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闇公虽然出生在封建地主大家族,但却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革命事业,他出生入死、矢志不渝,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放弃革命理想。留学日本、赶赴成都和转战重庆是杨闇公革命生涯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其中,成都的革命经历是他逐渐向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关键因素。杨闇公在成都结交革命挚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革命斗争。这段宝贵的革命经历为他后来转战重庆、担负起领导全川革命斗争这一历史重任奠定了坚实基础。杨闇公伟大的革命事迹和坚定的革命信仰砥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  相似文献   

2.
丁艾 《红岩春秋》2012,(5):150-151
《杨闇公日记》是1979年由邓小平题写书名、四川人民出版出版的革命先驱杨闇公烈士的日记集。全书汇编了杨闇公烈士1924年1月至1926年1月的日记、讲话及信件等文献。这本日记不仅是烈士本人革命精神和革命实践的实录,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活动的重要革命史料。  相似文献   

3.
正革命青年郝谦是在1924年夏秋之间结识杨闇公的,那时杨闇公刚刚结束赴上海的旅程,回重庆参加团地委的工作。在郝谦最初的印象里,杨闇公仿佛一个"突然"闯入重庆革命阵营的陌生人。他回忆道:突然见到一个陌生人。他,中等身材,体质虽不强壮,精神  相似文献   

4.
杨闇公的社会主义观是他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他光辉一生的结晶。杨闇公的一生是探索社会主义、追求社会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因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一大召开后,陈独秀曾打算派包惠僧到重庆开辟工作,未果。1924年9月1日,团中央委任其中央委员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团组织。萧楚女发展杨闇公入党,并于1925年1月,在重庆建立了由杨闇公担任领导的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全川革命斗争。在军阀统治下的重庆,播下第一粒革命火种。后萧楚女遭军阀通缉,被迫离开重庆,其所负责的工作由杨闇公接棒。1926年2月,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红岩春秋》2010,(4):64-66
杨闇公烈士陵园位于潼南县城郊石碾村尖山子,占地面积15亩。1987年3月11日,为纪念杨闇公牺牲60周年,邓小平为潼南"杨闇公烈士陵园"题写园名。3月28日,邓小平为杨闇公烈士塑像题写"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碑名。1987年4月2日,杨尚昆、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落成揭幕。  相似文献   

7.
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主要传播者,是四川早期共产主义革命组织的主要创建者,是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大革命运动在四川的主要领导人。杨闇公作为四川第一个省级党组织——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首任书记,带领四川党团组织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四川地区出现了党组织坚强、国共合作巩固、群众运动高涨、武装斗争声势浩大的新局面,一跃而成全国革命形势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杨闇公为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四川早期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以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正从投身革命那天起,杨闇公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的座右铭"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是其短暂人生最生动的写照。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革命者,杨闇公始终把广邀同道中人、培养事业骨干、物色革命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统一组织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929年9月,党中央曾指出:"川省现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奋斗的精神,更有为  相似文献   

9.
杨闇公旧居     
<正>杨闇公旧居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呈二进四重天井四合院布局,系典型的南方悬山顶式民居青瓦建筑。其中,正厢房为杨闇公出生地,紧邻的一个天并为杨家私塾,杨闇公幼年在此读书,并在这里度过了15个春秋。  相似文献   

10.
正创建中国YC团,是四川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四川地区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开展共产主义运动,探索独立创建革命政党的一次勇敢实践。该党成立仅一年时间,吴玉章和杨闇公又主动宣布取消,加入中国共产党,更表现了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光明磊落的襟怀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火一样的热情。吴玉章、杨闇公在四川独立地探索建党的道路,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形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专程赴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旧址和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申他在2005年首次提出并阐释的"红船精神",由此确定了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的地位。而著名烈士、四川地区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和党组织的首任领导人杨闇公,正是红船精神的优秀践行者。杨闇公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12.
正萧楚女和杨闇公,一位是"天才的为全国学生景仰的领袖",一位是加入中共前曾创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四川地区中共组织的负责人。在杨闇公日记和青年团中央档案中,真实记录了两人在重庆工作时的一段严重分歧。疑为内争,杨闇公愤怒不已1924年9月21日,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重庆地方团的会议上,萧楚女严厉批评重庆地方团主要负责人唐伯焜,团员张恺随声附和,弄得"声势更大"。杨  相似文献   

13.
正1927年1月,杨闇公通过国民党四川省左派省党部制订了一份对民团工作的决议案,全称为《国民党四川省执行委员会对团务工作决议案》。这个决议案寂寂无闻,多年来一直静静地躺在故纸堆里,几乎不曾引起过关注。殊不知它的背后,竟然是杨闇公领导四川党团组织改造民团武装的光辉创举。  相似文献   

