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泳 《瞭望》1994,(41)
9月26日至2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主权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三次访问美国。同前两次一样,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强调了一番两国的“伙伴关系”;但不同的是,两国领导人坦率承认,美俄之间也存在分歧。克林顿称,美俄之间是“并不完全一致的伙伴关系”,叶利钦则认为,美俄就象一个家庭似的,免不了要“争争吵吵”。西方舆论认为,美俄伙伴关系正在进入“蜜月后时期”。  相似文献   

2.
俄美从“蜜月关系”转为“现实合作”本刊特约记者黄慧珠莫斯科专电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最近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晤后宣布,俄美的“蜜月关系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合作”。两国关系的现状表明,俄美合作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坎坷不平。与美发展“伙伴关系”一...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想要争取同美国的“平等伙伴关系”,但美国只同俄罗斯进行“战术合作”被称之为俄美“龙虾”峰会的普京布什会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峰会表明,俄美紧张关系的气氛在明年两国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4.
蒋莉 《求知》2012,(1):45-45
近来.随着俄罗斯议会选举结果的出炉.俄反对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连续举行反对普京的示威,试图推翻梅普政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宣称俄议会选举“既不公平.也不公正”,并要求俄彻查选举“舞弊”。西方媒体更是大肆推波助澜,连篇累牍报道俄反对派活动.并尖刻嘲讽这是“普京末日的开始”.似乎终于抓住了煽动“俄罗斯之春”的难得机遇。然而,俄罗斯不是利比亚,普京更不是卡扎菲.西方所期待并试图在俄推动“革命”的企图不可能得逞。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于3月24日开始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使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跌至冷战后的最低点。而科隆八国首脑会议,为缓解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标志着俄与西方的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虽然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使俄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但俄依旧重视发展两国关系,并不愿因科索沃问题而破裂。在北约对南轰炸期间,俄坚持与美国进行接触和对话,努力维持两国基本合作框架。俄总统叶利钦在3月30日向议会提交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使俄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将全面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开拓亚太外交的新局面。这是俄罗斯外交部最近在召回俄驻亚太30多个国家的大使和其他高级外交官举行的使节会议上确定的。 俄罗斯是一个地处欧亚大陆的国家,其中亚洲部分占全国总面积的3/4。位于亚洲版图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资源丰富。因此,俄把自己称之为“欧亚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初,俄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急于把自己“融入西方文明社会”,幻想“依靠西方帮助迅速摆脱经济困境”。结果,事与愿违,一味追随欧美的外交政策不仅没有换来大量经济援助,而且严重损害了俄的大国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俄当  相似文献   

7.
普京担任俄罗斯新总统后,俄 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会 朝什么方向发展,一直受到世人关注。 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叶利钦总统任职期间就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8年来关系时有起伏,最引人注目的是首尾的两次。 第一次是1992年夏,叶利钦总统在度过了俄与西方关系的短暂“蜜月期”之后,提出俄准备奉行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此前,俄曾提出准备加入北约;成为西方的盟友。这一表示被视为具有标志意义。 改行“双头鹰”政策,表明俄决定同西方拉开一定距离;准备使它对欧美和对亚太的政策达到一定的平衡。但是,俄朝…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14,(3):88-88
《光明日报》2014年3月11日刊登该报驻巴黎记者梁晓华的报道指出,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冷战后欧、美继续与俄对峙和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更是西方利用乌、俄历史积怨,挑拨离间造成。从2004年“橙色革命”起,欧盟和美国一直毫不掩饰地支持乌克兰反对派闹事,执意搞乱乌克兰,从十年前“橙色革命”将亚努科维奇赶下总统宝座,  相似文献   

9.
李东 《瞭望》2001,(47)
11月13~15日、俄罗斯总统 普京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 访问,这也是“9·11”事件后两国首脑的第二次会晤,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会晤。此次会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俄美关系的走向,并对今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因而人们对俄美高峰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普京访美真意何在 普京与布什在华盛顿举行俄美最高级首脑会晤,国际反恐合作虽是双方的主要议题,但普京则另有他图。 建立“新型”俄美关系。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近,俄罗斯宣布它将恢复同伊朗的军事技术合作。这是俄领导人向美国下届政府发出的一个明确的信号:俄罗斯将严格奉行“国家至上”的原则,致力于坚持保护“自身的民族和经济利益”。俄此举表明,在武器市场上,美再无法“卡”住俄罗斯了。  1995年,美俄双方曾签署了关于俄停止向伊朗出售武器的秘密备忘录。美国当时答应帮助俄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一些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以补偿俄在军火市场上的经济损失。当然,俄还想通过这种合作,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安全上加强同美国的关系。  但五年过去了,美国不但没有帮俄争得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共和党新政府上台后,奉行“鹰派”色彩浓厚的单边主义,一意孤行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研制,扬言废弃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反导条约》(ABM),使美俄在反导领域斗争激烈。7月22日,美俄在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期间出人意料地达成了“今后将综合讨论进攻性系统和防御性系统”的框架协议,并在大幅度削减进攻性武器方面达成了共识。7月25~26日,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领衔的美国政治经济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为美俄即将举行的战略会谈铺平了道路。美俄在反导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与美国签署有关俄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标志着俄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俄罗斯和美国11月10日宣布,两国已经就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的所有原则性条件达成一致,双方计划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签署上述协议,与会的俄美两国总统届时将出席签字仪式。业内人士认为,俄美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标志着俄罗斯消除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距离“入世”的目标越来越近。持续8年的“拉锯战”俄罗斯于1993年正式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当时称“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并于1994年开始相关谈判。在过去十多年马拉松式的谈判进程中,俄美两国为就俄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一致进行了多次双边谈判,这一谈就是八年。  相似文献   

