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的构想,经历了从“三民主义共和国”思想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的演变历程.“三民主义共和国”设想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英美式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张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过比较,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国初期 ,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重要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然而 ,国家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存在多长时间 ?中国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刘少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大约要经过 1 5年至 2 0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以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逐步稳妥地进入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主张以及《…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的构想,经历了从"三民主义共和国"思想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的演变历程。"三民主义共和国"设想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英美式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张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过比较,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转变道路与近现代民粹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是通过走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农民在这场革命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社会主义也建立在农民小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呢?“民粹派”主张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在封建经济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西化派”认为必须经过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做出了这样的历史选择: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国外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曾经论述的:近代史就其近代性和进步性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伟大斗争中,开创了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使中国社会性质的演进先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型,逐步向全国推广,使革命根据地扩大为大片的新民主主义的解放区,导致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进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中国共产党怎样通过革命根据地推进中国社会性质演进的历史,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限估计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大的战略设想,时限估计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限估计的长短,反映着决策者对完成战略任务难度的认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对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时间,建国前后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有过多次估计。从这些时间估计的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认识及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方针、路线的变化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一向是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步奋斗目标,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7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消灭封建买办势力,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毛泽东在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以此来解决中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对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义忠 《探索》2003,(1):12-15
在民主与建设的不同时期 ,毛泽东都强调民主政治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作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 ,从而成功地开展了与当时国情相适应的革命民主政治建设 ;建国后 ,毛泽东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建国初期 ,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毛泽东虽对国情有着正确的认识与分析 ,但没有贯彻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 ,结果出现“大民主”、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践踏民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早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早期探索经历了一个由“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到“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再到“平民之革命民权独裁制是中国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的认识过程,到党的三大前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政权思想的萌芽。这种探索为国民革命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思想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消灭资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了这个根本内容,就谈不上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如何消灭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共中央依靠集体的智慧,总结实践的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旧中国也受到帝国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著作所奠立、后来又得到发展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在1949年曾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或称新中国的“立国原理”。近年来不少论者把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进行研究,认为毛泽东不仅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而且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没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笔者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和做法。按照这样的观点和做法,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的革命理论与社会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有关“中国式民主”的政治主张,可谓多种多样,但大都不能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因而在中国现代社会中所起的政治作用极其有限。唯有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的两种构想及实践选择",对于坚持"三个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构想,经历了从"三民主义共和国"思想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的演变历程。"三民主义共和国"设想在中国建立一个英美式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过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创制与放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构成,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析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完成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问题之文章的“前后篇”。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一“前篇”告一段落。作为“后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系统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①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要包含关于联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必然性、任务、纲领、前途等问题。在新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关威 《广东党史》2013,(4):36-3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妇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妇女解放的主张,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后,陈独秀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一道,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思想,发起了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将妇女解放推向更高的层次,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党内出现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两种不同意见。刘少奇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毛泽东则认为应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同意见的产生源于对中国国情的不同认识和对中国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的两种考虑。相比之下,“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44年毛泽东提出"联合政府"口号,与国民党开展谈判.希冀建立的联合政府和新政协协议被内战所打破.此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仍提倡建立联合政府,但此时的联合政府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排除了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未放弃联合政府的口号,因此,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联合政府的实践,是四个阶级当家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