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飞 《美国研究》2004,18(4):130-136
邓小平对美政策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诞辰 10 0周年之际 ,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宫力教授的《邓小平与美国》一书。这部 5 0余万字的著作是宫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对美政策思想研究”的最终成果 ,凝结了他四年的心血和十几年的学术积淀。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以邓小平的重大对美外交决策和活动为基本线索 ,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邓小平对美战略策略思想的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一本书紧紧抓住邓小平时代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 ,清晰地展现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但以其高超的领导艺术,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使中国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而且以他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与坚毅厚实的人生修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共产党人提高自身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很好的营养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仁者胸怀与务实精神———读《邓小平文选》,悼一代伟人庄礼伟一、一位具有务实精神的仁者毫无疑问,不久前去世的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尽管他比当代中国的许多政治人物都要谦虚,说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1】在这位政务活动家、革命家、思想家、改...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线索在于以国内政治稳定为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国力为目标。这一中心线索确立的国际大背景又在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新形势。他作为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总设计师,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新变化出发,从战略的高...  相似文献   

5.
宫力 《美国研究》2001,15(2):7-20
本文对1977年之后至90年代初,邓小平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进行考察和评估,认为邓小平的决断是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努力促进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构筑了一个新的战略支点.邓小平在1989年中美关系跌入低谷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使中国在西方的制裁面前,稳住了阵脚,并成功地把中美关系稳定在一定的战略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名字是与党的基本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主张改革试验,初步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战略转移,提出并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大胆选拔任用拥护和支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干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明确三个有利于根本评价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方向。传承邓小平这些思想,必须正确判...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和深化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精辟论述了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任务是什么,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那些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在邓小平政治体...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12,(5):97-97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了美国。作为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他开启了一个新的外交时代。中美两国有过交锋、对立与怀疑的历史,直到双方下定和解的决心,这一切都在邓小平访美时凝视美国总统卡特的表情中显露无遗。邓小平访美奠定了3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色邱丹阳邓小平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杰出的大战略家。邓小平的战略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战略艺术的瑰宝。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国内(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两大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和衔...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发端。他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大实在,新陈代谢是天演之公理,矛盾具有对抗与调和两种相反的性质.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是中国近代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人,他是新文化运动中最注重众庶的...  相似文献   

11.
让·埃什诺兹(Jean Echenoz,1947-)或被推崇为“新小说”的继承人,或被推举为“新新小说”的先锋,或被誉为“后现代”的代表,对此他本人均予以否定。事实上,让·埃什诺兹是当今法国最受评论家、读者和教育界人士欣赏和赞誉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部分国民党人士曾作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本文以戴季陶为例,概述了他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其政党主张的发展,并联系早期共产党人的回忆资料.论证戴季陶是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有历史关系的国民党人士。  相似文献   

13.
一位12岁的韩国少年成为有史以来成功地攀登上北美最高峰———麦金莱山的最年轻的登山者。麦金莱山的高度为海拔6,096米。该少年名叫KimYoungsik。此前,在他9岁(1995年)时,他就已经登上了非洲最高的山———乞力马扎罗山。据联合通讯社报道...  相似文献   

14.
热脸     
《新民周刊》2020,(16):25-25
著名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于4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冀朝铸1929年7胜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他回国后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先从六个方面概括邓小平侨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进而分析邓小平侨务理论的内在联系 ,再而阐析与邓小平侨务理论直接相关的几个问题 ,最后提出必须抓好几个“结合” ,在实践中学习领会和丰富发展邓小平侨务理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提出。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前期,法国的一位名叫圣·皮埃尔的神父写下了一篇长文《永久和平方案》,他认为,欧洲人最伟大、最瑰丽的向往就是要实现欧洲民族的“永恒和普遍的和平”,建立“一个恬静、和平的兄弟之间的社会”。神父的这个美好向往得到了同时代及以后时代欧  相似文献   

18.
曾任联想控股总裁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无疑是中国最成功和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但在最近的采访中,他出人意料地回忆了自己亲历的"文革"往事。显然,一些令人不安的局势令他想起那些悲惨而可怕的场景,让他辗转难安。他以罕见的坦率和直白,剖析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性格与心理。尽管这个阶层以自己的智慧、能力和勤...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先生与德国陈正宏陈寅恪先生(1890-1969)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思想的深邃,见解的独到,与研究领域的广泛,学术方法的缜密,同时无人可及,如今更为学界仰慕称道。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学术成就,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便是早年留学东...  相似文献   

20.
松下幸之助,1894年生于日本和歌山县。当他上到小学四年级时,由于家境贫寒,年仅9岁的松下,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大阪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至此就再也没有机会学习所谓“学问”的学问。然而,就是这位当年没有机会学习所谓“学问”的学徒,创建了当今享誉全球的大跨国公司─—松下电器。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企业界誉为“经营之神”。美国企管专家评价:松下幸之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理。诚然,松下幸之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强调以人为本,视人才为企业的生命乃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松下先生认为:“事业在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