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酿啤酒"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形成了以中产阶层都市青年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借助布尔迪厄的"社会空间"和"区分"理论,考察都市青年消费者精酿啤酒的消费行为,分析精酿啤酒商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特性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针对都市青年这一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趣味,区分出知识型消费者、品质型消费者和炫耀型消费者三种类型,以揭示当下社会分层中文化资本占优势的中产阶层的"趣味"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成为全世界新的奢侈品市场,具有"有效支付能力"的中产阶层正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从客观阶层消费与主观认同消费两个维度入手,本文研究了现阶段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奢侈品消费的状况与模式;同时着重关注青年群体的消费行为。研究结果显示,认同比阶层更影响奢侈品消费;青年群体具有明显的奢侈品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王刚 《理论导刊》2007,(6):83-85
大学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文化,审美主体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以“中和之美”的趣味为美学追求,积淀和生成着大学的文化精神。在当前的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学的审美文化精神被淡化、遮蔽甚至割裂,导致了大学人文性的偏离和丧失。加强美育,实现大学人文品性和审美特性的重塑,既是大学审美文化精神的本源式回归,更是大学应对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冲击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他们理所当然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注重享受消费忽视发展性消费、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客观存在、过度消费情况增多、存在违法性质的网络消费行为等种种问题。对此,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以及新媒体平台等多元主体同时发挥作用,共同为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引导凝结聚力。  相似文献   

5.
(四)文明消费。科学消费也是讲究文明的消费,必须从根本上杜绝各种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野蛮消费行为发生。这是因为,一个社会和一个人的消费方式,本身就是其自身文明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频繁发生的浪费财富和污染环境的野蛮消费行为,严重毒化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破坏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政府和中华民族的形象。纠正和克服这些不文明的野蛮消费现象,形成文明健康  相似文献   

6.
王冬梅 《学理论》2010,(17):275-276
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对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消费价值观影响和支配信教群众的消费行为。当前,宗教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本文梳理相关文献,并对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工布地区,信教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部分信教藏民存在信仰的盲从性。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重点以及消费对象等四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曾感慨地说:"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另一部分功能——能够产生高级意识的那部分功能衰退。"他指的就是人的综合审美力和内在情感的能力。伟大艺术思维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和情感。特别对天才艺术家和科学家来说,杰出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更与艺术审美的判断力、鉴赏力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9.
蔡志刚 《学理论》2015,(4):100-101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体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处于审美体验中的审美主体是全身心投入以及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审美体验中的协调和统一,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和融合性。整体性的层面表现是融合性,它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审美体验中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对高校学生与教师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师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调研分析,印证了消费主义特征在高校师生消费行为中的体现。并在分析消费行为成因的基础上,建议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重新认识消费主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作用,建立完善的消费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建设,健全校园消费文化三个方面加强对高校师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帮助高校师生重新认识消费主义的侵害,树立起科学、理性、公平、和谐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以菲斯克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在平民主义视角下拓展了消费文化的研究路径。他们认为,在“购物广场”的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大众反抗策略,日常消费体现的不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而是自下而上的抵制,消费生产着大众的快乐和意义,实现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他们高度肯定了大众的创造性和革命性,但对大众消费行为的某些解读有些牵强,缺乏理论的严肃性,而其描绘的革命路径也显得过于戏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具有一定消费自主性的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女大学生消费行为、观念和心理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出建议,为高校女大学生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乔榛 《理论探讨》2024,(1):136-143
构建新发展格局须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点上,尤其是扩大消费。如何扩大消费?这不仅是一个现实挑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生产是消费的基础,分配是消费的前提,从生产和分配的角度去扩大消费是一个基本思路,但是,当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人们储蓄快速攀升的情况时,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即消费行为。人们在取得一定收入的情况下消费多少和消费什么,与消费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消费行为是人们行为中一个基本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规律性演进,体现为消费的个体生存和群体延续的统一、到消费的个体性凸显和消费主义文化盛行、再到消费理性化倾向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需求随之也发生变化,形成消费行为影响消费需求的特殊机制。要充分理解这一机制,找到扩大消费的新路径和有效配套的消费政策,以最大限度地释放消费潜力,拓展消费空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朱孟刚 《学理论》2009,(23):96-97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传统及现代主义文学意识艺术技巧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但它更多的是呈现主体消解、平面化、多元性、不确定性等倾向,体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价值立场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简言之就是以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的社会。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消费社会进行了粗浅的探讨,认为相对于短缺经济时代的生产社会而言消费社会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审美修养由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构成。审美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审美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以"仁"为核心的一种美学思想。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升大学生审美修养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欣赏趣味——这是心灵的味觉。欣赏趣味体现一个人对作品的选择。人们欣赏文艺作品,如同进餐馆,不可能把菜单上的菜统统包下,只能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几样。歌德说过:“各人所听见的只是他所懂得的。”(《歌德的格言和随想集》第69页)马克思曾以人们喜欢不同的服式来说明欣赏趣味的差异。他风趣地说:“如果我向一个裁缝定做的是巴黎式燕尾服,而他却给我送来一件罗马式的长袍,因为他认为这种长袍更符  相似文献   

18.
审美心理结构的要素整合及其特征刘晓英,王岸英人类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它们分别适应于认知、实践和审美等活动。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主体适应于审美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结构形式。审美心理结构直接参与审美过程,并在美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审美心...  相似文献   

19.
练好内功迎接挑战——提高县级青年干部政治素质的几点思考○张健能否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带入21世纪,归根到底,在青年干部的培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  相似文献   

20.
粟世来  田泥 《学理论》2010,(24):135-136
传媒技术对艺术的介入和渗透丰富了艺术样式和艺术表现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纯艺术象牙塔的根基,打破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的等级限制和垄断,搅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野和格局,填平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它拓展了审美文化的界域和范围,使得审美具有了大众消费的平民性、民主性,面向广阔的日常生日敞开。传媒及其意识形态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审美生活转向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