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回忆我的期望本刊原主编周来以离开我的岗位已经许多年了,本来不想再出头露面来写什么。然而,一种不可抑制的激情驱使我回忆、思考,驱使我拿起这支搁置已久的沉重的笔,来为已经创刊四十年的《人民检察》写下我的回忆,我对《人民检察》的挚爱,我的期望。《人民检...  相似文献   

2.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 检察文化是一片正在开垦的土地,要全面、准确地表达检察文化的内涵和处延,首先应界定如下范围:其一,检察文化是文化的子系统,不能离开文化谈检察文化;其二,检察文化蕴藏、成长表现在检察工作之中,必须以检察工作为基础谈检察文化;其三,检察文化所谈的文化,主要从精神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来讲,也包括检察文化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首先代表高检院研究室,对《人民检察》出版5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多年来,我一直是《人民检察》热心的读者,也是一个热心的作者,有时候也应《人民检察》的约请写几篇文章。我为《人民检察》的发展、壮大感到由衷的高兴。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民检察》在编辑质量、发展规模上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对推动检察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检察统计分析报告是一种运用检察统计数据,分析案件特点、规律及原因,反映检察业务动态、趋势等,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统计材料。作为检察统计人员而言,不但要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检察数据,而且更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检察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笔者就如何写好检察统计分析报告谈点体会,仅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5.
无悔的选择     
自从眼疾恶化,动了手术,我的双眼就被纱布紧紧蒙着,只好孤零零躺在病榻上。离开挚爱的检察岗位,告别昔日的同事和朋友,心中的痛似乎疼过伤口。毕竟我才28岁,正是干事业的年龄啊!我渴望光明,渴望早日归队,可这一切仿佛是一种奢求。这些日子,我才实实在在体味到了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被迫离开繁忙的工作岗位,是一种无奈的“解脱”。我常常失眠,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昔日的一些片断,勾起我对检察事业的依恋。自学校毕业后,我放弃了分配到邮电局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检察院,成了一名光荣的检察官。记得第一天上班,检察长…  相似文献   

6.
郭洪平 《方圆》2023,(1):12-15
<正>我问过石宏,一直做一样的工作烦不烦?她说她不烦,能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难心事、烦心事,挺有成就感的,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心》2022年5月至6月,我写过两个检察官。一个是辽宁省丹东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石宏(《石宏:用善良温润人;一个是黑龙江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徐松(《办好每一起民生“小案”》)。我采访的这两个人都是民事检察官,这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头一次。以前也写检察官,写得还不少,  相似文献   

7.
我有两枚式样迥然不同的检察标志徽章。一枚是由合金制作的检察徽章,鲜红夺目的底色上,镶嵌着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天安门,“中国检察”在橄榄枝的映衬下,庄严而神圣,我每天把它佩戴在胸前,履行一名检察官的职责。另一枚是检察胸章,它被我用红绸布包裹着,珍藏在家中。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方圆》2021,(8):4-4
怀念朝阳读完《王朝阳:从先行者到深耕者》,感觉王朝阳好像从未离开,他还在为湖北检察公益诉讼事业努力着。从先行者到深耕者,朝阳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不凡的工作成就。我为有这样一位同事,这样一位朋友感到骄傲和自豪。朝阳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做检察公益诉讼,关注的是公益而非政绩,关注的是问题解决而非数据好看。他对检察公益诉讼始终有一种源自心底的热爱和执着。他也经常为年轻人指点迷津,毫无保留。与他共事很轻松愉快,我永远怀念他。  相似文献   

9.
美国同行     
沈翼敏 《检察风云》2002,(18):58-60
作为中国检察官身份的国际访问学者,了解美国同行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是真正要写美国同行我觉得比较难,因此我在去年,为《检察风云》写了《美国联邦监狱见闻》、《美国纽约警察局的操守测验》和上一次的《走近美国法官》,直到今天我  相似文献   

10.
检察生涯     
为纪念人民检察制度创立80周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了以此为主题的系列丛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为该丛书亲自写序,评价《检察生涯》以史学的严谨、文学的笔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27位卸任副检察长的工作生涯,  相似文献   

11.
刘武俊 《检察风云》2023,(22):28-29
<正>有高度的《检察风云》,定位立意高远,一直站在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高度,紧扣国家法治工作谋篇布局,策划选题。《检察风云》,一纸风行。二十多年前,我就与《检察风云》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检察风云》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在我眼中,创刊30年来,《检察风云》犹如一块纸质版的立体显示屏,生动彰显着风起云涌的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第一本检察专著——《检察制度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李六如所著。成书于1950年1月。它虽是一本仅18页的小册子,却不失为新中国关于检察制度的最早著作。写此书时。作者李六如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常务副检察长,并与最高人民检察署蓝公武副检察长主持最高人民检察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检察官妈妈     
去年9月的一天,身为驻重庆未教所检察室主任的向红检察官在舍区里进行日常巡查时,看到一个瘦小的男孩孤独地坐在宿舍里,便上前和这名叫小云的男孩聊起天来,鼓励他要认真学习。当她正起身准备离开时却被小云紧紧地拉住,小云哭泣道:“我没有杀人!”向红赶紧叫来同事仔细询问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监督》2009,(12):46-48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重庆解放60周年,激发全市检察干警爱国、爱岗的热情,培育检察精神,弘扬检察文化,今年全市检察机关举办了首届检察文化艺术节。此次检察文化艺术节历时六个多月,在全市各级检察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下,在全市检察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成功举办了“祖国颂&#183;检察情”红歌文艺汇演、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比赛暨“我与检察”摄影比赛、“精彩检察”故事会及检察精神论坛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执法办案是其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也是新时期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途径。离开执法办案,检察职能便成了空中楼阁,社会管理创新更无异于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6.
我是《人民检察》多年来的忠实老读者。在工作岗位上,《人民检察》是我案头上的必备杂志之一。通过《人民检察》了解检察动态,成为我的习惯。55年的发展,《人民检察》已成为广大检察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衷心祝愿《人民检察》继往开来,在宣传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和叫响检察理论期刊的品牌。在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撰写的各类调研文章有多篇被报刊采用,其中被国家级刊物采用62篇,省级刊物采用173篇,地级刊物采用57篇,连续三年被江西省赣州市检察院评为全市优秀调研人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院领导的重视和上级院领导的关心、指导及兄弟单位调研同仁的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同时我感觉到,要做好调研工作,除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勤奋努力外,善于捕捉调研课题、选好调研课题也是相当重要。一、立足检察实践,收集提炼素材检察实践是检察调研工作的“源头活水”,离开检察实践,调研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方面调研的题材来源于对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检察风云》杂志是我国检察系统一份颇有影响的全国性杂志,也是一份办得相当不错的杂志。在反腐倡廉的战线上,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检察风云》杂志我每期必读,而且看得很仔细,有不少文章写得很好,看了以后很受教育。我认为,对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业从业人员来说,这份杂志是必读的。这对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9.
重温《人民检察》好处多编辑同志:我是1987年从校门跨进检察机关大门的。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对《人民检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她作为提高法律水平,增强业务知识的益友,经常每本每篇必读,读后及时收藏,至今已收藏了整整8年的《人民检察》。不知从何时起,...  相似文献   

20.
几点建议     
几点建议编辑同志:我是基层检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人民检察》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期《人民检察》到手后,都认真地阅读、摘记,并注意装订保管,在撰写一些材料时,经常翻阅、借鉴。《人民检察》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对于个人的理论修养和文字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