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13,(8):55-55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6岁前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所以,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1910年秋,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次年春,到长沙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长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自己说过,他读了6年孔夫子,从8岁起开始读私塾,读的大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也有不少历史书籍。据考证,毛泽东最早读过的历史书大概应该是中国传统中学的简易读物——《纲鉴易知录》,由此开始了他对中国历史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3.
钟志申(1893—1928),湖南湘潭县人。童年和毛泽东一起在私塾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钟志申陪同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初,由于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同年3月12日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35岁。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金融、财政、民政工作,被称为"红色管家"。走出韶山,经营红色经济,展露出色才华20世纪初,毛泽民读了4年私塾后,由于母亲多病,大哥毛泽东又长年在外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而没有时间顾家,他被迫辍学,跟父亲毛贻昌一起过着亦农、亦商、  相似文献   

5.
丁毅 《先锋队》2012,(13):46-47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笔者看来,这种影响不但有,而且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毛泽东作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不仅从小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而且终生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使古老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的6年里,接受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读《三字经》《百家姓》开始,继而熟读了"四书""五经"等经史典籍,即他自己所说的"六年孔夫子"。另一方面,他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民间传统对孩童的启蒙教育,除了读书识字,还有习练珠算、学习算账。少年毛泽东也不例外,他从小在韶山南岸私塾接受儒家“之乎者也”教育,同时也按父亲的要求和指点学习珠算,并记录家庭会计账簿长达8年之久。所以,家庭会计是少年毛泽东在亲身实践中接受的第一门知识,也构筑了他庞大知识系统的基座,塑造了他理性的数字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是中华民族文学巨著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被列为儒家经典。毛泽东自1902年9岁起,开始人私塾读书,断断续续地读了6年四书、五经。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出于对诗歌的爱好,又认真学习过《诗经》。对于其中的若干篇目,他不仅背诵如流,终生不忘,而且时常提及,运用自如。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谈话时曾说:《诗经》中大部分是风涛,是老百姓的民歌。又说: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化也收。下面记述的是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引用《诗经情…  相似文献   

9.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1,(11):39-40
一、毛泽东与表兄王季范的师生情 辛亥革命前,在韶山私塾读书的少年毛泽东,因支持佃户毛承女等人“吃大户”的造反行为,得罪了族长毛鸿宾,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慑于族规,便强迫毛泽东退了学,并决定让他远离韶山,到湘潭裕盛米店当学徒。毛泽东明白,一旦遵从父命,中途缀学,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上学的机会了,他是多么想继续上学啊,然而一想到说一不二的父亲,他又愁绪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与他在青少年时代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培育是分不开的。老师们的思想、品格、学识对毛泽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求学首先是从入私塾开始的。从1902年起至1909年,先后从师过五位私塾老师。1902年春,毛泽东先入韶山南岸私塾,拜邹春培为师,接受启蒙教育。年过半百的邹春培从《三字经》教起,再点读《论语》、《孟子》、《诗经》。毛泽东天资聪颖,读书常是过目不忘。邹春培执教两年后,深感自己的知识难以满足毛泽东的强烈求知欲望。1904年夏一天,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润之了不得,他的才学了不得。我不能再教他了。”  相似文献   

11.
丁毅 《党的文献》2011,(6):114-115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12.
长兄领上革命路毛泽覃生于公元1905年9月25日,字润菊,比大哥小12岁,8岁入私塾,13岁跟随大哥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同年参加新民学会。在大哥的管教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名。小学毕业后,进入长沙私立协均中学读书。期间,毛泽东经常借些政治书籍给他看,向他灌输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3.
正《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笔者看来,这种影响不但有,而且是深层次的,已经到了"水中着盐不留痕迹"的程度,必须细细品味才能悟出。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学习导报》2014,(1):39-41
“读书要为天下奇” 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没有两样,不过是略识之无,为谋生之备。他当时的读物,无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读本,《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学典籍,以及《左传》《纲鉴易知录》等史传著述。在韶山纪念馆,  相似文献   

15.
不忘当年亨二哥 石匠邹普勋,乳名亨二,名世家,号赞初,湖南韶山市韶山村人,其家南岸下屋场距毛泽东家上屋场仅百余米。 邹普勋曾同毛泽东一起读私塾、看牛、玩耍,自幼结下了深挚的友谊,情同手足。邹普勋的父亲邹春培,在家设馆授徒。1902年,8岁多的毛泽东入南岸下屋场读书。毛泽东始读《三字经》,继读《论语》、《诗经》等书。他记忆力好,领悟力强,邹春培老师点过的课文,能背诵如流。毛泽东过人的资质和天赋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深得邹春培先生喜爱。  相似文献   

16.
陈立夫,号祖燕,1900年9月6日生于浙江吴兴(今湖州市).7岁时就被家人送入私塾读书.他记忆力强,聪颖好学,在私塾里是成绩优异的上等生.  相似文献   

17.
陈晋 《新湘评论》2014,(1):39-41
“读书要为天下奇” 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没有两样,不过是略识之无,为谋生之备。他当时的读物,无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读本,《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学典籍,以及《左传》《纲鉴易知录》等史传著述。在韶山纪念馆,  相似文献   

18.
国和 《先锋队》2011,(21):54-55
人民领袖毛泽东对于身外之物非常淡薄,惟独一生喜爱文房四宝、古籍、书画、印章。青石砚毛泽东爱用毛笔,终身以砚为伴。他所用的第一方砚台,长19厘米,宽12.5厘米。那是他读私塾时所用。此砚为韶山青石所制,现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的一方青石雕花砚为建国之始,大画家齐白石所赠。砚长26厘米,大头15厘米,小头14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有齐白石亲手砚铭:"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相似文献   

19.
<正>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伟人毛泽东始终身体力行在调查研究第一线,早在青年时代便以参军、游学、开展勤工俭学等方式,深入基层社会,关注民生疾苦,探求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行伍生活是他开展调研的初步尝试1902年,9岁的毛泽东进入私塾读书,随后8年时间辗转于韶山冲的6所私塾,接受中国传统“四书五经”启蒙教育。然而,少年毛泽东却更钟情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为其中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在不断扩展的阅读世界中,  相似文献   

20.
程小波 《党史文苑》2012,(15):50-51,56
旧时私塾都有孔子牌位供先生和学生祭拜。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那块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的樟木牌子,方志敏曾揖过。出城北行三十余里,有个美丽的村庄,这便是方志敏的故乡漆工镇湖塘村。方志敏,乳名正鹄,1899年8月21日出生在漆工镇湖塘村。他小时候体弱多病,直至4岁才会走路,但聪敏异常,酷爱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