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今天面对的世界,同过去相比已经并还在继续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突发事件频仍,不稳定不可测因素增多,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种种新挑战。中国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如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崛起,几乎成了当前国际媒体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中国在崛起,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然而,中国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崛起必定伴随着对外扩张,必定要同现存的世界大国发生冲突,因此必定要破坏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已经不同于过去,对外扩张、大国冲突,既不符合世界的利益,也不符合当事国本国的利益;中国已经明示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崛起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就世界各国的反应来看,多数国家都把中国崛起看成是一个机遇,它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借助中国崛起的东风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
李楠 《瞭望》1988,(16)
时光流转,世界即将经入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代。人类捧着什么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呢?是繁荣和充满希望,还是一个面临恐惧不安而战栗的局面?世界将走向哪里去? 这一切取决于人类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和平保障发展,发展有益和平。在核子时代,和平又是整个链条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伊拉克局势渐趋稳定,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战后的国际形势。环顾世界,静心思考,伊拉克战争后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发生像伊拉克战争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用武力改变一个主权国家政权的事情,的确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战争又发生在中东这样一个被公认  相似文献   

5.
虽然科索沃地区战火已经平息,尘埃却并未完全落定,各方围绕这场战争进行的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正在更深的层次上展开。其中,如何看待科索沃战争后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课题。作为我国对国际形势的一个重大判断,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80年代中期开始,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和平与发展问题,均特指当时世界面临但尚未解决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或有待继续争取实现的目标。其中,“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这个和平并非指不发生战争,而是指不发生世界大战。他曾明确提到,“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  相似文献   

6.
与世界相处     
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及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发展将对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公共产品”?随之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必须回答,方能增信释疑,为我们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2000年的钟声迎来了新千年 的曙光,人们对未来怀着莫 大的期望。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世界将向何处去?最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国际政治形势发展趋势研讨会,对下世纪初国际政治的走向作了探讨。 一、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依然一个也没有解决。 展望21世纪,国际形势缓和的趋势是否不可逆转,尚难作定论。美国、俄罗斯认为未来仍可能发生核战争。克林顿在1999年2月26日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明确说:“依然存在潜在…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身处和平环境时,是否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对我们的威胁?当战争迫近身边时,我们是否已经作好了足以取胜的临战准备?当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之际,中国的国防长远建设与临战准备应有什么样的思路?  国防长远建设和临战准备是 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问题。国防长远建设是战争潜能转化为军事实力的基本保障,临战准备依赖于国防的长远建设。临战准备与国防长远建设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国防长远建设是为了防备外来侵略,创造一个长期的和平稳定环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国防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全面建…  相似文献   

9.
任富海  张振基 《求知》2000,(5):26-28
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各国的改旗易帜,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一时间,各种反社会主义势力弹冠相庆,宣称到下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今天,世界历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千年,社会主义是否像当时反社会主义势力所企盼的走向衰亡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李琮 《瞭望》2000,(45)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 展,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 会提出的新世纪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之一。应该说,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进入新世纪共同的历史使命。这是因为,经历了20世纪的风雨坎坷,人民殷切希望新世纪能够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创造幸福生活的世纪。 和平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发展是核心,和平是前提。只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才能有顺利的发展;只有世界的发展,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冷战结束后,近10年来,世界总的形势趋于缓和,但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从未消除过。特别是科索沃战争…  相似文献   

11.
曲芳艾 《学理论》2011,(24):35-36
"中国模式"的外交战略,主要是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本着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要求,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以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2.
韩叙 《瞭望》1992,(Z1)
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和平事业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我国人民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外友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人们普遍希望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近两年来大国关系出现了积极的进展,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多数大国都认为世界正走向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国关系的走向对国际形势具有全局性影响,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中国是否能 争取有利的发展时机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进入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体系的矛盾的发展,随着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矛盾的发展,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趋向于一体化,"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在这样一个时代特征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内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社会主义各国在建设中相继出现过一些重大失误,暴露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性,需要通过改革来自我完善,这就要求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资本主义世界也急需调整内外政策,求得稳步发展.从七十年代起两大制度开始由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军事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全面参与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作为如何深入参与维和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必须确立或制定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的维和战略.在这方面,地缘政治学理论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和平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群众运动。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都很重视和平运动,注意研究和影响它的发展进程。南共联盟今年召集的“世界社会主义”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与和平”。当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现状如何?怎样评价与影响和平运动的进程?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和平运动在欧洲、日美等地区有着长期的传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欧洲召开过“和平之友大会”,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作为大会主席,发出了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号召。自那时以来,人民群众维护和平的斗争就没有间断过,战斗更是此起彼伏。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过两次大的浪潮。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浪潮是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运动。八十年代初掀起的则是反对核武器和核部署的反核和平运动浪潮。在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世  相似文献   

18.
万光 《瞭望》1991,(37)
进入9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世界进入一个过渡时期。建立怎样的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种力量谋划和较量的一个焦点。 20世纪90年代,正是行将跨进新世纪的最后10年。人们经历了战争和动乱的20世纪,迫切希望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以开辟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形势当今的时代,是全球性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是各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是科学和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就是在这样形势下出现的.当代最迫切的问题是和平和发展.在东西方主要是争取世界和平防止世界战争问题.从全球来看,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国际局势正朝稳定的方向演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叶,世界经历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饱受两次世界大战之苦;后半叶又经历了46年的东西方冷战;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但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可以肯定,在新世纪,国际形势还将发生新的重要变化。但是,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缓和的趋势不会变,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不会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不会变。在此背景下,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世界军事和安全形势仍可望继续保持相对缓和势头,但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依然很多,甚至还存在诸多的挑战。西方的新干涉主义思潮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将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