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浙江》2007,(11):9-9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已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的工作理念。2006年,浙江全省和省级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72%和73%;浙江省政府在年初召开的省人代会上又郑重承诺,确保2007年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从统计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看,有近九成的群众对省委、省政府每年拟定的10个方面的实事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2.
沈才 《今日浙江》2008,(3):44-44
200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3240亿元和1650亿元:全省财政支出1807亿元,民生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的67.8%,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到70.3%,我省财政正向“民生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3.
市县短讯     
《今日浙江》2010,(4):60-61
杭州:要求今年会议接待用车“零增长”今年杭州2/3以上的新增财力将用于民生。而对部门预算,则收紧口子,要求会议、接待、用车、出国经费一律“零增长”。2010年杭州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503.6亿元。市本级安排财政支出预算为147.2亿元,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10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6%。(顾怡)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春节前夕,浙江省领导心系百姓冷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送温暖。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湖州市走访慰问时再次强调,一定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浙江做到了这一点:财政支出增量的72.8%用于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郭芳 《小康》2008,(4):42-47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关注民生问题。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预算草案报告,则被视为一份典型的民生财政预算报告。在2008年预算支出中。公共产品支出比重继续扩大: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2008年还要增长45.1%;2007年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2008年还要增长25.2%;2007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增长13.7%。2008年还要增长24.2%…… “建设财政”正逐步转移到“民生财政”上来,“民生”已然成为最明显的关键词。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同时进行。中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昭然。那么,地方政府呢?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由GDP政绩观左右的发展阶段之后,地方政府将如何推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两会期间,《小康》记者专访了来自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0个市长代表。谈他们的发展与民生,以及他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组来自浙江的数据表明,在2006年,浙江新增财力七成投向了民生。在这可贵的财力投向里,更为可贵的是财力投向的分布:全省新增财力用于新农村建设和教育、就业等社会事业的支出达到145.32亿元,占新增支出的72%。其中,仅用于农业农村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就分别  相似文献   

7.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新部署,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各项民生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增  相似文献   

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崛起的一条重要经验。至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约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分别连续9年和25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这种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努力,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3,(11):58-58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生产总值26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0.6个百分点。1至3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1074亿元.同比增长1.8%:二产增加值13058亿元.同比增长8.5%:三产增加值12063亿元,同比增长8.5%。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转中提质的态势,经济增速保持在平稳增长区间,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质量效益和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民生大如天。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投入,改善民生也需要大量投入,有限的财力如何在这两种需求之间作出选择?衢州市通过自身特色发展夯实惠民工程物质基础,通过民生工程实施实现成果共享,使解决民生问题的很多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2008年,衢州财政预算中安排民生支出比重达69.3%。省委书记赵洪祝不久前在衢州调研时说:“衢州的财力虽然不是很强,但在改善民生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相似文献   

11.
视点     
《今日浙江》2011,(7):5-5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与民生相关财政预算增18.1%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体要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12.
叶慧 《今日浙江》2011,(18):47-49
在我国,每百人中有6位残疾人。在浙江,有311.8万残疾人,数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36%,涉及1/5家庭。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大公共领域投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是建设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多年来我省财政工作的生动实践。2013年,省级预算安排继续重点保障民生方面的各项支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进一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省情     
《今日浙江》2006,(19):60-60
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会,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据了解,目前,全省有个体工商户176.9万户,私营企业38.6万家,个私企业注册资本金达6728.7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8.9%、108.4%和324%。去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50%以上;外贸出口765亿美元中个私经济约占36%.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1,(3):8-8
加大投入,提升五保供养标准。陕西省按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70%确定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各市、县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供养水平,从而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随着农村居民入均消费支出水平提高而自然增长的机制。在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安排上,根据各地财政状况,省级财政分别按10%、15%、75%补助各市、县,省与市县的总体承担比例为4:6。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8,(4):28-3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总体要求,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2007年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统筹各方因素,综合平衡财力,2008年,省级财政再增加安排5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主要用于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松保 《政策》2010,(4):41-43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省委、省政府提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主动服务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把做好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创新救助机制、规范救助行为,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能力。截止2009年底,全省全年生活救助对象达到345万人,全年下拨中央和省级城乡低保、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社会救助资金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相似文献   

18.
中民 《中国民政》2011,(6):11-14
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但各级党委、政府却做到了"财政再紧,也不亏基本民生的投入"。早在2006年,江西省就提出一个口号:新增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并建立完善了以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2010年全省社会救助资金支出已经达到了50亿,城市低保全省各级财政新增的资金超过了一个亿。  相似文献   

19.
刘刚 《今日浙江》2012,(11):20-21
“十一五”以来,浙江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支出都在七成以上,一大批民生重点项目得以实施。逐年加大的民生投资,不仅惠及群众,也在最终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超 《民主与法制》2011,(12):19-19
1.中国财政支出的现状怎样?胡星斗:民生支出过小,虽然很多地方宣称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但实际只占财政支出比例的15%左右;政府的行政支出过高,我曾经计算过,政府的行政支出占到了所有财政支出的52%,超过了一半,官方的这个数据也达到了4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政府行政成本一般在10%以下。近几年,中国财政支出不合理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在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