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和平演变是当前国际反动势力颠覆和瓦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战略。尼克松曾毫不掩饰地说:“我们只有鼓励苏联集团的和平演变才能真正降低苏美矛盾中的紧张关系。只有那时才有可能实现现实的和平。”(《1999年:不战而胜》第46页,以下所引只注页码)面对西方有计划、有组织的和平演变攻势,我们不仅要提高警惕,更重要的是了解和平演变战略的内容。在这方面,读一读尼克松的《1999年:不战而胜》是大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1988年初,尼克松针对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撰写的《改革与新思维》,出了《1999:不战而胜》一书。与戈尔巴乔夫声称的“政治立场应当摆脱意识形态的狭隘偏见”,“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等主张截然相反,在尼克松看来,“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性的,但美苏之争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苏联想要传播共产主义和毁灭自由,而美国则想要阻止共产主义和传播自由。”他断言:“如果我们学会将遏制、竞争和谈判三者相结合,我们将在1999年之后有能力取得真正的和  相似文献   

3.
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究竟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根本对立。 1 宣称两种制度将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是“趋同论”的要旨之所在。 西方学者将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说成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划分,“趋同论”企图论证两种制度在一切领域出现“趋同”的不可避免性:在经济领域,“趋同论”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本  相似文献   

4.
《不战而胜》一书的作者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赞赏的态度。作者说:“如果中国继续走邓小平的道路,我们孙辈的世界将有三个超级大国,而不是两个——美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53页)作者对中国通过改革将获得发展,从而成为世界上“一个头等大国”是不怀疑的。但这些话,是在“1999年:不战而胜”的总命题下讲的。这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5.
《1999:不战而胜》———1988年初,当过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出了这样一本书。1999来到了。重读这本著作,回顾世事变迁,探寻其中究竟,显然不无意义。于是,本文借其题目,并且加了一个问号。一1987年11月,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美国出版商的请求撰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用俄文和英文同时出版。戈尔巴乔夫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取得重大社会进展,进行着全面的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原料等全球问题日益尖锐,信息科学发生根本变化的世界”。“我们十分负责地说,在当代世界上我们大家越来越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6.
一、贯彻《思想政治学科国情教育纲要》的重要性我们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谁战胜谁的问题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掠夺和剥削的本性不可能改变,他们想凭借其经济,军事等优势作后盾,打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妄图获得“1999:不战而胜”的反动效果。近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急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 ,西方某位政治家曾作出颇具代表性的政治判断 :“1999 ,不战而胜” ,预言在20世纪末 ,西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当历史已站在21世纪门槛时 ,人们发现这个政治预言已经破产。近10年来 ,社会主义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峻考验 ,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发展时期 ,但是 ,社会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现实说明 :西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战而不胜”已成不容否定的历史现实。“1999 ,战而不胜”这一社会历史现实 ,给了…  相似文献   

8.
<正> “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想学术思潮。“趋同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表现和影响,就是以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理由,最终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趋同论”可以看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反映,对此必须予以抵制。我们应该坚持一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这个原则,既是制度,又是政策,又是价值观。其中制度和价值观,更带有根本性。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运行机制可以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由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倘若你说了‘是’,那就有‘洋奴’之嫌。”于是得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美国人的不信任”的论断。《交锋》的作者马立诚、凌志军是缺乏逻辑常识呢,还是不愿遵守逻辑规则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方最早是何时出现的以及后来如何演变的,我从50年代起读书时就注意搜集并摘记有关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研究会编辑出版部于1980年6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第40期刊有蔡声宁同志写的《试论“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西方社会大百科全书》第七卷说:汉斯·谟勒在《社会主义一词及其同义词的起源和历史》一书中,把‘社会主义’一词已追溯到本尼迪克丁时期的安塞尔姆·德生(1699—1772年).1753年他在论战中为了明确起见,曾把基督教学者和自然  相似文献   

12.
<正> “趋同论”是始于本世纪40年代,60年代以后逐渐风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思潮。它宣称当今世界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正互相吸收对方长处,而走向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最佳社会制度”或“第三种制度”。如果说“趋同论”产生的理论前提主要是“依据”了所谓“最佳社会制度”这种先验的假设,那么“趋同论”思潮泛滥的实践“依据”,则主要是战后四十多年来两种制度改革潮流中所出现的若干“趋同”现象。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以“自我调节”为中心的调整(实质也是改革)和社会主义以“自我完善”为中心的改革及其出现的“趋同”现象?对于这些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作出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看了王仰同志《对“资产阶级民族”提法的异见》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1期),我有不同看法,在此与王同志商榷。王文说,“资产阶级民族”的提法,“最早见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合编《简明哲学辞典》(1939年)”。其实“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概念根本不是这里最早提出来的,《简明哲学辞典》只不过重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正象资产阶级“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请注意:这里所提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与《简明哲学辞典》中的用语一字不差。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中就讲得更明确了,他说:所谓“现代”民族,“应该评定为资产阶级民族。例如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北美利坚以及其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就是这样辩证统一。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把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大厦构筑起来,要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的强盛国家,就务须把“稳定”这个基础打得牢牢的。 应该看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国家总的形势是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也必须看到现在还有不少影响稳定的因素。 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大国,一直妄图颠覆我们,不是有个《1999,不战而胜》吗?那是他们所制订的对华颠覆高强度战略构想框架的一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虽然曾时分时合,变幻不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把矛头指向共产主义学说。在五十年代,这种反共主义意识改头换面,以一种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地说,就是在标榜“福利国家”的同时竭力宣扬“非意识形态化”观念。战后西欧那些民主社会主义的鼓吹者更为这种思潮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布热津斯基在其《大失败》一书中曾毫不隐讳地说;“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  相似文献   

16.
“趋同论”在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同论”在我国的影响郑吉伟“趋同论”原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相似点越来越多,这两种制度最终将“趋同”于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新制度”。“趋同论”产生于本世纪30年代。当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说到底就是一场以突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因为近几年来,在国际上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使国际共运出现了较大的曲折;在国内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严重的人集中攻击社会主义,鼓吹社会主义“早产论”,“趋同论”,“失败论”,导致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再加上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这些就不可避免地在人民中引起了一些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还灵不灵,即对社会主义信  相似文献   

18.
对严家其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说法,本人一向持有异议,现给予批驳。一、“引进”西方人道主义严家其说: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是“决定中国进步程度的因素”。“要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一个时期,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批判“趋同论”的文章,现摘其要点,综述如下。“趋同论”是一种现代资产阶级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入计划因素、强化经济职能的产物。它所包括的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政治经济学观点和未来预测学观点是极其广泛的;它认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思想、经济上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其特点是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并最终导致两者的“同构”、“趋同”、“融合”。西方“趋同论”者,虽然他们中间的多数面对现实,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就及其历史的不可逆转,但终归是资本主义的公开辩护士和反社会主义者。他们在战略上是“和平演变”,策略上是思想领域中的“和平共处”,政治上推行“自由化”、“多元化”,经济上是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强加于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20.
彦满在1989年第16期《求是》杂志上撰文“评两种制度‘趋同论”’。他指出,所谓“趋同论”是论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同倾向的理论,是当前各种“新”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同一条发展道路,有着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