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游业在当今世界已是第一大产业。在中国,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先导和窗口。经过十年的栉风沫雨,中国旅游产业的大框架已经形成。十四大以后,中国旅游业重新修订其发展计划。新的计划是在今后8年中分两个阶段达到目标,即到1995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0亿美元;到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力争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2.
闫海 《理论探索》2006,(4):150-152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理所当然地是旅游合同立法的主要目的。而诸如旅游合同当事人、合同效力及其变更和解除等问题,都是旅游合同立法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 (WTO) ,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也将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重要机遇。我国加入WTO ,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20年后 ,我国旅游业必将由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必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飞跃。空前的发展机遇加入WTO ,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首先 ,旅游业是一个最早开放的行业 ,一直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 ,目前除了旅行社尚未完全对外开放外 ,涉及旅游业的游、住、食、购…  相似文献   

4.
一、到港外国游客来深旅游的基本情况十多年来,深圳市为了吸引更多的到港外国游客来深旅游,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深圳从一个旅游业落后的边睡小镇发展到今天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上了几个台阶。1996年接待外国游客达35万人,占香港1996年到港外国游客700万人的5%,其中通过“72小时提供便利”政策来深旅游的到港外国游客共8045批114890人,占1996年深圳外国游客人数的32.9%。1996年旅游创汇9.04亿美元。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的支柱产业。二、存在的问题(一)没有充分发挥“72小时提供便利”政策的作用,该政…  相似文献   

5.
程海燕  褚思翔 《学理论》2009,(19):155-156
旅游业作为一个无烟产业,已经和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而新兴的生态保健旅游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发展最快的旅游部门产业。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保健旅游等相关概念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保健旅游的。提出在发展生态保健旅游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社会与经济三方面的利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推动产业化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活动中的案例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娟 《各界》2008,(11)
随着山西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规划的需求势必增多。然而,不规范或不科学的旅游规划已经使省内很多景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从山西省旅游规划的实际为出发,分析了旅游规划存在的诸多问题,试图为旅游开发者和旅游经营者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规划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旅游危机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时代,旅游者的利益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最为关注的话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旅游危机无处不在.作为湖南省旅游业龙头,张家界在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中,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危机,大力加强旅游危机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旅游危机能力,有效化解旅游危机,以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使张家界的旅游业驶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假日经济, 已经毫无疑问地火爆起来, 仅今年“五一”节的7天长假,就有4600万人出行,旅游花费高达181亿元人民币。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老百姓的收入条件和假日旅游的趋势看,旅游业在中国必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然而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人们出游一般都集中在几十个热点景区,从而导致景点拥挤、交通不畅、吃住困难等一系列弊端。不少出游者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出去花钱买罪受了。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就旅游业本身来说,必须用新思路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支柱产业选择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效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柱产业是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支撑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当前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具有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洪森为首相的柬埔寨王国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国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其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目前柬中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各方面交往密切, 但来柬的中国游客并不多。柬非常希望在旅游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方的交流与合作,欢迎更多的中国游客到柬埔寨旅游。”柬埔寨国务秘书童昆在金边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赫修贵 《理论探讨》2008,(2):100-103
旅游业已成为黑龙江省新的支柱产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亮点.发展旅游业对于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与对策,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黑龙江省旅游业"一、二、三、四、五"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2.
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六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西部的一条信息值得人们关注: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西部几乎每个省区都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 西部无疑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旅游业又是见效快、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大的朝阳产业。因此,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西部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慎防一哄而起,盲目上马。 什么样的资源能吸引游客?这是开发旅游资源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北京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指出,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即本地居民和本地开发者与旅游者认识的差异。因为由资源形成的旅游产…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解决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关系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 之一,也是仅次于电脑及 其配件生产业的泰国第二大创汇产业。近些年来,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枝独秀的旅游业更是为泰国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800多万的外国旅游者也无疑使泰国成为世界旅游业舞台上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泰国能使旅游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应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曼谷处于南亚和东南亚的交叉口上,是天然的航空中心。二是优良的旅游产品。泰国有众多世界闻名的旅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概念也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深度旅游理念在旅游业中有了广阔的前景。从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深度旅游理念已经广泛运用到各大旅游业中,成为较为个性化的新兴旅游方式。文章首先对深度旅游理念的内涵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分析临沧茶文化旅游的优劣势,进而深度分析基于深度旅游理念下临沧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要素,最后探究深度旅游理念下临沧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具体内容。希望对促进我国临沧茶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积极营造旅游大省●本刊记者罗苹张殿光专题报道编者按:旅游业是云南“九五”期间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目前情况看,在云南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旅游业是烟草工业之外来势最好的一项产业。独特的立体气候、壮丽的山川地貌、灿烂多姿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  相似文献   

17.
论四川旅游支柱产业的培育和旅游中心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西部各省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我们四川,怎样通过西部开发的一系列举措,实现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任务艰巨而光荣。笔者试通过对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和构建旅游中心城市的探索,以期实现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目的。一、旅游支柱产业的培育与旅游中心城市的构建(一)旅游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关系随着改革开放进展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提高,旅游也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以显现,这种显现也越来越突出。1将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娟 《理论探索》2005,(4):109-110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五大旅游国,旅游业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中国旅游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2009年底国务院出台的41号文件是中国旅游发展政策重大调整的体现,以新的方式对旅游进行了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句话,那就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是文化、文物和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发展与全国相比却不尽人意,“抱着金饭碗饿肚子”是对山西资源浪费的真实写照。山西省实施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把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政府主导、商业运作、旅游资源整合,将为中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闲观光和旅游服务平台,也将为旅游业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