这已是定论。因而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被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其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对其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人们关注甚少。事实上,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唐律中,也包含了诸多的民事法律规范。本文拟从唐律中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等方面,对唐律的民事责任,兼与日耳曼法①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意思自治是合同的灵魂,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领域,允许当事人在法律选择问题上的意思自治实际上是契约自由在法律选择问题上的自然延伸,作为国际统一实体规范的CISG中也有一些关于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律适用的规定,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唐律是我国古代封建律法的典范,其中规定的许多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正如张晋藩教授所评价的那样:“唐律是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典范,剖析唐律是有助于鉴古明今的。”因而研究唐律,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研究目的,本文对唐律中的藏匿罪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细致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现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民刑不分,实体法和诉讼法合为一起,没有独立的诉讼法和独立的民法。封建王朝的法律结构,一般是在律典之中容纳了各种法律部门的内容,即所谓“诸法合体”。例如唐律,它基本上是一部刑法典,但除刑法之外,有属于行政法范畴的规范,有属于民法范畴的规范,也有属于诉讼  相似文献   

10.
从立法论上看,法律是一种语言产品,法律规范的语言表达决定着法律的品质,并进而直接影响法治。刑法由于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在规范的表达上,存在囿于该原则的诸多特殊要求,比如更强调自身的明确性,更注重由语言意义所界定的实体正当性,也更追求体现平等原则的规范的完整性。同时,从增强刑法规范体系的可操作性的角度,刑法规范的表达还应当保持一种平衡协调的关系,为法律适用提供便利。刑法规范表达的这些要求,不仅是构建良好的刑法功能的需要,而且也是对法治原则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1.
唐律集历代立法经验之成,无论在规范体例、简约条文方面,还是在纳礼入律的指导思想方面,都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传统,唐律修订的成功经验说明:法律体系和典章的完备必须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的积累,同时立法者还必须认真对待并珍惜这些经验,使其在立法中得以体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律所体现的古代立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律集历代立法经验之成,无论在规范体例、简约条文方面,还是在纳礼入律的指导思想方面,都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传统,唐律修订的成功经验说明:法律体系和典章的完备必须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的积累,同时立法者还必须认真对待并珍惜这些经验,使其在立法中得以体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律的共盗犯罪,由于主体的和行为的不同而存在极为复杂的共盗情形.在立法上,作为总则的《名例律》中有一般性规定,作为分则的《贼盗律》中又作进一步的一般性规定,然后还有盗罪具体情形的专门性规定,由此形成唐律交叉重合的复杂共盗关系,决定影响着性质的认定、法律的适用和处罚的轻重.唐律对于共盗犯罪的处置,体现了唐律立法成熟细密的高超水平,对于后世明清盗罪立法影响很大,对于现代立法和法律的实际适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眉 《法学》2006,(7):77-83
唐律将有关华夷通婚的规定置于《唐律》的卫禁篇中,不言而喻,是将异族通婚排除在普通婚姻之外,将其视作有可能影响国家边防的要事,重在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与唐代明显不同,清代法律对特定民族之间的通婚予以禁止:除去满汉之间的通婚禁令,清代法律还禁止民苗、民番和蒙汉结亲。唐代与清代,分别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其法律关于异族通婚的规定体现了处于上升与衰落时期的封建王朝法律的精神状态,前者表现为一定的开放性,后者则表现为严重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15.
《唐律疏议》是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封建制法律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兴盛时期的产物。《名例》篇作为《唐律疏议》的首篇,相当于近代刑事法典的总则,尤其是开篇的[疏]议曰一段,短短的不过几百字,深刻的阐述了唐律的基本立法精神、意图和原则,表明了当时唐立法者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根本原则,它产生于罗马法,形成于近代。体现了公民在经济上享有的自由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通过更新合同观念,剔除反映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关于合同自由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以及设置较多的任意性规范,体现了对该原则的坚持。  相似文献   

17.
同案同判的宪政意义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建军 《中国法学》2003,(3):133-142
同案同判应当是法律适用平等原则的体现。但本文对 1 1 0 7个案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应然的平等原则以及法律规范本身并不能成为同等法律适用对象之间的唯一等价物 ,仅仅根据某种情况适用了某个法律规范 ,并不能确切地预见同等情况也一定会适用同一法律规范。为此 ,本文提出了解决同案异判问题的两个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首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发展到唐代达到了一个顶峰。《唐律》对自首的原则、构成等问题都有着详尽的规定。对唐代自首制度的研究,对于启发我们借鉴古代的法律制度、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文化,意义重大。本文即研究了唐律中自首的成立条件、特殊自首以及如何借鉴唐律中自首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律疏议》初步形成于唐永徽年间,基本定型于唐开元时期,今传《唐律疏议》大体就是开元二十五年律疏。《唐律疏议》包括书名、目录和正文三部分。书名在宋朝是否已经出现,颇为可疑,但到元朝,它的存在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目录应是形成于唐朝,但也仍有疑问需要厘清;正文包括律文和疏文两部分,也都是仍唐朝之旧,有学者认为篇目疏议系唐朝以后所添加,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唐律疏议》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代宋金都将之视为现行法,在元朝是司法活动的重要参考,明清两朝也是制定律典的重要依据。《唐律疏议》对日本法律也有巨大影响,日本古代法典《大宝律令》、《养老律令》都是以永徽律疏为蓝本编纂而成,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古代法律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法律中,对公共权益及私有财产的保护是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在法律发展初期就重视对侵权行为进行法律规范。到了宋代伴随着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的发展,财产及权益内涵也有所扩展,侵权行为的种类和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宋代的法律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侵权行为法律责任上采用多种责任方式,适用方式也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