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娟 《淮海论坛》2013,(3):27-28
一、徐州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徐州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唯一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江苏省内唯一的煤炭供应基地。拥有徐州矿务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天能集团以及连云港、扬州、盐城等市所属煤矿36座。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徐州形成了一个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品是原煤、电解铝、铁矿石、普通原材料、普通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等初级产品和基础原材料.这种产业定位决定了徐州在全省经济布局中特有的经济形态,即以矿产资源采掘、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的畸重型单一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徐州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尝试探索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结合地域文化,探讨如何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两汉文化,从而彰显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魅力,使得徐州在同质化的城市竞争中,展现地方特色、探索传统文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2)
正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力予以推进,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出台了《徐州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016年,徐州服务外包实现了迅猛发展,业务总量位居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成功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徐州充分发挥高校众多、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各类服务外包载体,拥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软件园两个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高位增长、污染持续下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徐州做到了!世界银行和国家信息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中国120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中指出: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废物处理率达到100%的,仅有三个城市,而徐州就是其中之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保证调研组日前在徐州调研结束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徐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6%,已成为目前江苏乃至淮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最高的城市,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国家环保总局专家近日在《徐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调查报告》中称:徐州作为内陆资源型工业城市率先…  相似文献   

5.
谢青 《淮海论坛》2012,(2):31-33,48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地处苏、皖、鲁、豫四省交汇处,腹地工商业发达。徐州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地位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同时,徐州又是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这样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徐州是区域性的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汇聚中心,为徐州水运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0,(18)
正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徐州发展多次作出明确指示,寄予厚望,特别要求徐州要树立中心城市应有的目标追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强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3)
<正>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享有"彭城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美誉,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徐州,交通便利,山水秀美,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城青山半城湖"是城市的靓丽名片。近年来,徐州旅游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培育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目标,以开展"十百千万游客看徐州"活动为抓手,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建设特色旅游品牌,丰富宣传促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12)
<正>为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战略决策领域的舆论宣传力度,5月27日,群众杂志社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群众杂志社总编辑朱维宁、副总编辑李克海、李程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袁丁组长,徐州经  相似文献   

9.
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李仁原任徐州市副市长,他在分管徐州城市建设期间曾数次出国考察,摄取了一批可供城市建设借鉴又不乏艺术欣赏价值的照片资料。6月27日,李仁建设考察摄影展在徐州开展,展出的作品分为城市印象、民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9,(16)
<正>建设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进一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有利于放大徐州区位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利于做强全省经济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交汇交融、聚合反应,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徐州在全市上下树立强烈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答卷意识,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1.
梁伟 《群众》2023,(5):12-13
<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徐州商圈”集聚效应等被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  相似文献   

12.
司甜 《淮海论坛》2009,(4):40-41,26
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徐州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徐州作为江苏唯一的资源型城市,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12)
<正>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四个省会城市南京、合肥、郑州、济南之间必然有一个势力范围的竞争。它们之间引力的分异点可以用两个常用方法简单做出判断:一是以铁路人流量为基础的判断;二是以搜索引擎检索相关信息量的判断。从某日铁路班次的数据可以看出,郑州与商丘之间商务出行的班次略多于徐州,徐州对蚌埠的影响辐射比合肥对蚌埠的影响更大,徐州对枣  相似文献   

15.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规划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强调徐州要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更大作用。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撬动徐州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战略机遇,从省内、  相似文献   

16.
赵艳 《淮海论坛》2012,(2):21-23
努力把徐州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首要目标定位。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不仅对于提升徐州的中心城市地位,带动沿东陇海线产业发展,促进苏北全面振兴,加快推进江苏“两个率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也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刚  郑生竹 《半月谈》2021,(1):66-68
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粗放式发展曾给徐州带来转型之痛。作为江苏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重任的城市,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徐州正涅槃重生。煤退湖进,尽显“江南风光”,冬日的潘安湖水光潋滟,引得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潘安湖曾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经过生态修复,摇身变成风光怡人的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8.
徐州地处中国南北方交界之处,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之间。从山东走进徐州,发现这里山脊似圆弧,不再有突峰,植物纤细嫩绿,不再是粗枝大叶,与徐州人交谈,发现他们圆通灵活,语气豪迈。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山川形胜,风景秀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9.
孔海燕 《群众》2010,(10):54-55
<正>徐州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人口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相互交织。2008年底,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决策部署,既为徐州经济振兴提供了契机,也为老龄事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2)
<正>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属于次一级城市群或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增长极、跨省际的交通枢纽与物资集散中心,其形成发展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必须充分认识和积极支持,促进其培育成长。徐州城市功能的发挥,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高度关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