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点基本理论钟永棠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人们深感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难以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据及其前进的大方向的。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  相似文献   

2.
各地传真     
各地传真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深切缅怀邓小平2月25日,四川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和离退休老同志举行座谈会,缅怀邓小平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寄托对敬爱的小平同志的哀思。大家以切身的感受,讴歌了邓小平同志的杰出贡献,表示要永远怀念小平同志,团结在...  相似文献   

3.
《传承》1997,(2)
“在需要理论的时候,小平提供了理论。在需要抉择的时候,小平做出了抉择。在需要砥砺士气的时候,小平砥砺了士气。”邓小平,一个和中国迅速发展分不开的名字,一位规划了中国崭新而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1960年4月10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中交谈满堂皆春色.笑语在耳边。1968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在一起喜江山如画,一时多少栋梁才。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由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等陪同看望中共十四大的代表深切怀念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运用辩证法搞好企业反腐倡廉郝春才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条,就是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不仅博大精深,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哲学内含丰富,充满着辩证法思想。我们学习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逝胜,举国上下悲痛不已,世界各国纷纷来电悼念。我在悲痛之余,想起小平同志接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当我们得知邓小平同志要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美国记者,都为有机会见到小平同志而高兴,也深感任务重大。为了搞好这次接见的接待服务工作,我们开会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研究,一科件地具体抓落实,一定要以优质服务来接待小平同志和美国朋友,使小平同志在舒适的环境中同美国朋友交谈。1986年9月2目的北京,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中南海岸边的紫光阁.庄严肃穆。10时左右,小平同志在邓榕及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有关信念的论述严贤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的信念思想》的来稿中提出,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有关信念的论述有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马克思主义为信念。邓小平同志的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认真学习领会小平同志关于要教育青少年有理想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对于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小平同志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他说:“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一生都深深眷恋巴蜀大地,深切关注家乡建设,深情关怀家乡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里,本刊发表一位普通川剧工作者的回忆文章,以此缅怀敬爱的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缅怀小平同志对川剧艺术的满腔热情和关怀备至,表达我们对小平同志的不尽思念。川剧,是文化成都解放初期,为了慰问解放军官兵,有关部门举办“川剧晚会”。但一些外省籍战士不熟悉川剧,更不习惯川剧火爆、优美的锣鼓,有的人便要中途退场。据说是贺龙或其他首长…  相似文献   

9.
“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卓著贡献,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非常敬爱的领袖。他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慕华同志是这样开始对小平同志的追忆与怀念的。曾长期担任过经济工作领导,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慕华说:“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陈慕华追忆了小平同志构建这一伟大理论的过程,脉络格外清晰,她说:“在批判‘两个凡是’时…  相似文献   

10.
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推向前进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今天,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广大城乡干部群众依旧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深情地怀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自发地以各种朴素的方式寄托绵绵不绝的哀思。在工矿企业,广大工人群众为失去小平同志这位伟人、亲人悲痛不已。“电机工人怀念您啊,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我国“动力之乡”──哈尔滨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几万名职工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1958年9月,…  相似文献   

11.
一代世纪伟人邓小平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高举这面理论大旗,继承小平同志遗志,沿着小平同志为我们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的长征之路走下去,是表达我们对小平同志深切爱戴和怀念之情的最好方式我们期盼广大作者为本专栏撰稿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因病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市公安局全体民警沉浸在极其悲痛之中,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以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深切的悼念。2月19日夜,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传达后,市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良基立即召开有各分县局业务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传达中央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部署首都悼念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张良基局长代表市局党委要求全局广大民警,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认真学习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做好首都…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小平同志提出的许多论断简洁明了,对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仅就小平同志“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思想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谈几点体会。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同志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赴四川防问,途中谈话的一部分以《一心一意搞建设》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初步构想,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敬献花圈并到医院为邓小平同志送别、护送遗体到八宝山火化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率子女敬献花篮,缎带上写着:“我们永远爱你”首都各界人士和群众十多万人在灵车经过的路途两旁挥泪送别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着邓小平同志的遗体今天在北京火化。党和国家领…  相似文献   

15.
简论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张志越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一分重要的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高度出发,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形成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根...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创新,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统...  相似文献   

17.
小平,您好     
各位聊友,今年8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也没有残疾人事业的今天,更没有咱们残疾人的今天。一句话,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历史性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抒发把小平同志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大家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各位请。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4,(5):28-29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年的日子里.新华网发展论坛就“小平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展开了网民大家谈。本刊8月中旬搜索时注意到,参加讨论的已有230多个帖子。本刊摘录其中一部分.让人们一起感受百姓眼中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对民族理论的重大发展陈辅逵,阎斌,刘在华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小平同志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做过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扭住中心不放”,是邓小平同志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令人瞩目的大手笔。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刻领会小平同志抓中心的思维方式、领导艺术、革命胆略、求实精神及不同凡响的历史建树,对于我们适应“两个转变”的新形势,提高思想水平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抓好部队的中心工作,有着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