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雄伟 《法制与社会》2010,(10):226-226,250
现代大学生是新形势下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注重“原则”和“口号”教育的阶段,也不能只谈治国战略思想,而忽视人性的原本需求;不能继续坚持“说一套”、“做一套”的灌输式教育。因此,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通过公正科学的程序落实到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汪小丽 《法制与社会》2014,(16):175-17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话题。而马克思早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对青年择业的很多问题作了阐述。这些阐述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联系与差别,正是这些联系与差别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鑫  任大林 《法制与社会》2014,(32):231-232
女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也包括女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女性平等发展的权力,还关系到万千家庭的民生、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文明的进步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研究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蚁族”的出现:一个社会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近年来愈演愈烈,从2003年的56.3万上升到2010年的近200万。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中又;以“蚁族”问题最为瞩目,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指代的有就业困难的弱势大学生,他们的出现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有着根本的联系,这个群体的长期存在则是由于这一结构现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相关的就业政策又缺乏足够的回应性。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是长远纾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这包括了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作出逐步调整,以及进一步完善回应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相关社会政策。首先回顾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出现的制度背景及发展变迁,并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探讨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形成的结构性原因,继而尝试以社会政策的角度剖析“蚁族”群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指出社会政策需要在什么方面作出回应,最后通过梳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文件,讨论现行政策在回应性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从契约到人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本 《法学研究》1998,(6):27-40
一百多年前,梅因曾精辟地指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分到契约’的运动。”〔1〕但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那么,从“此处”以后,进步社会的运动又如何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从契约到人权”。一、从身分到契约的意义及其弊端在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国家的"两包"到"两自"的制度."两包",即考生上大学国家包学费.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两自",即学生上大学要自己交费,毕业后要自主择业.从大学生自主择业开始,失业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加之高校扩招,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针对失业问题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李琼 《法制与社会》2010,(35):283-284
从2008年开始,中央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以此为契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基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运行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或条件。因此,对政策环境的分析已成为研究公共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拟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分析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期为其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迫使人们不断学习以防止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然而,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失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十年间国际互联网上侵犯版权事件,从美国大学生莱马奇亚(Lamacchia)的“无罪释放”到香港公民陈乃明的“罪名成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网络侵犯版权,从众说纷纭趋向舆论一律,从宽待弱势趋向严格责任。有关案件涉及到侵权的  相似文献   

10.
阳林 《法制与社会》2013,(36):198-199
近年来大学生“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报道触目惊心,引发了各界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探讨,其生命意识的浅薄,生命行为的失范,使年轻的生命毁于一旦,使家庭、社会为之痛心。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诠释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意义,结合现状指出如何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丰富人文关怀时代内涵,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法制与社会》2012,(23):220-221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因“微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变化的今天,全面掌握“微时代”对大学生生活学习产生的影响,分析引发大学生从行为到心理变化的原因,利用好各种新型媒介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历来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和富有争议的热点话题,许多人曾对它讳莫如深,但随着政治的开明,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舆论监督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从江西、广西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到广东省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从云南省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再到江苏宿迁“上网开博”、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灵感发自“中国律师网”中国律师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万金油”到专业化,从谋生型到思想型发展的历史。经历了50年代的昙花一现,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重起炉灶,经历了80年代艰难的摸索与缓慢的改革,经历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重中之重”和突飞猛进,经历了第一部《律师法》诞生后的欢呼雀跃和迅速发展,经历了世纪之交的“脱钩改制”与“律考”转“司考”……中国律师终于展现了这样的改革成果与发展局面:一支约11万人的队伍,一支约1万家机构的大军,一支已深入社会各个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有…  相似文献   

14.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9):6-6
“大学生到农村实践不亚于读研究生。”——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勉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农村,服务农民,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为重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衣庆泳  接弘 《法制与社会》2013,(36):190-191,199
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问卷,从大学生盼自我安全意识、公共安全观念、社会安全责任感等三个维度。对57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大多数大学生欠缺危险应对意识;多数大学生具备积极的公共安全观念,其中女生的认知水平要低于男生;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责任感水平,但也存在“自扫门前旁”的情况。由此,提出了大学生安全意识培育工作要制度化、师资队伍要一体化、培育途径要多元化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经纬中。作为法律制度的农村社会保障受制于各种因素。制度发展的阶段性、法律环境的历史性和法律属性认知的渐进性。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属性呈现出从行政法、经济法到社会法演进的运动图景。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发展的每一阶段。均呈现出相应的法制特性并反映到相关立法。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必然从“国家型”(计划经济体制)到“经济型”(市场经济体制)再到“社会型”(和谐社会),其法律属性根据这一经济基础的演化呈现出“行政法属性”到“经济法属性”再到“社会法属性”.其权利属性呈现“救济抚恤的恩赐式”到“配套发展的经济权利式”再到“基本社会权利式”的态势。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反映并决定于这一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软实力”已成为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重庆市各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发现当代大学生“软实力”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2,(5):1-1
近些年来.诚信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家乐福价格欺诈”、“达芬奇家具身份造假”等各种商业欺诈,到学术领域里“论文剽窃”、各种“学术不端”、文物专家的“指鹿为马”,再到体育界的“大吹黑哨”、用人问题上的“假学历”、“假档案”、“假干部”等等,种种不讲诚信、不道德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个体对社会的观感和评价,甚至发展到“连好人好事也会遭到质疑”和“凡事都得问个真假”的程度,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莉莉 《江淮法治》2012,(18):30-31
“我扮成警察只是为了弄到钱,并没有伤害到他们什么。”这话从一名大学生口中说出,真是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20.
和谐大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自身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师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下简称“三自”)与和谐大学建设息息相关,是和谐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高校要创造大学生开展“三自”活动的良好条件,重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要建立班集体、学生宿舍导向式“三自”模式,鼓励学生加入各类学生社团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会或自我管理委员会等,从而发挥大学生“三自”的功能,促进和谐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