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 WTO反倾销委员会统计 ,1987年到1997年间 ,各成员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案2196起 ,共有1034起裁定倾销成立 ,裁定率47 %。这其中 ,针对中国产品的调查有247起 ,占总数的11 .25% ;158起裁定倾销成立 ,占总量的15 .3% ,裁定率高达64 %。这三个数字均列各国之首。把这组比例与中国占世界贸易的份额(1997年是3 .8 % )相对照 ,我们会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我们为什么老被反倾销?我们为什么很难打赢反倾销官司?最核心的原因 :我们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这个一剑封…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运用 ,针对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屡遭指控的情形 ,很有必要发挥政府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积极应对反倾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洪 《理论探索》2004,(1):72-73
改革开放后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国外对华反倾销案呈上升趋势 ,其中有他国滥用反倾销手段、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也有我们自身出口结构不合理、不能积极应诉或应诉不力的原因。面对不断升级、愈演愈烈的反倾销大战 ,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应诉 ,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同时拿起反倾销武器 ,利用国际贸易惯例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自1979年中国产品首次被欧共体控告倾销以来,截止到2002年,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近500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我国出口贸易1500多亿美元。特别是在我国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逐步打破了关税的壁垒,但有关国家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数量却有大幅度的增长。其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20年前,谈倾销和反倾销,我们可能还觉得有点事不关己。那么,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我们已与反倾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时中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指控近400起。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指控更是有增无减,有关企业已是饱受其苦,应对反倾销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我国企业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已经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中国企业的应诉不力使得这种影响不断扩大.结合中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并与国际惯例相参照,可以认为,有力应诉才是目前中国企业破解出口反倾销困局的突破方向,为维护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应对反倾销诉讼.  相似文献   

7.
王冬英 《理论导刊》2002,(12):15-16
反倾销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在我国市场进行产品低价倾销,对我国同类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这一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国家和企业应尽快熟悉国际惯例、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建立倾销预警机制、制定反规避措施、完善我国反倾销争端解决机制、加快人才的聚集和培养等,以便于积极应对倾销,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民族工业利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国对华反倾销诉讼主要表现为对华反倾销的国家数量和诉讼次数不断增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扮演主角,;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趋于扩大且产品类型逐步转变,;涉案规模和金额日益增大,;标准化程序下掩盖着歧视性原则等五个方面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频遭外国反倾销诉讼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其应对策略:一是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加强行业监控;二是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并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和反倾销基金;四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与西方接轨;五是创新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六是利用多方利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七是敢于应诉,聘请得力的律师应诉案件。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作为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它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投诉,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诉讼──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课题赵宝贵,李筱春所谓商品倾销是指企业以低于商品的国内售价甚至低于商品成本价格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打击竞争对手和占领市场的行为.倾销虽然属于企业的个别行为,但国际上以及我国的《外贸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22):12-13
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靶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跟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国内贸易政策或企业行为失当有关。与此同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还往往成了一些国家国内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后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我国企业面对国外咄咄逼人的反倾销,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面对反倾销,光是喊冤叫屈无济于事,只有做好调查研究,熟悉反倾销的“游戏规则”,主动应诉,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抗辩,才能改变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行业协会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鸿 《团结》2004,(3):22-27
2003年5月2日,美国对中国彩电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我国出口机电产品遭遇的最大的反倾销案。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便紧急召集几大彩电企业商讨对策,建议彩电行业联手聘请律师,费用由几家企业分摊。事后几天,创维就公开表示要单独应诉,随即长虹和厦华两家先行一步,率先聘请律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了应诉申请。2003年11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初裁决定,认定中对美出口的彩电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对美国本土企业和机构的利益构成了威胁。2004年4月13日美国的终裁认定我国各家彩电企业都存在不同幅度的倾销,美国商务部将于6月初开始…  相似文献   

14.
倾销本质上是一种国际价格歧视。但各国国内反倾销法与国际反倾销规则对倾销的规制与国内反垄断法对国内价格歧视的规制相比,无论是实体标准方面还是程序规则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对倾销的认定比对国内价格歧视的认定要更为宽松,肯定性的结论更易获得。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反倾销规则没有以适当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反倾销制度的设立与实施使得受到保护的国内工业受益而广大的消费者和消费工业受损,并非对国家整体经济有益,往往仅是迫于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而使然,该制度本身欠缺正当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入世初年,中国企业针对国外反倾销的应诉率已达79.3%,胜诉率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国内产业部门利益的最佳办法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反倾销应对机制,是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建新 《学理论》2012,(3):36-37
加入WTO对每个中国企业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企业面临的各种新的挑战中,外国对华反倾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中国企业因为国外的反倾销行为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包括被东道国征收了较高的反倾销税,甚至有的中国企业为此被排挤出原有的出口市场。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文章在重点分析近几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及制裁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量化统计及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WTO成立以来的全球反倾销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05年,世界各国根据WTO反倾销协议以及各自的反倾销政策,对来自外国的进口产品频频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或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相应地,各国出口产品也遭受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或反倾销措施,全球反倾销摩擦频频发生并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中国更是成为WTO成立以来全球反倾销摩擦的首要目标国和受害国。为此,我国应从全球反倾销摩擦中总结经验教,积极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浪潮。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4,(7):25
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第十五 条将中国有条件地定义为非 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长达15年。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带来三大负面影响:其一,它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我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由于不把中国视作市场经济国家,无法计算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于是其他WTO成员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计算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其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  相似文献   

20.
多管齐下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WTO的统计, 1990年到 1999年,全世界反倾销案共有 2483起,其中中国受到的倾销调查为 308件,占 12 4%。到 1999年 12月 31日仍然有效的 1086件最终反倾销案中,中国有 198件,占总案件的 18 3%。根据 WTO反倾销措施委员会的报告,仅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6月的一年期间,各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投诉高达 27起,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发展中国家,韩国、巴西、秘鲁、南非、印尼、以色列、墨西哥、菲律宾、波兰等 14个国家和区域集团。 对华反倾销的三大特点   特点之一,我国成为国外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