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十九日,李登辉在日本《文艺春秋》专访中,就克林顿访华以及"三不支持"政策,作了种种辩解。李登辉说:"台湾和日本国民对这次克林顿总统访华,也许会以为美国已推出新的中国政策或台湾政策、日本政策的印象,这是不正确的,事实情况完全未改变。"显然这是有意淡化、贬低克林顿访华的深远影响。事实上,克林顿访华本身就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一个新突破,其意义和当年尼克松访华一样,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人评价当年尼克松访华是"敌视中国"的表面终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是最近中美首脑会晤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克林顿访华,对台湾产生强烈冲击,从下面综述的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各界的高度重视。台朝野各党:密切关注美“三不”政策对台产生的强烈冲击克林顿是第一位公开阐明美对台实行“三不”政策的美国总统,引起台湾当局高度重视。从李登辉、连战、萧万长到“外交部”。“陆委会”以及“大陆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官员相继对此发表看法。台当局最担心的是“三不”政策对台湾产生的冲击,担心他们所谓的“台湾利益”会由此受损。7月2日,李登辉针对克林顿访问大陆行将结束时表示,…  相似文献   

3.
杨毅周 《台声》2001,(9):1-1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后,推行了一条“没有李登辉的李登辉路线”:对岛内,以所谓“本土化”为名,大搞“文化台独”,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试图制造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对外,疯狂购买军火,加强“台独”外交,以强化对抗大陆的实力;在两岸关系上,否认两岸两会的“九二共识”,拒绝一个中国原则,继续推行“戒急用忍”政策,继续拖延、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事实表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所走的,实际上继承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其最终目的就是试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 一年多来,台湾当局所推行的这条李登辉路线给台湾的老…  相似文献   

4.
毕松 《台声》2002,(2):1-1
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上台之初曾经口口声声要让台湾百姓“放心”,并作出了“不会宣布台独”等承诺。这说明,台湾当局领导人心里明白,广大台湾民众希望安定、希望和平,反对“台独”,担心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会挑起两岸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然而,一年多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是怎样遵守当初的“承诺”的?又是如何让台湾百姓“放心”的呢?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的大会上公开宣布,他已批准在台湾居民的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字样,并且声称这是给FAPA“最好的礼物”。此言一出,舆论…  相似文献   

5.
任华 《台声》2001,(7):12-13
5月 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   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然而,岛内各在野势力和舆论界对“新五不政策”反应冷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海外发表不少言论,“玩弄词藻,蛊惑民心,但是掩盖不…  相似文献   

6.
近期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反反复复地对国际传媒说,反对以“港澳模式”或“一国两制”与大陆进行统一,而且还加大了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攻击力度。究其原因,一是台湾当局坚持分裂立场、阻挠统一进程;二是“九六”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即将由构想成为现实,“‘一国两制”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好处看得见、辩得清了,对台湾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台湾当局惧怕的因素。的确,香港回归后,台湾当局在抵制“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的直接影响方面遇到了难以化解的压力。首先,香港回归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事实,将使台湾当局再也难以…  相似文献   

7.
6月底7月初,美国总统克林顿结束了成功的中国之行,特别是他在上海所作美国“三不支持”政策的重申,在台湾各界引起了震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更是掀起了层层波澜。为了消除台湾各界的疑虑,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迅即赴台为台湾各界简报克氏中国之行,重申美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及对台各项承诺未变;美国国会为安抚台湾也通过了一项支持台湾的决议。台湾当局领导人竭力申辩,称“中华民国”1912年以来一直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要求美国不必也不应就涉及台湾的任何事项与中共进行双边会谈,并声言要借加强对美工作扭转美国…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之后,曾经表示要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在2000年12月31日发表的新年谈话中,提出要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新视野,来处理未来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时至今日,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依旧,而且还频频表示,要延缓调整“戒急用忍”政策。这既反映出台湾当局领导人政治立场的顽固,也反映出他对台湾经济问题的缺乏认知。纯粹从经济角度来看,延缓调整“戒急用忍”政策是典型的饮鸩止渴的政策作为。“戒急用忍”政策以政治主导  相似文献   

