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1月1日,被称为"民告官"法的《行政诉讼法》在立案、判决等方面做出新规,禁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干预、阻碍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旨在消除民告官的"难"。据悉,中国"民告官"案原告胜诉率从10年前的30%降至近年的10%。(11月5日《大河报》)"民告官"10%的胜率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权力、司法与公民权益失衡的排序,背后可以窥见司法与权力直接对垒的艰难困境,即立案难、审判难与执行难,成为影响司法公信的关键领域,并且某种程度成为司法公正的"刻度表",反证出司法对行政权力和依法行政制约与制衡作用的式微。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4,(23):33-33
正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这部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实施24年来首次被修改。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  相似文献   

3.
冯一文 《河北法学》2012,(4):146-153
从行政诉讼原被告及法官三方力量博弈的角度看,受制于现行行政案件管辖制度,"当地法院管辖"、"法院裁定管辖"使得强势的行政权与次强势的司法权强强联合成为现实,进而导致弱势的原告"告状难"。司法权行使去当地化,阻断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当干扰;司法权行使去裁定化,杜绝司法权不当行使;赋予原告充分的案件管辖选择权,提升其对抗行政权、司法权的能力,促成三方力量平衡,是解决民告官"告状难"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4.
"立案难"问题是行政诉讼的"老大难",立案权配置和监督也一直是困扰中基层法院立案部门的现实难题。法院内部的行政立案权纵向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予以完善,以期能破解"立案难",保护当事人诉权,保障法院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难”中,立案难被称为“难中之难”.立案难的一大原因缘于行诉制度本身,现行行诉法规定了8类可诉事项,但在现实中应当受理的行政纠纷远不止此,因立案门槛过高、受案范围过窄,导致大量“民告官”无法进入法院.  相似文献   

6.
152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行政诉讼基施行24年来进行的首次修改,修法过程始终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修法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行政诉讼法很重要的一个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保障‘民告官’的法律。实施24年来,社会评价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这‘三难’问题上行政诉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2013年12月23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人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这是自1989年通过后。这部“民告官”法的首次修改。总共51条的修正案草案,表明立法机关决定对这部法律进行大幅度修改。着力解决行政诉讼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北法学》2012,30(4)
从行政诉讼原被告及法官三方力量博弈的角度看,受制于现行行政案件管辖制度,“当地法院管辖”、“法院裁定管辖”使得强势的行政权与次强势的司法权强强联合成为现实,进而导致弱势的原告“告状难”.司法权行使去当地化,阻断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当干扰;司法权行使去裁定化,杜绝司法权不当行使;赋予原告充分的案件管辖选择权,提升其对抗行政权、司法权的能力,促成三方力量平衡,是解决民告官“告状难”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9.
徐隽 《政府法制》2014,(34):15-15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行诉法实施24年来的首次大修.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新行诉法有哪些实招?能否真正为“民告官”撑腰?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石菲 《法庭内外》2016,(4):27-29
立案登记制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立案难的困境,尤其对于民告官的行政诉讼而言,立案登记制为老百姓打开了起诉行政机关的权利通道。但是,立案登记制不代表行政起诉的全面放开,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不是无条件地立案和受理,而是要建立在行政诉讼法及相关行政法律规定的基础之上,受到受案范围、管辖、原告资格、起诉期限、起诉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  相似文献   

11.
高原 《政府法制》2013,(28):22-23
“立案难是行政诉讼案件的难点之最,因为不能立案即意味着无法进入司法程序,因而原告只能在若干行政机关(包括信访部门)之间来回奔走。”王优银表示,由于“民告官”涉及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切身利益,后者往往就此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各方关系,律师、法院都在被“协调”之列.  相似文献   

12.
举步维艰的“民告官”,折射的也是现实的司法环境.几乎所有的行诉案件,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地方政府乃至党委等机关的不当干预.在不少地方,行诉案件立案有所谓的“报批”潜规则,比如对当地行政机关有严重不利影响的行政案件须请示当地政府和党委意见.即便立案,也会遭遇“审理难”的重重阻力,行政机关不仅以拒绝应诉、举证等方式消极抵制,而且当地党委政府还通过办公会等途径干涉法院,导致法院不能、也不敢依法审理和裁决.  相似文献   

13.
虞雄 《天津检察》2007,(4):36-37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诉讼理论,管辖主要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立案管辖,亦称职能管辖、部门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具体分工。而国外刑事诉讼的管辖通常是指审判管辖,没有与我国立案管辖相类似的分工,在他们看来,侦查、起诉活动是诉讼的准备,审判才是实质意义上的诉讼。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侦查管辖是指检察机关在案件侦查管辖上的权限划分,旨在解决侦查环节对具体案件的管辖分工问题。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一般都将管辖分为两种: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将立案管辖和侦查管辖加以区分。实际上,立案管辖是侦查管辖的前提,明确了立案管辖并不意味着侦查管辖也随之明确。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军地共同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工作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地共同犯罪案件应由军、地两方侦查机关分别立案、侦查,各方对自己管辖一方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还是以一方立案侦查为主,另一方配合,立案方对双方人员均可采取措施?目前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实践中执法不规范。对此,应建立移交案件通知制度和立案报送制度,加强对军地共同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论侦查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关于侦查管辖、立案管辖、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的规定不甚明确,相关司法解释对侦查管辖的规定也不全面,不统一。立法上侦查机关对案件管辖的分工以案件性质作为划分的标准,且分工过于绝对化,以审判管辖作为侦查管辖标准等规定亦不科学。建议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设专章规定侦查管辖,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具有对所有案件的侦查权和案件管辖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7.
普通人打官司难,已经是老话题,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更是难上加难。立而不审、审而不判、判而不执行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民告官的胜诉率也低得可怜,河南省郑州市  相似文献   

18.
缺少对公安机关等刑事立案活动必要的知情权,是制约检察机关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瓶颈"。建立刑事立案告知制度,侦查部门在对刑事案件立案后及时告知检察机关,则可以有效解决检察机关"知情难"和监督滞后的问题,提高检察监督能力,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新《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立案登记制实为"准立案登记制",由于这一制度本身立法条文含义的不甚明晰,在立案登记制实施初期因各种因素使案件数量猛增的阶段过后,今后实践中仍有滑向原"立案审查制"的危险。新司法解释虽然强调了法定的立案条件,明确了个别起诉条件的内涵,增加了立案后的实体判决要件审查与裁定制度,但仍有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实施立案登记制,防止行政诉讼"立案难"现象的再次出现,有权机关应当进一步明确立案条件,明确对起诉条件的立案判断标准,细化起诉人投诉、越级起诉及司法内部处分制度,条件成就的时候将实体判决要件审查与裁定制度上升为立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司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着力在"三项重点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上做文章,通过延伸立案窗口职能、延伸民事审判触角、推行刑事审判职能向审前判后延伸,案件调解率大幅度提升。今年1至7月,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到了70%,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9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预立案"延伸立案窗口职能2012年5月,通城法院对近一年来调解、撤诉结案的案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