14.
正杨闇公27岁那年才结婚。晚婚的原因,可能是杨闇公有过心仪的对象。杨闇公的日记在这件事情上交待模糊,他说,"十数年来,心有一定的归宿",常因致力于社会,"把此事致之不理"。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日记中最多的是忙于各种工作和奋斗的心情记述,在这件事上语焉不详,加之没有更多的资料旁证,因此人们对他的感情生活就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5.
简奕 《红岩春秋》2006,(2):14-15
在重庆老城区下半城望龙门缆车站的斜对面,就是二府衙街,所谓二府衙,是与县衙相比,即一县中地位仅低于县官的主薄的衙门。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统一领导机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就是在二府衙街的一所旧式建筑里宣告成立的。在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前,全川没有统一的党组织,都是由各地团组织代党活动,发展党员,分别接受共青团中央的领导,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革命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四川大革命的蓬勃向前和国共合作在四川的进一步开展。成都一度是四川革命的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全川的革命活动,而且在1923年就建立了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本来有条件建立领导全川的党组织,但是,由于成都政局变化,党团活动遭到破坏,罗世文、童庸生、杨闇公等四川革命的中坚人物先后离开成都,来到重庆。历史把重庆推向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前台。在1925年下半年和1926年初的这段时间里,杨闇公和他的战友们最常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关于重庆地委诞生的时间,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事人记忆模糊,说法不一,经过党史学者们多方考证,终于把时间确定在1926年2月。二府衙街这幢房屋是杨闇公父亲杨淮清老先生的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杨闇公同志少年即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寻求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之路。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毕尽一生心力为革命奔波,为中共党组织在重庆的创立和大革命在四川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优秀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四川重庆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杰出领导人。  相似文献   

17.
正1926年3月,中共南川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川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南川党组织的诞生、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杨闇公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呵护。杨闇公(1898-1927),重庆潼南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四川早期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1917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吴玉章等在四川从事建党工作。1923年3月,南川青年、川东师范学校学生张嘉铭在重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吴玉章、杨闇公等直接领导。经过长期考察、教育,1925年初张嘉铭转为中共党员。同年2月,杨闇公派张嘉铭回南川开展团务,吸收本地青年张庚白、汪石冥、谈如渊为共青团员,并组建由张庚白任书记的共青团南川支部。共青团南川支部是南川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治组织,以"南川青年社"为主要活动阵地,以《南川青年》为舆论喉  相似文献   

18.
正在杨闇公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四川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川渝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杨闇公于1898年出生在潼南双江镇。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心怀报国之志,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15岁东出夔门,投身民主革命。1917年,他东渡日本,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20年回国后,先后结识吴玉章、恽代英、童庸生、刘伯承等  相似文献   

19.
<正>赖元良(1892-1926),原名吾辛,重庆早期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在杨闇公、吴玉章等领导下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以致惨遭殴打。他投身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在政治建设中做出开创性工作。在北伐征程上,他率部奋勇战斗,一路凯歌,后不幸喋血武昌城下。  相似文献   

20.
竹间 《红岩春秋》2006,(2):15-16
20世纪20年代的重庆城,一出通远门便是荒山野坟,茅草荆棘齐膝,人迹罕至。只有嘉陵江岸边的大溪沟、黄花园一带,一些有钱人家在靠里边山坡上零星建有大观花园、张家花园、谭家花园、懋园等几处花园、别墅,成为当时人们外出郊游踏青首选地。大革命时期著名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就坐落在这一片荒凉中。1925年8月15日,吴玉章抵达重庆,准备按国民党中央之命,整顿四川国民党组织。为推动四川大革命,吴玉章与重庆团地委负责人杨闇公、冉钧等商议,决定筹建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吴玉章曾在北京办过中法大学,因此决定将学校取名为中法学校,作为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并设附中。8月的重庆,炎热得令人窒息。每日上午,吴玉章和杨闇公挥汗如雨奔走于尘土飞扬的街头巷尾,筹备经费,联络熟人,找校址,买家具。中午回二府衙杨闇公的家里开会,交换情况,商量办法,下午继续奔走。为了中法大学的开办,他们想尽办法,多方筹措,几经周折,在杨闇公的父亲杨淮清先生其友人的帮助下,终于租下大溪沟谭家花园和懋园的一部分作为校本部,又在附近居民中租了一些房子作宿舍,基本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9月4日,中法学校正式开学。从学校筹建到开学,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首先办起的是中法学校附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