9.
危险的信号     
陈斌华 《台声》2000,(10):11-11
最近一个时期,台湾新领导人扬言要修改“国统纲领”,在是否出任“国统会主委”一事上出尔反尔,甚而声称“统一不是台湾唯一选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的这些言论,实质上就是坚持“台独”的分裂主张,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危险信号。我们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最终实现统一这一前景的言行,都只能给两岸关系带来危机。   1990年,台湾当局设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依据其“设置要点”由当局领导人任“主任委员”; 1991年又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作为其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国统纲…  相似文献   

10.
6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与上海市民座谈会上,就台湾问题公开重申美国政府的“三不支持”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对此,台湾有关各方深感震惊,反应强烈。台湾当局在克林顿方华已经备感来自中美关系改善的强大压力,一直如坐针毡、焦虑不安,并且或明或暗地频频活动,加紧对美游说,要求美国不损害台湾的利益,特别要求美国不能与中国政府签署涉及台湾问题的“第四个公报”和联合声明,不改变对台军售政策,不以任何形式重申“三不支持”政…  相似文献   

11.
台湾青年旅游外交模式的发展,在台湾当局两任领导人不同执政理念推动下,经历了“吸引国际青年来台旅游”,进而到“鼓励台湾青年壮游本土”,再到“鼓励台湾青年出岛壮游”这三个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的阶段,形塑了公共外交的台湾特色模式。这一模式在实践维度上呈现出了如下政策特征:一是立足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框架体系;二是立足生活化世界,体现“去政治化”特征;三是立足人性化要求,体现舒适便捷的特点;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塑造政府与民间、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两岸关系的焦点,是坚持还是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当局领导人迄今还没有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我们说过,我们对台湾当局领导人“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还将听他讲些什么,更会看他做些什么。 一个中国的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与法理基础。有关台湾的一切事实和法律都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说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3.
钟兴 《两岸关系》2001,(7):50-51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  相似文献   

14.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15.
安华 《台声》1998,(11)
日本颇有影响的政论性杂志《文艺春秋》月刊10月号刊登了对台湾当局领导人的专访稿《日本!请勿接受江泽民“三不政策”》。该文恣意评点中日、日台、中美、美台关系和两岸关系,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应。笔者阅后,甚感荒唐,兹择其要者,简析一二。其一,抹杀历史,丑化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谴责。当采访者故意提到“中共始终要求日本为过去的种种向中国人民谢罪”时,这位台湾当局领导人不但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仅称为“大东亚战争”,而且劝告日本“很多人土”不要为此“一直”进行“自我批判”;甚至“笑”谈中国大陆之所以“…  相似文献   

16.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是陈水扁上台两年来首次正式、公开、明确地将两岸关系歪曲为“一边一国”。陈水扁终于撕下了“四不一没有”的面纱,露出了“台独”分裂的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17.
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所谓“就职”讲话,正式宣布其内外政策。这个长达4500余字讲话的出笼经过精心策划,其突出特点是语气和缓,“外柔内刚”,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以大量含混的言词为其“台独”立场作了进一步包装,为台湾问题的久拖不决留下伏笔。这个讲话反映了深刻复杂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蹩脚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  相似文献   

20.
马其顿最近与台湾“断交”的事实再一次表明“金钱外交”,此路不通!陈水扁当选一个礼拜之后,其副手吕秀莲在接受新闻界采访时抨击国民党当局推行的“金钱外交”,是“骗纳税人的钱”,表示民进党将摒弃“金钱外交”。民进党当局在“骗纳税人的钱”方面,与国民党当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当局领导人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散财童子”。“外长”田弘茂对台湾当局“金钱外交”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希望透过经济援助取得政治上的目的。这就是交换,友邦在联合国帮助我们提案,我们在经济上提供援助。”这句话道出了台湾当局继续运用“金钱外交”的手段,拓展所谓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