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五四运动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口号,一大批但人志上奔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又把这些科技知识带回祖国,一面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一面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人才。总的来说,在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科学事业虽然不是乏善可陈,但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有限的。令人欣慰的是,以留学生为主的现代科技队伍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很多人显露出杰出的科学才华,掌握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研究方法,或者已经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发现或发明创造。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代与第四代之间张祥平(北京农业学院副教授)72年夏,我从湖南去广州看望表哥,他比我年长约20岁,在解放战争后期参加革命,解放后入党,因此是共和国的“第二代人”。当时,他从狱中被释放不久──由于在“文革”前期说了几句怀疑林彪和江青的话,后来被人揭...  相似文献   

3.
贾兰坡,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因发现三个“北京人”头骨而饮誉世界。他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院士。在悠长的岁月中,一点点地挖掘着历史遥远的馈赠。前不久,在毗邻北京西苑饭店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我拜见了贾兰坡先生。一头银发、步履瞒珊的贾老已经引岁了,他指着客厅里挂满的老照片对我说:“这些都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尽管他们多已不在人世了,却常常勾起我对他们的思念。”选择了跟石头、骨头打交道1908年,贾兰坡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的邢家坞,幼年时念过几年私塾,13岁时躲战乱进了北京,后被送进汇文学校。高…  相似文献   

4.
提起周口店的‘北京人’,人們就會立即想起裴文中教授。這位古人類學家由於發现‘北京人’的頭骨化石而聞名於世界,但是,他在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後曾寫過小說這一點,現在知道的人却不很多了。十多年前,我一次偶然翻閱《魯迅全集》,看到《〈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魯迅提到裴文中的短篇小說《戎馬聲中》,稱它是‘鄉土文學’的一種,又別有信手寫來、不事雕琢的好處。我同裴老已有二十多年的交誼,而從未聽說過他曾寫過小說,說明自己太孤陋寡聞了。早就想向裴老當面問個究竟,可是我們晤面時總無暇提及。去年有一天,我去裴老的新居作客,彼此又都有點閑暇,談話是從他寫小說開始的。一個上午的深谈,使我對於這位老科學家所走過來的崎嶇道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奥运村南大门旁的办公楼里,身为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捷安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清发回顾了自己十多年的北京生活。他认为自己选择来北京创业是非常明智的,也是很幸运的。“我很荣幸,我参加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荣幸的是,我亲身经历了台湾和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林清发对于自己的“幸运”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月,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一反冬日的恬静,颇为热闹,参加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五十周年纪念会的代表在聆听中国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教授讲述这一重大发现的经过。他满头银丝,精神矍铄,今年七十六岁,是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是世界知名的古  相似文献   

7.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  相似文献   

8.
赵苗苗  熊蕾 《人权》2002,(6):27-29
2001年,当欣民结束了他在美国克罗拉多州立大学丹佛分校三年的交流学习,回到中国时,他惊奇地发现中国大陆青年基督徒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和我一样,” 这个25岁的北京  相似文献   

9.
同一个中华     
中国代表团、中国香港代表团和中国台北、澳门代表团均参加了七届远南运动会。在运动员村里,在赛场上,脉管中都流淌着中华血的同胞兄弟相见,感觉分外亲切。 在国际区的楼前,有个很大的漫坡,坐轮椅的人要上这个坡略显吃力。有一次我从坡前走过,看见一位运动员努力地驱动轮椅向坡上走,便过去帮他。待我们上了坡后,他感激地回头对我说:“谢谢!”——他说的是很纯正的普通话。“你从哪儿来?”我立即用北京腔问。“台北。”他信口回答。“一开口就知道都是中国人,北京人管这叫‘口儿正’。”我  相似文献   

10.
把话说回来     
几年前,在一次研讨北京文学地域特色的会上,作家陈建功说北京人比较宽厚,对自己不满意、看不上的人数落了他许多不是之后,常把话打住,来个“把话说回来”,又列举彼人的一些优点、长处。建功在说这个“把话说回来”时,眉飞色舞,形象生动,还举了一些实例,把某些北京人那种憨厚的劲儿,唯妙唯肖地描绘了出来,不像我说的这么干巴。当时,我也跟着插话、逗趣,觉得搞创作的人,满脑子人物形象,说出话来幽默、有趣,并没有理会“把话说回来”还有什么深刻的意思,把一个很好的作文题目,一撂就是几年。这几年,我和文艺界的朋友接触较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人对己,既不全面肯  相似文献   

11.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冬天:往事和现实本刊记者周幼马冰天雪地的胡同秦威画又到冬天了!在北京住了46年,“幼马”变成了“老马”,象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一样,我也常常会“触景生情”,回忆往事。1948年,5岁的我来到了北平(当时北京的名字)。正值冬季,一切是灰暗的。就连...  相似文献   

13.
我今年42岁,老家在河南周口,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北漂打工的普通农民工。我从2001年到北京打工,转眼已经9年,没想到从最初单纯的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农民工,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并最终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回首我的志愿服务之路,真是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15.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周家望 《北京观察》2010,(11):62-64
这个名字珍藏在我的心里已经十多年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从来不用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叶祖孚先生,自称“沪人燕客”。叶老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与现代著名文史专家施蛰存先生为挚友。在上海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北上读书,从此长居北京,成了一位比北京人还了解北京的人。他身上没有丁点儿“上海小男人”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八月的北京,天空弥漫着一层阴云。一位老板模样的人急匆匆地推开了北京大地律师事务所的门,尽管天气不算太热,屋里还开着空调,来人还是满头大汗。“我是香港人,名叫W,在北京投资办了一家服装厂……”W带着明显的闽南口音。接待他的梁律师从W有些杂乱的叙述中理出了事情的脉络。 W先生继承家业,在香港经营着一家服装公司,商号“神龙”。W先生为自己公司的产品注册了“神龙”商标——“龙的传人”嘛。随着生意的发展,W先生又把目光转向大陆,先后于1988年和1992年在广东和北京投资建  相似文献   

18.
1972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毛泽东指着在旁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说:“噢.此人是周朝人.是文王的后代。”周恩来说:“周文王姬姓,姓他(指姬鹏飞)的姓,不姓我的姓。”  相似文献   

19.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20.
人与人之间,惟其平等相待,才能一见如故。我采访南昌市南站派出所所长胡咸训,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忘记了我是记者,我忘记了他是所长。他告诉我,他有过14年的兵龄,我说我刚刚脱下军装。“咱都是当过兵的人嘛!”他拍拍我的肩,情不自禁道。兵与兵不一样。胡咸训曾在闻名军内外的“鼓浪屿好八连”服役,从战士、班长、排长到连长,释锋硬。,。多律煌,受到邓JJ、平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弹指一挥间。这位军营铸就的硬汉,1986年以副营职转业,到公安行列后,以忘我的胆魄,励精图治,把一个老百姓提起来就头疼的派出所,带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