13.
俄美关系的总趋势是美攻饿守。美攻是为了扩大“冷战”成果,俄守是为了缩小“冷战”失败的损失受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于7月1日到访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老布什夫妇豪宅,并与布什总统进  相似文献   

14.
正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外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冷战"的形式、模式与目的都与美苏冷战有着天然的区别。美苏冷战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产生,这次"新冷战"则更像一个大型的广告创意。美俄双方都已展开全面的私下公关,谨防"新冷战"变成真冷战。俄美"新冷战"是战术还是  相似文献   

15.
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将赴俄罗斯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这是俄美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出现分歧,进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以来的两国首脑首次会晤。其实,早在美对伊开战不久,布什就对普京伸出了修复俄美关系的“橄榄枝”,曾派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斯出访莫斯科,就美俄在伊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及合作事宜与俄进行紧急磋商。5月中旬,美国务卿鲍威尔出访莫斯科,同俄总统普京、外长、议长等政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鲍威尔之行的首要目的就是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冷淡的美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熊昊  刘利琼 《理论视野》2008,(10):52-54
本文以俄格冲突和波美反导协议为视角,来探讨近来俄罗斯对西方外交政策的调整。2008年以来,俄罗斯在外交和安全上面临着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诸多挑战,俄格冲突爆发和波美反导协议的签订使得俄周边局势更加严峻,此番形势下,调整对西方外交政策成为“梅普组合”的一大抉择。具体而言:对西方实行展示自身实力的强硬外交路线,现实加防御性的外交戈为俄对西方政策的概括。国内外相关绩效的随之显露更促使俄坚持上述强硬政策,而且矛头直指美国。  相似文献   

17.
全力恢复并重振俄罗斯在大国上的地位和尊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俄罗斯应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对外政策后,引起多方关注。俄国这次调整对外政策核心,就是从过去十几年来强调俄要致力于“融入”西方体系,转为强调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俄美关系的好 坏,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 组合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无疑具有重要影响。普京执政一年多来,特别是布什上台几个月来,俄美关系的冷暖,尤为引人注目。普京为国强国梦,纵横捭阖,广结“善缘”;布什欲扬霸主威,横枪纵马,频频出手。美主动,俄被动;美咄咄逼人,俄步步为营──这构成了世纪之初俄美关系的新特点。 从普京4月3日发表的国情咨文可以看出,俄内外政策与他一年前发表的施政纲领基本没有出入。政治上,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团结各路诸侯,谋求政局稳定。经济上,继续整治金融寡头,减少行政…  相似文献   

19.
美俄美两国互逐外交官,使两国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丑闻之中。这一外交风波发生在布什刚刚上台两个月后,未来俄美关系走向引人关注。双方针锋相对互驱外交官,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两国关系,但两国总统都已表态不愿把事件扩大化。   从俄美的过去和现实关系看,两国“既斗争又合作”的基本框架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美攻俄守的基本态势将继续下去,但俄将积极与美进行较量,以维护本国的利益。 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3月 22日证实,美国已经要求 4名俄罗斯外交官在 10天之内离开美国,并要求另外 46名俄罗斯外交官在 7月 1…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国家杜马在4月21日 通过表决批准全面禁止核试 验条约。此前的4月 14日,俄杜马以 288票赞成、131票反对和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了拖延7年之久的俄美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代总统普京在条约批准后发表声明说,批准该条约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时表示,杜马的决定“为两国进一步展开核裁军谈判打开了大门”。 舆论普遍认为,俄杜马的表决虽然为重新启动俄美核裁军进程开亮了绿灯,但裁军道路上仍然充满荆棘,条约的履行难以一帆风顺。 向西方发出和解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