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继2011年9月在全省首次大规模“公开推荐、差额选拔”8名县(市)区党政正职之后,2011年11月,寰阳市再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0名县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扩大视野、创新方式、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导向,产生了良好的聚才效应和社会反响。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襄阳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襄阳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县级干部,无论是媒体的报道.还是实际的影响,确实是名气大增。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山西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干部.几年的功夫,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种制度性举措。笔者以为,公选制度还面临一系列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近几年来,在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实践中,各地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任前公示制、票决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11月20日.湖北省公开选拔的20多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按照省委的统一安排,分赴省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国家扶贫开发试点县市和省信访办,参加为期3个月的实践锻炼,这标志着湖北省2009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5.
李玉民 《理论前沿》2002,(24):22-23
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公开选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一)公开选拔方式有利于坚持和贯彻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公开选拔的条件和资格。《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是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具体化。《干部任用条例…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春天,在古城襄阳,9名30岁以下的青年才俊,被公开选拔到乡科级干部岗位上,干部群众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7.
党务咨询     
1、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有什么新的举措?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坚持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保留专章规定,又针对突出问题着力规范。  相似文献   

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既是干部制度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党的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关键要完善制度配套,即:修改完善有关制度、法规,使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法制化;完善管理体制,为全面推行公开选拔干部制度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真正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组部关于选派年轻干部下基层参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年轻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2005年12月中旬,湖北省委决定将当年公开选拔出来的31名副厅级干部在上岗任职前,下派到全省各市州驻村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湖北省委加强对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的又一举措,也是进一步在实践中锻炼考察年轻干部的重要部署。2005年12月25日,31名副厅级干部分赴全省各地驻村开展工作。如今时间已过3个月,他们在驻村工作中的情况如何?请看。  相似文献   

10.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近几年来,青岛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在推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规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又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促进公开选拔工作的日臻完善,探索并建立措施完备、操作规范、运作高效的干部选拔机制,成为今后做好干部选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塑造,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但是目前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必须把党管干部、群众认可和竞争择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选拔标准的确立、原则的把握、流程的设计以及配套机制的完善来实现选拔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这一形式不仅拓宽了党内用人渠道,也为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在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这一工作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经验和工作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总结思考。一、基本情况江苏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较早的省份。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江苏各地陆续开展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公开选拔,全省有202名党…  相似文献   

13.
张永明 《理论前沿》2001,(10):32-32
为了深刻总结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使干部人事制度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全国行政教学研究会前不久在宁波召开了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研讨会。现将会议研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完善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与会代表对公开选拔干部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是通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有效克服少数人和个别领导选拔干部所产生的买官卖官的消极腐败现象 ;二是通过干部的公开选拔可以克服当前领导干部搞形式主义 ,搞门面工程对上级负…  相似文献   

14.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重要改革 ,是各地各部门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共中央重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 ,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设专章写入《干部任用条例》 ,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既明确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的法律地位 ,同时也为不断规范和完善、深化和广化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发挥优势 ,克服弊病 ,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如何坚持依法行政 ,公平竞争 ,促进优秀人才脱…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出生的焦三牛自清华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来到偏僻的西部小城甘肃省武威市工作.而且还一下到底,做起了“包村干部”。工作半年后,焦三牛凭借优异表现,在武威市面向全国的年轻干部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焦三牛的胜出再一次说明,江山代有人才出,  相似文献   

16.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是人事制度的重大创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失误和不良倾向,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干部用人制度的公开和透明。然而,目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方式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完善,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确保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换届工作结束,一部分落选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压力”。应城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根据每位落选干部自身特长和岗位需求,对20多名落选干部进行合理的交流调整.从而实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针对落选干部在本地开展工作有所顾虑和境况尴尬的情况.尽量调整交流,  相似文献   

18.
对﹃一推双考﹄相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思考曹剑从1993年以来,在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倡导和社会舆论的鼓励下,部分地区和县市进行了“一推双考”(即群众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用这种方法选拔出来的干部,相...  相似文献   

19.
我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受益者,2009年通过公开选拔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去年10月,转任组织部长后,我感觉到强烈的能力危机。全省新任组织部长培训班。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的思想得到洗礼,能力得到充实,经验得到扩容。通过学习培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只有始终坚守忠诚正派的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吴瀚飞 《理论前沿》2003,(18):13-1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受到心理、利益、制度配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必将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最终成为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的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